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杆秤:称重量,也称天地人心

宏爽玩转旅游 2025-01-01 03:46:28

秤,民间称之为“当家财神”,寓意“有秤当家,家财兴发”,是家家户户必备生活物件之一。古代的官员们也喜欢在自己的府衙中装饰上一杆大秤,来象征其公正无私的清廉形象。

临海蔡家的永利秤店,创办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传至蔡雪贞已是第五代。蔡家世代以制秤、修秤为业,因技艺精湛,闻名乡里。老店铺一直在临海紫阳街上,从未换过地方,如今是紫阳街上最有年头的店铺之一。店内还珍藏着三件镇店之宝:祖传130多年,可称120公斤重量的木杆秤;时达100余年的戥秤,是秤金、银等贵重物品的专用器具;长达3.5米的大秤王,一次可秤1200斤重量,与之配套的秤砣是经打磨过的六角形石头,重达18斤。

蔡家制秤手艺精湛,店里生意自然红火。蔡师傅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很多人从椒江、玉环甚至温州、宁波等地过来买秤。那时蔡家人为了能按时赶出订单,常常要忙到凌晨一二点钟。

现今的商户们大多换上了电子秤,但走街串巷做小生意的小贩依然习惯用杆秤。喜欢这种传统工艺的人也不少,买支木杆秤,算是对从前生活的怀念。所以蔡永利秤店依然伫立在紫阳街上,迎来送往。

店里没有客人的时候,蔡雪贞就在案台前,弓着腰,沉默地做着手里的杆秤。台面上的工具经手了几代主人,有明显的磨损,却是最趁手的家什。

从20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蔡雪贞已经做了几十年的秤,对其工序早已烂熟于心。选材、刨料、打光、镪秤杆、水磨、衡定刻度、包铜皮头、上秤码、打秤花洞、钉秤花、磨秤花、配秤砣、上油……大大小小数十道工序,道道工序皆要精细,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

曾经也有无良商人找她做缺斤少两的秤,她全都拒绝。做秤的人最懂秤的品格:一杆秤上,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了十六两的秤星,就是在告诫买卖人要诚实守信,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人在做,天在看,昧良心的事,做不得。

秤的背后,是府城百姓最朴素的公平正义观。

为了迎合时代发展,蔡雪贞在做秤时尝试了很多创新形式,但无论怎么变化,祖祖辈辈所遵循的实在、公平的生意观从未变过。2009年,永利木杆秤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蔡雪贞来说,木杆秤的制作销售不再是一门生意那么简单了。制秤的利润很低,只能勉强维持日常开支,但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艺,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印记,让人难以割舍。

木杆秤和百姓的生活渐行渐远,不少年轻人已看不懂秤花的含义。现在更多的人,只能把它作为工艺品,放在某个角落里彰显情怀。

谁也不知道,紫阳街上的蔡永利秤店还能开多久,但只要有人还对这种老物件心存敬意,制秤的手艺人,就会继续做下去的。

【陈少非作品/《依山临海三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