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健康家”横空出世,格力品牌战略走向临界点?

财经早餐 2025-02-21 06:55:55

格力的品牌策划部门,一夜之间迎来了大挑战!

就在近日,格力的线上线下专卖店,正在悄然完成一场更名大戏:昔日“格力电器”的牌子被悄然换下,取而代之的,是具有鲜明特色的“董明珠健康家”,将公司董事长的名字,直接展现在大众面前!

不仅是线下,“董明珠健康家”的触角,已经伸到了线上:以某社交平台为例,截至昨日上午,已经有多个带有“董明珠健康家直播间”的账号入驻,其中不乏关注量几万的号,有的还经过了其中一些还在进行着直播,看来格力是要铁了心,将董事长的名字传播到各个渠道!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

面对格力这种多少有点“惊世骇俗”的举动,广大网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网友建议,不如将万达广场改名为“王健林体验馆”,小米专卖店改名为“雷军科技馆”……如此种种,甚至还有人提出,考虑到马斯克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不如将特斯拉改名为“马斯克牌”——虽然这种影响力越来越多在时事而非财经领域!

应该说,网友的评论还是很有才的,也反应了大家的费解:确实,在现代商业世界,很少有成熟的品牌将管理者的名字强行绑定在一起的,这也很好理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个性再鲜明的管理者,终有谢幕的一天。但品牌的影响力则会细水长流,浸润受众!

也许是看到了网友们的各种评论,就在昨天上午,格力方面火线做出回应,主要是解释了“董明珠健康家”的经营对象。

根据回应,“董明珠健康家”实际上是今年格力电器对终端SI进行全面升级的计划。“董明珠健康家”是以新店为主,不过也有部分门店会在以前的“董明珠店”的基础上做升级。

回应还称,要开“董明珠健康家”的门槛并不低,需要有条件经营全品类家电的商家才会授权开店,“不是所有商家都有这个能力的,要看店面规模”。

那么开了“董明珠健康家”,集团方面会予以什么支持呢?回应表示“一般是我们会支持一部分的装修费用”。

格力此番改弦更张,效率可谓迅雷不及掩耳:2月13日,珠海格力终端建设负责人高杰表示,此次“董明珠健康家”的全新发布将是一场格力从产品到服务、从空间到体验的品牌革命,也是格力对亿万家庭的美好承诺。

格力此次更名,早已不是首次尝试将董明珠个人形象与企业品牌深度绑定:近十年来,董明珠曾多次“老骥伏枥”,冲锋陷阵,试图为格力品牌杀出一条血路,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不愿提及的过往。

从“企业品牌”到“人格化品牌”

早在2015年,格力手机便以“董小姐”命名,并以董明珠个人头像作为开机画面,尽管市场反响平平,但成功引发公众关注——毕竟,连智能手机的“教父”乔布斯,也没有把自己的大头贴作为iPhone的开机画面!

据董明珠自己的解释,做IP不是想当网红,而是为了给消费者一个承诺。“很多人都说企业家当网红是从我开始的,我的本意并不是要做网红,而是想跟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让大家买得放心、用得放心,维权时也能找得到人。”

换句话说,之所以将自己的头像放在开机C位,是为了彰显“负责到底”的态度,手机出了什么问题,自己是第一责任人——好家伙,董总不但亲自做销售,还担起了售后职责!

有了董总的亲自加持,格力手机卖得怎么样呢?说句实话,目前已经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甚至不如锤子手机有知名度——后者在某二手平台上还能找到现货!

带货手机折戟,并没拦住董明珠的雄心壮志:到了2024年,董明珠又给自家空调做起了背书:当年推出的第二代玫瑰空调,因董明珠亲自参与设计并回应“土味审美”争议,再次将产品与个人形象挂钩,上演了一场“争议营销”大戏,形成话题效应。

具体说来,该空调售价从9000元到29999元不等,采用花瓣造型设计,主打“家庭艺术品”概念。尽管设计被吐槽,但董明珠以“创新需要勇气”回应,成功将产品与个人“敢为人先”的形象绑定,短期内提升品牌曝光度。

按照董明珠当时接受央视专访的原话:“玫瑰空调”的设计,实际上更多是想跟家庭生活融合在一起。很多人吐槽说‘董明珠好土’,那我土就土,我觉得没所谓。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把空调做成家里的艺术品”。

从这里“融合”一词的提出,我们可以猜测,或许那个时候,董明珠就有了将个人IP继续发扬光大的想法。“玫瑰空调”只是试水而已!

在短视频时代,直播是争夺流量的主战场。目前,抖音直播间更名为“格力董明珠店”,利用董明珠的“网红”身份吸引流量。而带货五年多来,从2020年4月24日,第一次带货销售额只有22.3万,到6月1日的单日65.4亿,一位带货女王冉冉升起,也印证企业家IP的流量价值!

