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淫女丹
前后蜀时,成都南米市桥有一个柳条家酒铺,那个时候,大家都用掌柜的名字命名酒铺。柳条家酒铺的女主人自然就叫柳条。
柳条人长得漂亮,又明白事理,于是很多人就把她当作妓女,花钱玩弄。柳条也因此患上了一种怪病,经久不愈,过了一年后形销骨立,唯有等死而已。

有一个道士常来柳条的酒铺买酒。柳条每次对他都是恭敬地热情相待。因为同情她谦恭尽职,道士留下了几粒丹药,还说:用来还酒债吧。
道士让她三天就水吞上一粒,说是服完这丹药,病就应当痊愈。柳条按照他教给的方法服用。开始服了一粒,她就起身能够吃东西,再服一粒,就能拄棍子走路了,继续服用,精力充沛,身体恢复如初。
当时,有一个太庙吏叫做王道宾,人人都称呼他为王太庙。此人本是汉州金堂县人,得知了这件事,于是恳求柳条拿出服用剩余下来的药丸。他用铁茶铛装上水银,投入丹药煎制,很快水银变成了黄金。
于是,王道宾将丹药和黄金呈献给蜀主,说:这黄金作为器皿可以辟毒,作为玩物可以袪邪,如果将它服用可以度世。蜀主问合丹之法,王道宾说:有一种草,生长在三学山中。他请求去担任金堂县令,以便采药。

于是蜀主就授他金堂县令。第二年丹药没有炼成,蜀主得知他的丹药是从柳条那里得到的,于是将他诛杀了。休復(作者)曾见道书上写过,没有不修道而能希望得到仙术的人。假如偶然得到,必然招来大祸,何况靠嘴巴诈骗的人。
(出自《茅亭客话》)
假和尚(下)
(接上期)就这样过了半年,庙里的人都知道悟真和尚并无什么大的能耐,没有人不同情他的朴实真诚,同情他的愚蠢。金秀才故意装出一副憨厚蠢笨的样子,以取信于人。
接下来,他偷偷地把紫金衣钵藏在毁损的佛座底下。有一天早晨,他头戴佛帽身穿紫衣,来到大殿的地基上,盘腿而坐。

和尚们看到了,连忙跑去报告住持,说:“悟真疯了。”同时笑着描述他们看到的情景。住持过去查看,金秀才慢慢起身,说:“恕我佛的旨意在身,不敢行礼。”
住持问他怎么回事,金秀才回答说:“弟子在半夜梦到了释伽牟尼降临,叮嘱我说:‘这座庙要兴盛,只有你能办到。希望你努力募化,以结善缘。’弟子说自己愚昧加以推辞,我佛微笑着用手摩顶,授给我五色彩珠,让我吞下,说:‘服下这舍利子,你自然能领悟一切佛法。我的座下有正传衣钵,也交给你,这样可以取信于人。’弟子醒过来寻找,果然在莲花宝座下得到这些东西,我哪敢不敬谨奉持,以弘扬佛法?请师傅号召施主,来看我撰文书榜,以募善缘。”
庙里的和尚们听了,纷纷当作奇闻对外宣传,于是男女老少前来围观者数以万计。金秀才于是摆好硬黄纸,对着大家书写疏文,文辞如同《圣教序》般清丽,字迹效仿《多宝塔》的端劲。士大夫们全都顶礼叹服,大众无不落泪赞美。大家同呼活佛现身,施舍钱财争先恐后。

一个月间银子堆积如山。于是请了大善人来料理修庙一事。大家都说:“建庙的资本虽然有着落了,但是房梁屋栋的木料却还没有,从哪里去弄这些大木材呢?”金秀才说:“我的智慧照耀四方,只有蜀地山林才有这样的巨木可以采伐,购买不难,难在运出来,必须极大的神通帮助,似乎才能做到。”
众人都说:“运用大神力,不是活佛做不到的。”金秀才假装再三推辞,众人恳请得更加坚决了。金秀才这才开口,说:“那就用二十万两银子买些轻便的东西,让我独自带过去施法,那就能达成善果。”众人全都欣然答应,于是为他置办珠宝,以便成行。

金秀才出了广东,丢弃身上不值钱的僧家装束,日夜兼程进了京城,卖了珠宝,获得一大笔钱财。此时正值朝廷大开捐官渠道,金秀才于是用自己的原名交钱,捐了一个太守的官职。
接着上朝面圣,从容奏对,通过后到吏部,铨选得到福建做官。赴任途中路过故乡,仆从车马炫耀无比。
一时间,亲友们争相前来奉承,金秀才全都给予重谢酬报,于是带着妻儿一同赴任。因为他历尽艰难,深知民间疾苦,始终以清正勤奋律己,所以被称为贤太守。(完)
(出自《客窗闲话》)
耳中人
谭晋玄,是本县的一名秀才。他很相信一种气功之术,每日练习,冬夏不停。练了好几个月,自己觉得好像有些收获。
有一天,他正盘腿而坐,听到耳中有很小的说话声,就像苍蝇叫一般,说:“可以见吗?”他一睁眼,就再也听不见了。他又重新闭上眼、息住气听,又听到方才的声音。他想:这可能是功已练成,心里暗暗高兴。

