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揭帖是清湖广总督罗绣锦在1648年发出的,主要讲的是阻击湖南湖北等地的南明军队的战事。

明军。
南明降将,现在的清辰常总兵马蛟麟在这一年的5月29日派出部将马月正率兵进剿明军。到6月1日,明清两军在白溶发生激战,清军击溃明军,清军俘获明军42人包括“伪副参游”26人以及一名名叫惠文秀的明军总兵,缴获大量的冷兵器、鸟铳、三眼铳。还是马蛟麟的塘报,在之前的5月30日,马蛟麟的中军康万在楠木峒击溃姚启虞指挥的反清义军:清军放火三面夹击,姚启虞所指挥的疏于训练的义勇几乎全军覆灭,姚本人身中三箭一铳,逃得性命。清军活捉了41人,缴获了大量的军械以及黄罗伞盖、令箭、军旗等物,除此之外还有原属恭顺王孔有德的某物。

明军。
应当是之前被义军抢走,随着义军的战败,该物又被夺回,可见孔有德在之前可能在这一地区吃过败仗。

明军。
四天之后,辰常总兵马蛟麟的部队又和明军张黑神(张光萃)的部队发生激战,再次击溃了对方,击败了林姓总兵一名,杀死一名姓李的副将,缴获大印一颗,战马九匹,大旗一面,黄罗伞盖一把,还有六张劝平民百姓蓄发的告示以及刀十五把,甲三领(不知道是铁甲还是棉甲)还有不明数量的三眼铳和快枪,俘获的明军俘虏有18人,清军自称杀死数十人。

明军。
看下一份揭帖,时间是顺治七年就是公元1650年,作者依旧是湖广总督罗绣锦,其主要内容是讲述现属辰常总兵徐勇,原属南明军队马进忠部的叛将白 才等人统率的清军对王进才部明军的作战记录。8月底,王进才配合老战友张光萃进行作战,王进才率军乘船从黄溪顺流而下准备袭击辰州常德等地,徐勇部将张鹏指挥白才部大约700步骑直至江口一带堵截明军。

明军。
然后诡异的一幕就出现了“准白才报称,于八月二十九日径抵江口,闻王贼精兵齐下黄溪,离千丘田五里之遥,意欲下辰等情。才与各官商议,分兵水陆齐上,只见贼兵后队,纷纷乱溃,对敌精贼发喊,四散奔逃”。
啊?你这。

明军。
这很难不让人想起萨尔浒之战时李如柏部的遭遇“明兵四路出击,其三路被杀殆尽。杨都堂闻知,即命出清河边入呼兰路之兵撤回。此兵退时,为守呼兰路之哨卒二十人见之,遂立于山上,作后有大兵状,系帽于弓挥动招之。明兵大惊,仓皇遁归,遂进攻明兵后队,杀四十余人,获刀五十余匹。明兵仓皇奔逃时,毙马千余匹”。

明军。
然后咱们再说王进才部不战自溃的后续,清军趁机追杀,包括副将李成在内的120余人被俘虏,不过其中只有20余名没有受伤,船只25艘被清军缴获,损失的冷热兵器包括三眼铳和鸟铳合计53杆,腰刀135把,弓箭12副还有大量的长枪也就是所谓的“长枪无算”不过我估计这其实是个公式套话。

明军。

明军。
但不管怎么样,这个损失确实很惨重了,50多杆轻火器加上100多把制式腰刀,12副弓箭以及25艘船,明军可以确信的损失也至少在120人以上了。当然对于王进才来说最无法接受的就是孔有德派出的曹姓总兵(可能是后来在桂林被明军击毙的曹盛祖?)直接拿下了他的老营。根据清世祖实录在这一年年初的记载,孔有德向清统治者邀功“擒伪军门郑思爱于燕子窝,败伪兴宁侯胡一青于永州,扑巨寇马进忠于武冈,灭伪永国公曹志建于龙虎关,擒伪军门黄顺祖、伪总兵林国瑞于兴宁,并招降伪军门向文明等官兵五万”可见在王进才一败涂地之前,这些原属何腾蛟的南明将领就被孔有德刷了一个遍,王进才反倒是相对比较晚的一个。

绿营兵。
在这篇揭帖后还写了配合王进才部的明军将领:刘体纯、袁宗第突袭辰州府所属的界亭一带吸引辰州清军的注意力,张光萃、王进才则水陆并进,结果孔有德派出总兵曹盛祖率兵援救辰州,定南王府的藩兵大破明军,不但粉碎了明军的进攻,还攻破了王进才的老营。

绿营兵。
只能说这些南明军队的将领不管是崇祯朝的官军还是李自成的旧部,都是肉眼可见的孱弱,在三顺王或者满洲兵到来之前或许可以和当地的绿营兵打个有来有回,但是一旦三顺王的藩兵或者是满洲兵大举杀来,那便是一败涂地。

明军步兵。
而夔东十三家甚至会吃清军里面刚刚投降的南明军队的亏。四川明军将领于大海降清之后,被清廷委任为郧襄总兵,并且招抚其溃散的旧部四川兵组成水师加强汉江的防御,抵御刘体纯、郝永忠二人统帅的明军的进攻“臣查大海于本年(顺治十一年)三月内奉经略辅臣洪承畴、总督臣祖泽远咨檄,收集当年投诚官丁在督、抚、镇、标及荆州者,不论已食粮、未食粮悉准效用。今大海陆续收过一千二百名有奇,皆臣借支月饷,鼓励战斗”结果就在同一年“四五月内, 连获白虎山、庙铜山、真武堂、仙人渡等捷,贼遂远遁。救获均州、光、穀士民屯家船一百余只,护收光、穀两河大小二麦”。

明军。
所以不难发现,包括夔东十三家在内的一系列的明军其素质水平是远远不如清军的,正面硬碰是必输无疑。而明军也只能靠着地形优势或者节节抗击之,或者是抓住清军兵力不足之处袭击之,正如清廷所说“此臣自裹巡郧,舟次所目击者。所以经、督、抚、治诸臣,深筹远虑、特请专设水师营额兵一千,设中军守备一员、左右营千总二员、把总四员,而以都督金事带管副将事于大海统之。夫以一千之众,分防各滩,每处不过六七十名。一当狡逆窥渡,以落落之兵,何以御大队之寇。倘若死贼分涉,又何以接应而无虞?此所以有防卫单微之吁也。则增兵益将,诚属今日之急着矣。除见在一千之外,再增以二千,共足三千之数,方可为长江保障”。

明军。
而清人也在考虑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将军事资源向要紧之处倾斜“臣愚议将大海仍以都督金事原衔设为郧襄水师总镇,兵分左右二营,所费造船银两,容臣咨会经略臣洪承畴、总督臣祖泽远,于拨发勋、襄打造军器银五千两内动支八百两,可造战船五十只,俾分住于均州、光 化、谷城、襄阳各渡口要害之地,昼夜驻防巡视,则死贼不敢轻渡矣。其一千二百兵丁,已经臣奏明补入襄镇标缺额五百八十七名,所余六百一十三名,容臣于抚标及房营裁去平常,再补四百一十三名,余二百行令大海裁去平常,不入饷册。则官不烦升,兵不烦招,粮不加经制之外为至便也”降清将领于大海所带来的1200名擅长水战的四川兵其中有1000余名就成为了郧襄镇清军的经制兵,原先不善水战的清军老兵就被裁去。

绿营兵。
这其实并没有增加当地清军绿营兵的人数,事实上只是腾笼换鸟而已,但事实上却增强了当地清军的实力,明军的行动也将变得越来越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