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一》的景物描写:含英咀华的方法示范

宁拙说 2024-08-09 18:32:47

面对群文阅读和任务群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我是很茫然的。除了整本书的群文阅读,我十分赞同,此外就很谨慎。现在教新教材的第二遍,仍很少用所谓群文阅读和任务群的教学举措。一节课全部还给学生,学生也读不了几篇课文,还要完成群任务,实在觉得不可思议。

我追求的教学恰恰相反,不是大而全,而是小而精。也就是打井理念,寻找一口井眼,深掘下去,涌出情感和思想的甘泉。相反,大而全追求的是挖一口浅塘,看似水波潋滟,其实一眼见底,没有什么滋味。

含英咀华是传统审美方法,却是发掘生命情感和思想的潜能,是启蒙生命的阅读。这里以《我与地坛》的景物描写为例,看看如何引导学生含英咀华:

精读最后一段“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探讨:1 画出全段的主旨句;2 仔细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揭示景物内含的情感和思想,并与主旨句联系起来思索;3 把景物特点及蕴含的情感批注在旁边。

主旨句“剩下的是就是怎么活的问题了”是解读景物的钥匙。每句景物描写都是对生命历程的解读,苍劲孤独又富含情趣。

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句:石门落日是古老的意象,是关照自我生命的时间视角,寂静的光辉遍觉悟,也才照彻人生坎坷。深沉的寂静和古老的时光,把自我灾难透视得十分明彻,成为探索生命真谛的意境。

落寞的时间句:落寞是孤独,冷寂,却与雨燕的高歌对比,不是驱散孤独,而是以声衬静,叫喊得天地都苍凉。落寞时刻,高歌实在不是一种激励,而是反衬得自我更孤独更空远苍凉。以高歌猛进的参照,既唤醒自我的孤独,也唤醒自我的反思,显然落寞不是正确的活法。

雪地上孩子的脚印句:这脚印也是一种孤独的反照,他们“曾在哪儿干过什么”,是对自我过往的联想,可“又到哪儿去了”,却是不得而知,但想去哪儿都行,唯独我不行,因为不能行走。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缅怀,又是对未来不自由不幸福的对比和伤痛。不过,孩子的去向仍引发自我对未来走向的思索,暗含对不幸命运的倔强反抗。

苍黑的古柏句:你忧郁和欣喜都不能改变古柏镇静的站姿 ,一直瞧着你从诞生到消失,那是时光真理的意象,让你思索生命过往的意义。它的镇静是从痛苦里沉淀自我的力量,是对不幸灾难的超越,也是对自我顽强寻求生命意义的鼓舞。

暴雨激起的气味句:暴雨不是杀伤你,而是激起灼热清纯的草木泥土气味,想起无数夏天的事件,那是不是腿突然失去的伤痛留下的一系列故事,灼热得难受,却又格外清纯忧伤?清纯忧伤里是否有对母爱的怀想?暴雨充满辨证法,既是灼热的伤痛,又是清纯的生命气息,无论遭遇怎样厄运,生命都充满丰厚而诗意的情调,令人怀念。

落叶播散的熨帖微苦的味道句:落叶是生命飘零的象征,但仍要飘摇歌舞而结束时坦然安卧,播散的熨帖是心灵宁静的反照,是对生命悲剧落幕的坦然,可仍有微苦之味,可能是生命逝去的悲伤吧?

这一段缤纷多姿的景物蕴含丰富的生命解读,读来格外绵密细腻又深长,唯有经历生命大痛者能领悟得彻底。这里只是尝试的一种解读,有许多误解,只有作者史铁生才清楚,到底蕴含了怎样的辛酸苦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解读,批注出丰富的个性化的解读。然后让学生写成赏析性评论。必须一个课时才能完成这一段的赏析。

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是评论的价值标准,只要言之成理,越富有个性的解读越有价值。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