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从平叛将军到饿死牢狱

平民历史 2024-03-19 02:42:50

秦汉第一女相师许负,不仅预言了周亚夫崛起,也预判了周亚夫最终饿死的命运。然而,周亚夫起初并不相信,最终却得到了现实的验证。

周勃、周亚夫父子悲哀的结局何其相似,从平凡到颠峰,从巅峰到突然跌落。而这一切与其说是命运使然,不如说性格决定更为贴切。

悲夫!

被命运之手推动

《绛侯世家》在周勃之后,司马迁大篇幅记叙了周亚夫。周亚夫并非周勃长子而无缘袭爵,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到了河内守,相当于省部级。

周勃死后,长子周胜之袭爵。周胜之娶汉文帝之女,但夫妻两人感情不合,“尚公主,不相中”,最终因杀人爵邑被废。周胜之与公主感情不合,其中内幕又是历史之谜。按说不该如此,毕竟公主曾挽救周勃性命!

司马迁介绍周胜之仅寥寥数语其中包含着重要的时间信息。而这时间与许负为周亚夫相面有关。

造化弄人,命运如此。

周勃于汉文帝十一年去世,此后六年爵邑被废,即时间进入汉文帝十七年。“绝一岁”,是指绛侯封邑中断了一年。“文帝乃择勃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也就是说汉文帝十八年周亚夫被封侯。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从前180年至前157年。由此推算汉文帝十八年即前162年,周亚夫被封为条侯。

君侯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与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史记·绛侯世家》

许负,作为秦汉时第一女相师,曾经给薄太后等相面,准确率极高,信誉度奇好,所以美名流传。

“臣之兄已代父侯矣”,然而周亚夫并不相信许负所说,毕竟大哥周胜之已袭爵。即使周胜之死了自有他的儿子承袭爵位,“有如卒,子当代”。

而且周亚夫还当场质疑许负,“然既已贵如负言,又何说饿死?指示我”——如果像你所说位及将相,何来饿死之说?指给我看看。

“许负指其口曰:‘有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许负指着周亚夫嘴角说:“这里有一条竖纹延伸到嘴角,这就是饿死的法相。”

不管你服不服,许负说这话有依据的,而且灵验!“居三岁,其兄绛侯胜之有罪”,周亚夫果然封侯——条侯。

周亚夫正如许负所预测一样,被命运之手推动着一步步向前。

文帝细柳营劳军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即前158年,匈奴大举侵犯边境,兵分两路进犯上郡、云中,各有三万人。汉文帝命周亚夫驻扎细柳、刘礼驻扎霸上、徐厉驻扎棘门以防备匈奴保卫京师。

司马迁通过汉文帝劳军对比,表现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这个故事高中课本有,但是有必要再细细品读一下。

“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司马迁以汉文帝视角展示细柳军营军容:将士身披铠甲,手拿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细柳营严阵以待保持警惕,与霸上、棘门军明显不同。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汉文帝的先导跑到军营竟不能进入。而霸上、棘门的军营,“直驰入”——直接奔驰进入。先导说:“皇帝将要到了!”意思是让守门开方便之门,且要做好迎接准备。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史记·绛侯世家》

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这是周亚夫命运的注脚。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又过了一会儿,汉文帝来到军营,竟然吃了闭门羹。汉文帝只好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周亚夫说:“我要进营劳军。”

汉文帝车队刚要进入军营,守营门军官对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汉文帝拉紧缰绳,让车缓慢行进。

到了军营大帐,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作揖说:“将士们穿着铠甲不能跪拜,请允许用军礼参见皇上。”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汉文帝不仅没生气,反而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

慰劳礼仪结束后,汉文帝“称善者久之”,对周亚夫赞不绝口,“嗟乎,此真将军矣!”汉文帝的赞叹为周亚夫命运埋下了祸患!

平定内乱再升官

“既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汉文帝在弥留之际告诫太子刘启说:假如形势十分紧急,周亚夫将军可以任用带兵。

周勃父子命运何其相似:曾经刘邦给吕后遗命任周勃为太尉,如今汉文帝遗嘱刘启信任周亚夫将兵。

“孝景三年,吴楚反”,即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周亚夫从中尉提升为太尉,率兵平叛吴楚。“中尉”为执掌京师守卫部队的官,而“太尉”则是最高军事长官,周亚夫被提拔重用了。

“因自请上曰”,周亚夫自告奋勇向汉景帝出谋划策。其实,周亚夫无论是想法,还是出发点都是好的,而且从实践来看也确实不错,仅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然而,这为周亚夫牢狱之灾再次埋下了祸患。

“楚兵剽悍,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史记·绛侯世家》

“楚兵”指吴楚叛军,“剽悍”为作战勇猛迅捷,“委”舍弃、丢弃,“绝”断绝。周亚夫向汉景帝分析,吴楚叛军作战勇猛迅捷,士气正旺,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希望皇帝允许先把梁国丢给他们,让他们去进攻,我们截断敌军的输粮通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