从此,他每日坐下就听,心里想,等耳中再说话时,应当答应一声并睁眼看看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果然又听到那“可以见吗?”的小小说话声,他就小声答应:“可以见了。”很快觉得耳朵中有窸窸窸窸的声音,像有东西爬出来。
他慢慢地睁开眼偷看,果然看到一个小人,高三寸多,面貌狰狞,丑恶得像夜叉一样,在地上转着走。他心里暗自惊异,心想不管怎么样,先看他有什么变化再说。

正看着,忽听邻居有人来借东西叫门呼唤。小人听到后,样子很恐慌,围着屋内乱转,好缘老鼠找不到窝一样。谭秀才也觉得神志不清,像掉了魂,不知道小人到哪里去了。随后他便得了疯癫病,哭叫不停。家人为他请医吃药,治了半年,才渐渐好了。
(出自《聊斋志异》)
扶乩
有个扶乩降仙的人,从江南来。他请来的神仙自称卧虎山人,不预测吉凶,只与人唱诗和词,也能作画。画也不过几笔兰竹,大体写意形似而已。他的诗却清浅不俗。
我曾亲眼见这位乩仙下坛时所作的一首绝句:“爱杀嫣红映水开,小停白鹤一徘徊。花神怪我衣襟绿,才藉莓苔稳睡来。”

又作咏舟诗,限车字;作咏车诗,限舟字。二诗写道:“浅水潺潺二尺馀,轻舟来往兴何如?回头岸上春泥滑,愁杀疲牛薄笨车。”“小车 辘驾乌牛,载酒聊为陌上游。莫羡王孙金勒马,双轮徐转稳如舟。”
其他诗大都类此。问他的姓名,则回答说:“世外之人,何必要留下姓名。如果一定要追问,那就只有胡编一个来应付了。”
有甲乙二人向这位江南扶乩降仙者学得降仙之符,也能请来这个乩仙,但写出来的字大多无法辨认,这是由于扶乩人的手还不熟练造成的。

一天,乙焚烧了降仙符,但乩仙却没有降临。过了几天再焚符招请,仍然没来。后来,乩仙降临到甲家,甲问乙招不降的缘故。
乩仙的判文说:“人生在世,孝悌二字是做人的根本,孝顺长辈、兄弟亲爱这两方面有所不足,就不能做人了。乙这个人近来与自己的兄长分家产,隐匿了千金;又谎称父亲身后留了一笔债,应当由兄弟共同偿还,实际上是想把兄长偿还的那部分据为己有。我虽然在世外闲游,不干预人事,但从道义上讲是不能与这种人有任何缘分的。请转告我的意思,以后不要再亵渎我。”
又给甲出示判文说:“你最近得了新鲜果品,平分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吃,唯独忘了没有给孤侄,致使他啜泣了一夜。虽说不是故意不给,但大概也是心里歧视才忘了。如果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我也不到你这里来了。”
先父姚安公说:“我见到他的诗词,认为他是一个灵鬼;但看他这番议论,似乎就是神仙。”
(出自《阅微草堂笔记》)
夫人言
广西提督田耕野公,年轻时娶的孟夫人,很早就去世了。他镇守凉州时,月夜在衙斋里独坐,恍恍惚惚梦见夫人从树梢上翩翩下来。
二人像以前那样彼此说了几句道辛苦的话,孟夫人说:“我本来是天女,命里该当你的妻子,缘分满了就回去了。今天路过这儿相遇,也是缘分未尽之故。”

田公问:“我能当多大官?”夫人说:“你的官职不会到此为止,不久就会升迁。”又问:“我能活多大岁数?”夫人说:“这很难说。你死的时候,不在乡里,不在官署里,不在路上馆舍里,也不会死在战场上,到时候自己就知道了。”
问:“死后还能相见么?”夫人说:“这就在你了。你好自为之,死后升天,就可以相见,不然就见不着了。”田公后来征伐叛乱的苗民,回师之时,在军营里去世了。
(出自《阅微草堂笔记》)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无常吧?😞😞😞(🌺🌺🌺公问:“死后还能相见么?”夫人说:“……死后升天,就可以相见,不然就见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