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国的朝堂上,对于出兵救邢有没有争论?有没有迟疑?

春秋右传读过去 2024-03-15 13:39:31

邢台浆水镇——古代夷仪

《春秋》记载“狄伐邢”,放在了鲁庄公三十二年冬天的最后一条,即在“公子庆父如齐”之后。而“齐人救邢”的记载则是进入第二年,即鲁闵公元年,并放在了“元年春,王正月”之后。这种如同电报通讯一样的记录,背后会是多少被掩盖了的历史烟尘?好在如此简单的记载,就如绘画中的留白,给了后世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比如,从齐桓公收到“狄伐邢”的急报,到做出“齐人救邢”的战略决策,期间究竟过了多少时间?

比如,在齐国的朝堂上,对于出兵救邢有没有争论?有没有反对?有没有迟疑?

比如,为什么是“齐人救邢”而不是诸侯救邢?鲁国发生的内乱有没有对“齐人救邢”的决策产生过影响?

比如,为什么不是卫人救邢?郑人救邢?这些距离邢国更近的国家去救?

比如,为什么“齐人伐山戎”与“齐人救邢”的时间如此接近?为什么都集中在华北地区?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邢国。邢国也是一个姬姓国家,第一任封君是周公旦的第四个儿子姬苴,和鲁国算是兄弟之国。但邢国的分封要比鲁国晚一些,因为鲁国实际上是周公旦的封国,也是周王室的第一批封国。邢国当时的首都就在今天河北省的邢台市,位于太行山麓以东不远,北距燕国首都薊(北京西南)340公里,南距卫国都城朝歌(今鹤壁)145公里,东距鲁国曲阜270公里,距齐国临淄340公里,西距晋国都城新绛320公里。

据说在鲁庄公三十二年攻打邢国的狄人就是创造中山国的那拨人的祖先。这拨人在中国历史上通称为白狄,白狄所建立的国家有鲜虞国、鼓国、肥国等等。而最早,白狄也是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民族。有一种说法,这次组织伐邢的国家其实就是鲜虞国。鲜虞国的国都就在今天的石家庄一带。石家庄向南100公里就是邢台。历史上,邢国多次与鲜虞国所代表的白狄作战,总体上胜多负少,基本上守住了华夏民族传统的历史疆域。石家庄、邢台这些地方,传说中都是轩辕黄帝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至少到了殷商中后期,这里就已经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核心区域。

但是显然,自从时代进入春秋之后,代表华夏农耕文化的燕国、邢国、卫国等这些北方国家就日益衰弱了。因为通过地图可以看到,上述这些国家所处的地方非常辽阔,比起中原地带、齐鲁区域,不但面积大许多,国家也很稀少。尤其像卫国、邢国这样世代镇守北方的大国,最后竟然被北方少数民族追着打。比如卫国,最终只剩下五千多人被齐桓公安置到了楚丘(今滑县);比如邢国,竟然跑到了太行山里的夷仪这个地方躲了起来。当然燕国的情况也不妙,如果不是齐桓公慷慨,也许像燕国这样的国家早就被消灭了。这些现象至少说明,在这一时期,华北地区的气候是不利于农耕文化的,而身处其间的游牧民族,如北戎、白狄由此兴旺起来并不断南下侵掠,这个趋势应视为气候历史中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齐桓公的北伐意义才会显得十分重大!因为如果没有华北作为屏障,中原腹地将全部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之下。可以想像,在三年前的救燕征途中,当齐桓公的大军路过邢台,路过石家庄这些白狄所经营的国家区域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感想?会不会有所震撼?会不会产生对于未来的忧虑?所以,当来自邢国的紧急军情来到临淄的时候,齐国君臣应该是有所迟疑的。因为就在这个当下,鲁国又出事了,更指望不上了。这也就是说,救援邢国的重任,卫国指望不上,鲁国指望不上,燕国也指望不上。宋国、郑国、陈国,这些国家,还有南方楚国的军事压力,也是不敢轻易调遣的。在这种情况下,齐国只能单独出兵。而由齐国单独用兵,这场长途救援之战还有没有胜算?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齐国朝堂,必定是有争论的。正是因为有争论,才有了管仲的这一段话:

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救邢。——《左传》

管仲的这一段话,说得非常诚恳,也非常感人!也许正是因为感人至深,所以才会流传千古!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邢国在紧急关头,向齐国发出了请求救援的“简书”。所谓“简书”就是写在竹简之上的军情急报。但也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救邢任务的时间是被拖延了的。

首先,从距离上看,邢国之敌很近,但齐国的救援却很远。尤其白狄所拥有的战争资源,尤其战争人口,估计在数量上对邢国具有压倒性优势。所以,当邢国发出“简书”的时候,其实已经就晚了。

其次,从《春秋》《左传》的相关记载可以感知,救邢之举并不是在得到“简书”后立即执行的,而是有思想斗争的,甚至是有朝堂争论的。“管敬仲言于齐侯”这段话就是证据。如果没有思想斗争,管敬仲的这段发言就没有机会流传下来。比如包括齐桓公救燕之前的所有齐国救援,就没有看到管敬仲类似的发言。尤其在没有鲁国参加的情况下,这场战争的风险很大。

第三,可以看到的是,两年后,即在鲁僖公元年春,《春秋》出现了“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的记载。这一记载说明,鲁闵公元年春的“齐人救邢”之举是不成功的。由于不成功,所以齐桓公汲取了上次救邢轻敌的教训,这次争取到宋国、曹国共同参加。由此可以看出,上一次是轻敌了,而这一次不得不举大军来援。

第四,鲁僖公元年的这次救邢,最终的结果竟然是“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按照古人注释,这是在诸侯救援的情况下,邢国军队竟然被打得溃散,不但溃散,还把生活用品丢了一地。可见白狄之战力是多么的强大!在强大的白狄军事实力面前,没有了诸侯伐狄的记载,而是改成了诸侯迁邢。所谓迁邢,就是诸侯在邢国人避难的地方,也就是夷仪,今天的太行山沟中筑城安置了事。

0 阅读:0

春秋右传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