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林则徐究竟是因病而死还是被害而亡?

大坎看历史 2025-01-24 15:26:38

清道光时期,由于政治的腐败,导致西方列强向中国销售大量鸦片,让中国更加民不聊生。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了遏制鸦片的猖獗,在1839年4月22日于虎门销毁了鸦片近两万箱。后人评价说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这一壮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但也引发了鸦片战争,林则徐的命运由此急转直下,最后不明原因地死去。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主要功绩是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林则徐也因而成为彪柄千秋的不朽人物。但是由此引发的鸦片战争,让林则徐被道光帝发配新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清朝又开始重新起用林则徐。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任命林则徐为钦差,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馆,终年六十六岁。林则徐的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特别是关于他的死因,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

一般的说法是因病死亡,这也是正史所载。《清史稿·林则徐传》说他是“行次潮州,病卒”。因为,林则徐本来身体就不是特别地健康。他在遭贬新疆的时候,就患有鼻衄、脾泄疝气等多种宿疾。因为身处逆境,医疗条件又差,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又加上他是南方人,不习惯大西北的饮食,使他的健康遭受了更大地损害,经常吐泻,有时甚至“昏晕难起”,而他又总是带病处理政务,这更进一步伤害了他的健康。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林则徐由陕西巡抚擢为云贵总督以后,其体质每况愈下,又勉强支撑了两年,终因病情严重,不得不辞职回到侯官(今福州市)老家。

休养后的林则徐经过多方调治,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但多年的沉疴却难以彻底治愈。道光三十年六月,广西发生拜上帝会起义,经过几个官员镇压,都如火上浇油越演越烈。朝廷这才又想起林则徐来。清廷“迭次宣召”,林则徐都因病重未能成行。后来疾病减轻,但仍未痊愈,这次接旨到广西赴任,就是抱病上路的,由于得不到充分休息和有效治疗,使他的病情复又加重,接着又患了痢疾,但却没有得到很好地治疗,只顾一门心思赶路。

对此,林则徐的随员施鸿保以见证人的身份,在其《闽杂记·卷四》中详细记载道:“公患痔漏久,体已赢,至是力疾起行,十一日抵潮州,复患痢,潮守刘晋请暂留养疾,不可。次日遂薨于普宁行馆。”这是有关林则徐死前见于文字的较早记载,这种说法被当时的官方认可,所以《清史稿》也采用了此说。

第二种说法是被洋商害死的。因为在林则徐死后不久,有人看见广州怡和楼的包间里,十三洋行总头目任绍荣的一名亲信,与一个名叫郑发的厨子嘀嘀咕咕,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堆白花花的银钱。而这个郑发恰恰就是不久前跟随林则徐的那个厨子。人们就猜测是洋商买通了厨子毒死了林则徐。来给林则徐看病的人发现林则徐有明显的中毒症状,到了半夜,林则徐已是气若游丝,生命垂危。他对林聪彝断断续续地嘱咐了一些什么,又停了一会儿,忽然坚强地坐了起来,挺直身子,手指前方,口中大叫:“星斗南,星斗……”而死。

那么,林则徐临终高呼的“星斗南”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在广州有一条街名叫“新豆栏”,用闽南话说,其发音就是“星斗南”。林则徐任禁烟钦差大臣时,清除过盘踞在这里的许多中外鸦片商人,对此印象极深。他离开广州之后,英国驻华公使欲带兵强行入城,因遭到当地民团和广大人民的抵抗,英人的图谋没有得逞;这些家伙接着以重价租下豆栏街数丈之地,求得居住上的方便,实际上仍然蓄谋扩大鸦片贸易。后来人们把这些鸦片商们居住的老窝,称为“新豆栏”。林则徐知道这件事后极为愤慨,临死也没有忘记这个地方。也正是这些鸦片商们用重金买通了厨子,将巴豆汁掺入稀饭,以暗杀的手段害死了林则徐。

还有一种说法是,林则徐临终前大呼“星斗南”是他对星相的极大忧虑。林则徐的随行师爷刘存仁在途中曾写过一首《过海阳即事诗》,其中有这样两句:“昶日初升消瘴疠,天河力挽洗搀枪。”他在句下自注说:“西南角大星,光芒甚露。”可见林则徐在赴任途中看见有一亮星照耀,以为是“乱民”兴旺的兆头,身负重任,系念粤西的林则徐暗记在心,既有所感,口便大呼,以此寄托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憾恨。尽管此说迷信成分很重,却能符合林公逝前力竭大呼的情理。

另外,林则徐的次子林汝舟在《致陈子茂书》中说道其父的死因说:其父赴任上路后没有把病放在心上,自十月初九至十二日,他躺在轿中催着赶路,没有顾上吃药。不料,其吐泻现象一日比一日加重,不得已于十二日、十三日两天连服“中和之剂”,病情得到了暂时的控制。按说此时应休息几天再走,但林则徐唯恐误了朝廷的大事,不敢在途中耽搁,仍然坚持赶路,到普宁后觉得“胸次结胀”,“痰喘发阙”,过去的心肺旧病也一起复发,林则徐这才被迫停了下来。医生一看,见是“两脉俱空,上喘下坠”,一下慌了手脚。本应先医脾胃虚寒,却开出了“参桂重剂”的处方,并且“连进参剂”,林公服药后咳喘加剧,又吐又泻,再服其他药物,一直未能奏效,几天之后就去世了。这种说法应该可信。

0 阅读:0

大坎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