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至8日,“2024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中国母基金行业内高规格的盛会,这已经是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举办的第六届。本届论坛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主办,母基金研究中心(www.china-fof.com,下同)承办,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主流母基金、保险资管及一流投资机构等单位代表共300余人齐聚一堂,为中国母基金行业建言献策。

图为中银资产战略投资官 章彰
会上,中银资产战略投资官章彰先生发表了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投资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母基金研究中心整理出演讲全文,供行业内人士参考交流。以下是演讲全文:
很感谢能有这个机会跟各位共同探讨中国股权投资行业面临的新机遇,分享中银资产在股权投资领域的实践与思考。我想讲三个方面的思考。
01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定位与使命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诞生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成立7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较好担负起了债转股的政策使命,截至2023年末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累计落地的金额超过了1万亿元,落地项目总数超过了1000个,资金体量和投资规模已经在我国一级市场中处于第一梯队,成为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生力军,国有大行发展股权投资业务的主阵地。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4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创投17条,其中明确提出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充分发挥其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重组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9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的试点范围扩大到了北京、上海等18个城市,并同步优化了监管要求,上述系列政策体现出国家对培育股权投资国家队、发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特色优势,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殷殷期盼。
大家都对股权投资机构应该投早、投小、投长、投硬耳熟能详,在我们看来,投早意味着由于早期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所以对股权投资机构而言不确定性有所增大;投小对于股权投资机构而言,意味着在整个决策过程当中的成本比过去更多;投长意味着随着投资期限拉长股权投资机构可能承担的道德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投硬更是对股权投资机构专业投资能力的挑战。因此,面向未来,无论是从募投管退的角度还是从投前、投中、投后、投研,业务和风控的角度来看都需要公司在内部的流程、资源配置、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做出变革,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02 用好政策,坚守价值投资理念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持牌开展的股权投资金融机构,天然秉承着具有中国金融特色的投资价值观,我们将它总结为:在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金融工作部署中体现政治性,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体现人民性,在陪伴优质企业成长实现商业可持续过程中体现盈利性。只有价值投资才是政治性、人民性和盈利性三者的契合点。挖掘企业的投资价值,重点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投资时机。股权投资是长期投资,被投资企业在生命周期内将面临各种风险,应对这种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选准投资时机。市场价值规律表明需求旺盛而供给短缺时会造成投资标的的价值高估,供给增加需求减弱又会出现价值回归。巴菲特说过,投资机构如果想成功必须将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一是判断优秀企业的能力,二是将自己的思维与行为和市场中弥漫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离开的能力。在市场过热时保持冷静,是投资成功的重要品行。投资时点选择不当,就会出现买贵了的风险。
一般而言,国内科创企业从成立至IPO前,都会开展多轮次的融资。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并同步考虑股东利益后,轮次的估值高于前轮次是市场惯例。也正是这种惯例,隐藏着高估企业价值的风险。IPO前的估值是少数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协商的结果,而IPO后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才是对被投资企业估值客观性的一个真实检验。均值回归理论在投资界同样适用,价值高估必然有回归客观估值的过程,而这将给投资者有可能带来长期的账面亏损。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围绕政策特征、市场特征和业务特征,深入研究区域、行业和企业,用专业能力避免跟风与盲从才能提升决策的有效性。
第二,投资价格重于标的质量,买好的不如买的好。股权投资的成功在于是否选择了那些账面价值低于内在价值的企业,企业内在价值高低取决于存续期的长短、利率水平以及对未来经营性现金流的预期。低利率环境下拉低了企业的折现率,在其他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会使企业呈现更高的内在价值。而对未来经营现金流的预期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的体会是要使用更为审慎的方法对企业现金流进行估算,寻找那些即便是发生意外事件也不会引发股东浩劫的企业。在货币流动性宽裕、优质资产稀缺的大环境下,资金疯狂追求具备稳定发展预期的资产,被投资企业的价值高估是普遍现象。在此背景下,只有前移投资轮次才可能获得适当的投资价格,培育黑马。同时在不同的投资赛道上进行布局,并根据市场对企业价值的高估情况进行实时退出,才能实现发展与安全的辩证统一。
第三,实控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发展的先锋,股权投资标的企业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实控人是否是真正的企业家,具有引领企业渡过难关的能力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市场上不乏实控人具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却未能及时把握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最终把企业带入死胡同的例子。研究这些失败的案例,不难看出技术研发和商业运营存在不同的逻辑,投资企业看中的是未来市场增长潜力,未来增长潜力取决于政策、市场、技术、商业模式等多种因素,但最终基业长青的企业一定是实控人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股权投资机构需要判断企业的性格特征和领导能力,经过时间检验能够保证股权资本回报稳定增长的企业家更值得长期投资,持续关注。
第四,股东结构。股东结构稳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国内股权融资一级市场上被投资企业每一轮次的融资都有新股东进入。在IPO上市之前股东越来越多,股东越多意味着经营决策统一的成本越高,在重大问题上决策越容易出现分歧。如果绝大多数股东只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并不能为企业经营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出于财务投资目的的股东与被投资企业在沟通的及时性、沟通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更遑论发挥股东的监督作用。价值投资方法需要关注股东数量和结构的平衡,选择被投资企业要避开那些股东数量特别多的企业,重磅产业投资方的介入是被投资企业投资价值的佐证。虽然这些产业投资方投资的企业未必各个都会成功,但是有更多重磅产业投资者介入的企业成功概率会更高。
03 中银资产做好股权投资的策略
中银资产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银行股权投资管理的特色平台,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积极满足实体经济股权融资的需求。截止到目前,公司已经累计投资了170多个项目,既覆盖了能源、化工、建筑等传统企业,也覆盖了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银资产的子公司中银资本设立并管理着十余支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规模超200亿元,并与市场头部投资机构达成长期合作,积累了较为完备的基金运作管理经验,自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以来,中银资产密切对接试点城市当地的政府、引导基金、地方国企、市场化母基金等合作方,积极推进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截止到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两支基金的登记,同时有多支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当中,合计规模百亿元。
下一步,中银资产将继续秉承价值投资的方法论,以VC、PE两类细分策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客户股权融资的需求。其中VC类的投资以支持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为导向,投资方向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碳能源、生物科技、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核心赛道,重点满足初创期至成长期科技企业的成长需求。PE类的投资聚焦于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试点城市的核心优势产业开展投资,重点满足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各位嘉宾、行业同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势必再次迎来蓬勃发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也将在此次浪潮中承担起新的时代使命,中银资产作为其中一分子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全力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品链条的服务,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强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