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智能汽车时代,技术的竞争几乎成了车企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而科技巨头华为,在2025年2月20日举行的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一举将其“遥遥领先”的技术“全家桶”拱手送给江淮旗下的尊界。
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提到,尊界S800将搭载六大前沿智能化技术,其中三项为全球首发,标志着汽车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实现从被动智能到自主智能的全新跨越。
作为诸多车企仰望的“星辰大海”,“含华量”几乎约等于销量、流量、交付量,让一众车企趋之若鹜,试图借助华为的技术赋能,跃上更高的台阶。
问界、智界、享界,连同当下的尊界,作为华为鸿蒙智行集齐的“四界”智选车,都曾被合作车企及资本市场寄予厚望。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头部车企技术创新的“趋同”,现实中的“含华量”或正被“稀释”。
而尊界作为百万级豪华车,其面向的超高净值人群,是否会买“含华量”的“账”?
智能化技术的“全家桶”,到底能不能成为豪华车市场的“搅局者”?
尊界能否在这片早已被深耕的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走出智能化的豪华之路?进而向超高端市场要销量、要业绩?
尊界的“豪华”技术,
不是豪华车的“豪华”之本
不能不说,这场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至少在三方面将科技感拉满。
其中,首发的途灵龙行平台,可实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域控”的“三智融合”;首发的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作为自主智能安全防护系统,为行车安全筑牢坚实防线;首发的华为星河通信,则作为自主智能车载通信天地网联技术,让车辆通信无死角,保障出行信息安全。
这些领先技术的“堆料”,无疑为尊界提供了“含华量”的最新“硬核技术”,展现出技术层面的市场竞争力。
图源:余承东直播间
然而,尽管尊界在技术方面“大做文章”,但要想在豪华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仅凭技术优势或还远远不够。
豪华车市场的竞争,远不只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品牌附加值、历史积淀和身份符号的较量。
例如,劳斯莱斯和迈巴赫这样的百年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早已与极致的奢华、精致工艺以及身份符号紧密相连。
这些品牌通过悠久的历史和经典车型,早早为自己构建了无可取代的品牌“护城河”。
消费者购买这些豪华车,更多的不是为享受技术和性能的顶级体验,而是为了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挂钩。
譬如,劳斯莱斯代表了财富与尊贵,迈巴赫则象征着无与伦比的奢华和舒适,而这些都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范畴。
相比之下,尊界作为新能源豪车品牌,尽管技术“功力”深厚,但在品牌文化和历史积淀上的差距不言自明。
没有历史积淀的尊界,缺乏与超高净值人群之间的情感连接,难以满足这些消费者对于彰显身份、财富、地位的需求。
因此,尊界想要在这些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毕竟,豪华车的购买者往往更看重品牌所代表的文化、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附加值。例如,法拉利、兰博基尼、保时捷等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强大的文化符号。
法拉利代表着速度与激情,兰博基尼则是一种极致奢华与个性化的体现,保时捷则兼具性能和高雅。
消费者选择这些品牌时,他们不是在买一辆车,而是在购买与品牌相关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价值。
当然,尊界或许会吸引一批“理工男”等理性消费者,尤其是那些对智能驾驶和未来技术有浓厚兴趣的群体。但要与传统豪华品牌争夺市场份额,却面临不小的挑战。
问界岁末年初销量下滑,
智能化并非“万金油”?