在此前的一系列动作基础上,更名“健康家”,标志着格力从单一空调制造商向健康智能家居服务商的转型。这一调整通过两大核心动作实现:

首先是产品线拓展:据读特新闻报道,门店内除了传统的空调,还将上架冰箱、洗衣机、洗碗机和蒸烤箱等全品类的产品,构建“全屋健康生态链”;而去年10月25日,格力在北京合生汇购物广场开启了“格力空气G密所”全国线下体验店的第一站,以探索空气奥秘的形式展示了格力新风空调的技术优势。

需要指出“董明珠健康家”,其关键词不仅在董明珠,而且在“健康”,意味着格力正试图逐渐摆脱单一的零售模式,转而在拥抱新技术的背景下,增强用户的场景化体验,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拥抱“新零售”,布局智能家居生态!

而格力的转型,从根本上说,有“放手一搏”的性质:虽然喊转型喊了很多年,但格力的业绩依然高度依赖于空调,而随着空调市场的逐渐饱和,格力也要“未雨绸缪”,考虑未来的出路!

多元化战略突围:

努力弱化空调依赖

空调产品收入一直在格力电器营收中占比较高,甚至可以说是“碾压式”的存在,空调收入常年占总营收70%以上,2022年占总营收的71.36%,2023年占比提高至74.14%。截至2024年6月底,空调业务收入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已高达78.14%。

但市场总有一天会见顶:随着空调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新玩家的不断涌入,格力的空调面对一众新老对手的挑战——例如,进入市场没几年的小米空调,目前销量已经冲到了前五!

和空调一家独大相对应的,是格力在冰箱,洗衣机市场的相对弱势: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格力生活电器收入仅占总营收的2.41%,这意味着冰箱、洗衣机等品类几乎毫无存在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的集团智能家居业务收入占比超30%。格力,太“偏科”了!

实际上,格力电器这几年来也一直在发力多元化业务,根据南都财经援引中国商标网的公开信息,2024年以来,格力陆续申请注册“双面女王”“格力双面女王”“格力御龄魔杖”“GreeMay”“格力美”等与按摩美容产品相关的商标。而此前格力电器甚至开始进军预制菜和造车相关领域。申请了这么多商标,转型效果如何呢?恐怕只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最核心的空调主业上,近年来的格力,也有“吃老本”之嫌,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成果,以至于在市场上“存在感”屡屡遭遇挑战!

据财报,格力电器研发投入的高峰是在2018年。这一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72.7亿元,同比增长了26%;而再一次回到70亿元上方要等到2023年了,这一年略微突破70亿元,到了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36.4亿元,同比下降了2.1%。

对比两大竞争对手:2020年美的集团研发投入超过了百亿,2023年已经增长至145.8亿元,同比增长15.6%,而海尔智家2023年研发投入108.2亿元,首次破百亿,格力和它们相比已经拉开了显著差距!

也难怪,现在市场上的空调品牌,格力的“标签化”效应正在明显减弱:提到小米,想到的是便宜+节能,提到海尔,想到的是智家,提到美的,想到的是节能,提到格力,除了“掌握核心科技”之外,似乎很难有什么具体的性能联想了。而空调这种家电,最终还是要靠性能说话的!

个人IP战略,

一把双刃剑?

对于董明珠此番再度强化个人IP的做法,投资者担忧,董明珠现年已经70岁,若退休后品牌价值可能断层。若未来更名为“XX健康家”,难保前期投入不会打水漂。

网友评论

图片来源:腾讯网

笔者认为,格力此次更名是传统制造企业拥抱新零售、智能家居浪潮的激进尝试,其核心是通过董明珠个人IP实现品牌年轻化与差异化。但产品创新力不足、过度依赖个人等深层问题,依然是摆在格力面前的一道道坎。

此外万众关注的接班人问题,董明珠也有最新的想法!

就在2月20日,董明珠在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话视频中提及接班人话题,她还透露,格力“有几个苗子在不同平台上”。

但问题在于如此努力打造董明珠个人IP,对继任者而言,影响未免有些微妙。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留言呀~

0 阅读:41
评论列表
  • 2025-02-22 04:56

    空调本是房地产的延伸。格力转型失败的表现呗。小家电电饭煲、电磁炉是美的基本盘,格力等根本动不动了成熟的美的热能电器,现在美的洗衣机也起来了。时势造英雄,顺势而为,不要高估个人的能力,都是时代的xx。

  • 2025-02-22 07:50

    董 太感觉良好了,她在国民心中没“位置”………[捂脸哭]

  • 2025-02-22 13:57

    董老太太,收回吧!别等过些年大家问:格力去哪了?董明珠可以走,格力是时代的品牌。格力不能走!

财经早餐

简介:美好的一天,从财经早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