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胜诉!走出“宝能系”阴影,上海银行再出发

财经早餐 2025-03-27 07:06:44

近日,上海银行的一则公告,宣告该行与“宝能系”持续近五年的又一桩过往,在法律上已接近尾声,也意味着该行正从“宝能系”的阴影中抽身,甩掉包袱!

一审落槌

“宝能系”判还25.8亿

根据该行3月21日发布的公告,根据广东省高院判决书,该行一审胜诉,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深圳托吉斯科技应向该行深圳分行偿还25.8亿元借款本金及相应的利息、罚息、复利,并向原告支付律师费18万元。

具体而言,深业物流集团、托吉斯集团、宝能投资、宝能控股、姚振华就深圳托吉斯科技的上述债务对深圳分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相关被告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由此可见,托吉斯科技只是姚振华庞大“宝能系”帝国中的一环。

被告数目一共六个,差一个就成“葫芦娃”了,但这么多被告,如果一个都没钱怎么办?根据公告,上海银行对深业物流抵押的不动产享有优先受偿权,并可处置托吉斯集团持有的托吉斯科技100%股权。

意思很明确,法院判决可不是儿戏,“砸锅卖铁”也得设法把钱还上,所谓“优先受偿权”,用通俗的语言可以理解为,有了钱要第一时间还,不能再玩什么花腔!而近一年来,房地产行业利好政策频出,也为相关抵押物变现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缓冲。

判决书主要内容

(被告一为托吉斯科技,其余为连带方)

图片来源:上海银行公告

这桩案子的起源,还要从四年多前说起:彼时的“宝能系”及其实控人姚振华,正处于意气风发时期,从地产到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上“四处出击”,对资金的渴求无比强烈:那一年底的12月24日,托吉斯科技向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借款25.8亿元,期限3年,2023年12月24日偿还。该分行与另外五位被告签署了借款保证合同。

同时,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与深圳深业物流集团签订《房地产抵押合同》,与托吉斯集团签订《借款质押合同》,并与深圳深业物流集团、托吉斯集团、宝能集团、宝能控股、姚振华分别签订《借款保证合同》,约定由上述5家公司和个人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没想到三年时间快到了,“宝能系”早已不复当年,资金也捉襟见肘,因托吉斯科技未按时履行还款义务,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依约宣布提前收回借款本息,要求办理本息清偿手续。但对方依旧没有按时还钱,到了2023年10月,深圳分行遂向法院提起诉讼,直至此番一审判决。

案件的脉络其实并不复杂,就是“欠债还钱”,最终对簿公堂的故事,而上海银行在这起案件中,确实暴露出风控方面还有不少的提升空间。因而此案的一审判决,对于上海银行而言,既可以算法律层面的“尘埃落定”,也是一次“知耻而后勇”的契机。

不良率逐年下降

化风险于绵柔

没有一个行业不存在风险,金融行业更是天生与风险相伴,关键在于,能否利用一系列专业操作,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而对银行而言,这种“求稳”更是经营中时时刻刻不可忘记的红线——银行每天经手的,不但是巨大的财富,更是万千民众的依靠,兹事体大,马虎不得!

面对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作为一家头部城商行,上海银行近年来在“求稳”方面狠下功夫——聚焦大额风险防控,有序推进化解处置,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向好态势,从数据便可管中窥豹:

根据财报,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不良贷款余额约169.68亿元;不良贷款率1.20%,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海银行的拨备覆盖率277.31%,较上年末上升4.6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33%,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近三年来,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该行风控措施的有效:2021年和2022年两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均为1.25%,到了2023年降至1.21%,下降0.04个百分点,直至2024年三季度又下降0.01个百分点。

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公告

上海银行的不良率处于下降轨道,和该行近年来调整资产结构,分散经营风险是分不开的!请看数据:

据公告,2024年上半年,该行对公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从2019年末的1544亿元降至2024年6月末的1199亿元,占客户贷款和垫款余额的比例下降超过7个百分点。较2019年减少22%;不良率由降至1.39%,较2023年末下降0.72个百分点,对于降低贷款不良率功不可没。

而新增贷款投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制造业等领域。2024年9月末,科技贷款余额比2023年末增长35.24%,绿色贷款余额增长15.40%,制造业贷款则增长12.76%,在响应国家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通过分散行业,有效将贷款风险化解于绵柔中。

当然和各家银行一样,上海银行还有很多风控措施,在此不一一列举了。但正如前文所言,即使再好的风控技术,也难以完全避免风险的出现,而此次与宝能的纠纷,就是一起个案,对该行整体风险管理的负面影响几乎可以忽略,而且早就已经出清!

早在2023年就计提了相应的贷款损失,表明上海银行应对风险一贯积极稳健的做法。

具体来说,上海银行在2023年10月刚刚起诉时的公告早已做了说明:“公司已对该笔贷款计提了相应贷款损失准备,预计该诉讼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在3月21日的公告中又强调了一遍“没有重大影响”,这等于说给广大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风险已成过去,未来重新出发!

巴菲特的名言“股市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各位财友想必耳熟能详,意思其实并不复杂:短期的股价或许受各种因素影响,但长期的股价一定能体现价值,而近一年多来,上海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正是老爷子这一名言的最好注脚!

价值回归

回馈广大投资者

整个2024年,A股市场流行的一个段子是“6000点买的银行股,3000点解套了”,的确,去年A股银行股的涨势确实让人荡气回肠,其中涨幅第一的银行股,不是六大行或者是股份制银行,恰恰是上海银行:整个2024年,上海银行以68.98%的年度涨幅,成为当年银行股中“最靓的仔”。

进入2025年,上海银行并没有停下上涨的脚步:就在本月初,该行的股价刚刚创下历史新高,今年至今累计上涨了3.17%。二级市场的真金白银,是投资者信心的最好体现!而面对投资者的信心,上海银行也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回馈。

2024年6月,该行向普通股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46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65.35亿元;同年9月,审议通过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现金股利分配比例为0.28元/股,合计派发现金分红39.78亿元。这也是上海银行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此次分红金额占半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0.67%。

尾声

债务纠纷妥善解决、贷款不良率下降、以及在资本市场的优异表现,都体现出上海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佼佼者,其稳健的经营策略、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及优秀的社会责任担当,而这次成功应对风波过后,相信会使得上海银行更加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 阅读:10

财经早餐

简介:美好的一天,从财经早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