作为华为首款智选车,问界自推出以来便广受关注,销量一度飙升市场前列。
然而,2024年底到2025年初,问界的销量却出现了明显下滑,这一现象引发广泛讨论。
2月5日,赛力斯集团公布其2025年1月的产销数据,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跌51%。这里的新能源汽车,代指的主要便是问界品牌。
图源:赛力斯集团2025年1月产销快报
尽管问界在智能技术、品牌营销方面均有“含华量”的加持,但销量的下滑或也表明,在各大头部车企的技术创新“趋同”、营销策略差异化、产品结构优化下,或许问界接下来要维持销量,还需探索除华为赋能之外的自主创新。
问界的销量呈现下降趋势,也表明智能化并不是万能的“引擎”。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虽然“遥遥领先”,但消费者并不会完全为此买单。
尤其是,“蔚小理米”的智驾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比亚迪等自主车企的智驾普及大战掀起,多重因素的叠加下,高度倚赖“含华量”的问界,在2025年的市场表现或将还会充满变数。
或许,“含华量”的“硬核能量”被双向“稀释”,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有关企业重视的地步。
一方面,目前华为鸿蒙智行已经集齐“四界”。而有道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含华量”能否让“四界”智选车“雨露均沾”?抑或,四界中,谁能将“含华量”发挥到极致?如若不能,“含华量”或有可能在“四界”平分天下之下,被自身所“稀释”;
另一方面,从端到端、车位到车位再到高阶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技术,除了华为在自研,蔚小理等也不断加强研发投入,积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而比亚迪用“人海战术”攻坚智驾,也说明,汽车下半场的智能化平权时代正在到来。这个过程中,“遥遥领先”的“含华量”或也会被不断“稀释”。
由此来看,作为智选车“最后一届”的尊界,先撇开其售价不谈,单就“含华量”上,到底还能否吃到赛力斯当初的“红利”、赢得市场为技术支付溢价的机会,尚需打个问号。
毕竟,当下市场中,包括智驾、智舱等在内的智能化技术,已不再是“新鲜事物”或某一巨头的“专属”。
而问界销量的下滑迹象,或为尊界敲响了警钟。即,智能化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汽车的吸引力,但单靠技术优势,或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持久的发展。何况,与问界相比,尊界的豪华车定位,也注定其要打出与问界不一样、但同时又离不开“含华量”的独特“拳法”。
尊界不是“面包车”
江淮该哭还是笑
“面包车”起家的赛力斯,通过降低身段、“出卖灵魂”,第一个站出来与华为深度合作。
这让赛力斯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是与华为的深度“绑定”,才推动了赛力斯从传统的“面包车”品牌蜕变为拥有强大智能化能力和资本市场加持的优势车企。
赛力斯选择“降低身段”,在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领域背倚“含华量”,并且率先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华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上的“赋能”。
这种用“灵魂”换“发展”的战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看似一种妥协,但却为赛力斯实打实赢得了“含华量”的第一波“红利”,并成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为其后续的国际化战略(如赴港上市)亦铺平了道路。
然而,当“界”字辈来到江淮时,“头啖汤”不再,且品牌定位更为攀高,这让“含华量”能赋予江淮的“成功概率”有多大,也需要打个问号。
尽管,通过此次尊界技术发布会,可以看出华为可谓带给了江淮领先技术的“全家桶”,让技术成为尊界“闯天下”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虽然与赛力斯当初一样缺乏技术基因和积淀,要靠华为全面赋能,才能全链条实现智能化。
然而,江淮到底是新能源豪华车市场的“开创者”还是“小白鼠”?是否能够借助华为的领先技术优势快速赢得市场,仍充满不确定性。
图源:余承东直播间
毕竟,尊界作为新品牌,缺乏足够的市场号召力和消费者认同,能否成功跻身豪华车行列,还需要看市场的反馈。
这种真实的消费者反馈,才是比领先技术优势更重要的、将决定尊界是继续走向成功,还是面临被边缘化的关键因素。
那么,面对华为的“领先技术全家桶”,手握尊界的江淮,到底该哭还是笑?从财务状况来看,似乎并不乐观,江淮的盈利压力不容小觑。
图源:江淮汽车2024年度业绩预亏公告
根据江淮发布的业绩预告,其在2024年净亏损约17.7亿元,这或许说明江淮既需要资本和技术上的“输血”,也亟须在“输血”的同时实现自我“造血”。
因为,财务亏损面的持续扩大,对江淮不是好事,甚至令其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而这种背景下,江淮能否通过推出尊界来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甚至通过向尊界要销量、要利润来收窄亏损,亦是变数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豪华车品牌也在尝试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并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发力。当传统豪华车“脱胎换骨”,集智能化与奢侈属性于一体,不禁试问,尊界的“世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