“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彼时将领们都认为周亚夫的计谋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当时大家伙都认同周亚夫的建议。

在平叛中,“吴方攻梁,梁急,请救”,无论梁国如何派使者请求救援,周亚夫坚持既定方针,即使汉景帝下令救援,仍按兵不动。“不肯往”、“坚壁不出”,以牺牲梁国换取时间,“绝吴楚兵后食道”,最终平定叛乱。

“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周亚夫回朝后,朝廷重新设置了太尉一职。五年之后,又升至丞相,汉景帝非常器重周亚夫。

犯颜直谏惹君王

“繁荣之下的暗藏隐忧”,这句话说得真好。繁荣时往往容易掩盖矛盾。当繁荣衰落,矛盾也就积累到临界点,便会瞬间爆发。

“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汉景帝废黜栗太子,周亚夫极力争辩,最终未能阻止。“景帝由此疏之”,汉景帝从此开始疏远周亚夫。君臣观点相左,只是关系破裂的表面原因。

“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梁孝王经常在窦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梁孝王痛恨周亚夫,因为七国之乱梁国备受吴楚攻击,屡次求援而未得救兵,“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隙”。

梁孝王与汉景帝一奶同胞,且又备受窦太后偏爱。可想而知,这小坏话有多大影响了。所以,当窦太后跟景帝商量封皇后哥哥王信为侯,周亚夫竟搬出来刘邦的誓约强烈反对。

窦太后这招太狠了,借给皇后王娡哥哥讨赏,不仅激化皇后与周亚夫的矛盾,也让汉景帝触了霉头。

此后,匈奴五名将领投降了,汉景帝想通过封侯引诱后续的匈奴人投降。周亚夫再次反对。汉景帝却坚持己见,封五人为侯。

“亚夫因谢病”,周亚夫不得已称病辞职。“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即前147年周亚夫免去丞相。

“倾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过了不久,汉景帝传召周亚夫进宫,赏赐吃饭。皇帝恩赐一起吃饭,按理说这是好事情吧。岂料这竟是“鸿门宴”,汉景帝试探一下周亚夫是不是改了脾气。

“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餐桌上盆子里放着一整块熟肉,既没有切刀,也没有筷子。“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著”,周亚夫心里有点不高兴,回过头让安排酒席的人取筷子。

汉景帝看了之后笑着说,“此不足君所乎?”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汉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

“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汉景帝看着周亚夫离去的背影,叹息道:“如此不满。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这已不是君臣意见相左,也不是君臣不信任,而是杀机四伏了。

莫须有饿死狱中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不久,周亚夫儿子见父亲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套甲楯。“工官”、“尚方”,均为官署名,主管制作皇室日用器具和武器。“被”此处为量词。这甲楯其实就是一些陪葬品,只不过是皇室制作罢了。

“取庸苦之,不予钱”,搬运甲楯的雇工认为很辛苦,周亚夫的儿子又不想加钱。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雇工心生怨恨,知道周亚夫家偷偷购买皇家用品,因此上书状告周亚夫之子要谋反。“事连污条侯”,事情牵连到了周亚夫。

“书既闻上,上下吏”,汉景帝知道之后,交给官吏追查此事。

“吏薄责条侯”,调查的人叫来询问周亚夫,“条侯不对”,周亚夫不知如何应对回答。毕竟,儿子偷偷做了这些事情,周亚夫根本不知道,当然无法回答。

“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汉景帝以为周亚夫装糊涂,骂道:“我也不信他了”。下令周亚夫到最高司法官廷尉那里去交代问题。

主办案件的部门明显上升了!这意味着汉景帝对案件有所暗示,廷尉审问明显能感觉针对性。

“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君侯想要谋反吗?

“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能说是谋反呢?

“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你纵然不是在地上谋反,恐怕想要到地下谋反吧!

“吏侵之益急”,狱吏欺凌迫害周亚夫。与周勃“吏稍侵辱之”多么相似。其实,周亚夫在差官召他入朝时便要自杀,却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条侯果饿死”,司马迁用此既是回应前文许负的预言,又是对周亚夫之死表示遗憾。

结束语:

性格决定命运。

“守节不逊”最终导致“终以穷困”。

司马迁通过汉文帝细柳营劳军,平定吴楚不救援梁国,否决王信封侯,争执栗太子废黜,阻止封赏匈奴降将等等事情,明确周亚夫人生悲剧源于性格。

汉文帝劳军“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为何对周亚夫不反感,反而称赞不已呢?估计与冯唐有关。“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卬”(《汉文帝本纪》),冯唐怼汉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在前,所以比较欣赏周亚夫纪律严明、性格耿直。

正因为汉文帝的欣赏和遗言重托,所以周亚夫不仅不会改变,反而会刻意坚守。

岂料,汉景帝却不能接受特立独行、目无尊长。周亚夫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颜直谏,触犯皇权威严。当一个人的容忍到了极限,小矛盾也会变得格外刺激。更何况是九五至尊的皇帝!

0 阅读:0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