新能源当时真的是“鱼龙混杂”。
什么牌子都有。
有PPT战神、有大厂、有手握顶级资源的牌子,一个个恨不得加入到这场狂欢中。
但你看看现在。
已经透透的某马汽车。
已经凉凉的某合汽车。
站在悬崖边缘的某越汽车。
还有一堆资金理不清楚的新能源。
种种迹象都告诉了我们:
“造新能源不是儿戏,不是过家家。”
你别看现在有些品牌发展得还行。
但你真去看看财务状况,就知道他们的危险程度不亚于“悬崖边跳舞”。
反正。
给我们这些用户的感觉就好像是现在进来必亏、保不了本、甚至还得亏麻。
但小米。
好像...也不是这样啊?
小米造车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笑。。。
“你一个小米还造上车了”
“小米的车真有人敢开啊”
“老老实实回去做家电做手机吧”
恶评,一堆又一堆的恶评。
你看啊。
这几年的竞争确实是激烈,动不动就是几百亿上千亿的烧,动不动就是进来就得寄,动不动就是五百亿只是坐在位置上的起步资本。
你一个小米何德何能啊...?
雷总本人也确实挺慌,甚至还说了争取保几千台就算成功。
现在想想...小米这波实在有些谨慎了?
小米SU7上市的时候。
评价是这样的。
“纯电+轿跑+30万,小米准备收拾收拾回家吧”
小米SU7取得不错的大定成绩时,评论是这样的。
“刷订单谁不会啊”
“小米真就是老刷子了”
“大定不等于销量”
小米首月销量出来后,评论是这样的。
“都是供应链技术,给这帮人闹麻了”
反正说来说去,小米SU7这车就是配不上这个成绩。。。
但你在看现在。
SU7连续几个月销量站上了2万+。
口碑和市占率持续提升。
甚至ultra还站上了纽北。
这时候。
不少人是真的想不到什么“黑点”了。。。
没辙啊。
有什么能一拳揍翻小米的点呢?
二
到底在卷啥?
真的。
有些时候我都在想,这些年一些友商到底在卷什么。
你说造车成本高吧?
但小米SU7的费用高吗?算上全自动生产线,前前后后花了一百多亿。
和那些动辄几百亿研发的产品比起来,真就是大巫见小巫。
讲真,小米造车之前。
有些品牌的费用高得吓人。。。
成千上万的营销。
动辄几百个亿的造车资金。
就好像这不是钱,这是欢乐豆。
但小米入场后,我似乎也没见过谁敢说自己的研发成本如何如何了。。。
你说某些友商在卷技术。
但实际上。
似乎也没啥太过高深,且值得付费的技术...
来来回回不就是一些披着顶级名字,实际上就是些“老破小”的东西吗?
闹麻了。
啥?你说固态电池?
就问现在市场上哪家搭载了真正的固态。
有,我立马买单。
我们要搞清一个概念。
内卷到底是什么?
内卷的本质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了解了本质,再结合车圈来看,是不是挺通透了?
有技术、有底蕴、有核心竞争力,谁苦巴巴的去内卷啊?不累啊?
一个顶级技术摆在面前,主打的就是“人无我有”,我还跟你内卷?我直接给你判负。
说来说去,现在的车圈内卷无非就是抱着“实在没什么招了但我得让市场觉得我很有东西”的想法。
所以有些奇奇怪怪的技术存在,不难理解。
如果说某些友商还能沉浸于这种氛围。
那么小米的到来,无疑是扯下了遮羞布。
小米SU7的爆火,就像是无声的诉说着“你们到底在卷什么”。
有人说小米无非就是摘桃子罢了。
但小米身上的那些玩意儿,是部分友商心善给他留的么?是小米不做调研直接拿来用的么?
如果真的是这样。
那就证明了世界上一大堆好人都在车圈。
建议小米年年过节给一些友商包个大红包。
三
小米,给出了正确的路
现在车圈不缺车。
但,缺好车。
小米汽车为啥能成功?
本质就是工程师和高管实打实体验出来的。
车帅。
用户体验好。
几乎没啥严重到不能直视的短板。
雷总也说过。
“如果自己不想买,车造出来也没什么用”。
“100份报告替代不了一个用户的沟通”。
我只想说含金量还在提升。
所以。
小米成功的秘诀不就已经给出来了么?
四
写在最后
漠视他人的成功很容易。
归结别人成功的原因很简单。
但,正视自己的不足却难如登天。
如果部分友商还是以这种心态去造车。
抱着“敷衍”的态度去造车。
那我只想说。
未来的骂名,有一部分得自己去分。
又在吹牛逼了,车祸不断,上次几十辆自动泊车撞墙,这就是好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