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逸枫
2023年7月17日,一组国家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同比上涨10.6%,环比下降1.12%,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5.3%,同比上涨1.1%,全国楼市出现量价齐跌的恶化态势。
上半年总体看,短期全国房地产市场恶化,除竣工面积增速回落外,投资额、施工与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与费用、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金额、房企到位资金的跌幅扩大,商品房库存面积创新高、房价涨幅回落腰斩。
目前投资、土地供应下降、购房需求萎缩,表明房地产市场供求发生根本性变化,趋于供大于求。房地产市场处于二次探底的深度调整期,呈现下降压力风险、恢复性动力不足、复苏企稳基础不牢固的趋势。
数据已经透露出房地产市场恶化趋势,短期表现低迷、市场回暖、复苏企稳遭遇四方阻挡,即居民收入下降、经济下滑、卡脖子政策限制、救市政策不给力。为避免房地产硬着陆断崖式崩跌,一揽子房地产救市政策临时刻不容缓。
总结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表现,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供需两端、资金端的“偏冷”,这说明房地产政策对市场的效果非常差。传导出一个明确的市场信号,即房地产市场压力、风险还没有解除,并且出现恶化蔓延趋势。
笔者认为,总体评价当前房地产市场看,目前全国房地产处于二次探底的深度调整期,短期内市场供需修复需要半年以上到一年以上。而需求、信心的恢复阶段,房地产企稳的基础、条件不牢固。
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二季度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数据转跌且跌幅超过想象力,根本原因是卡脖子的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制、限制商品房买卖政策造成房企无法融资输血、销售生血。
而销售回款、限制政策调整、融资松绑政策的效果无法传导到投资端,加上居民收入下降,股市震荡,经济下滑,救市政策的效果差,导致债务、交楼、信用、股票市值问题和预期恶化。
房地产市场的数据全面下行超过一季度,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7.9%,房地产施工面临下滑,新房开工面积下滑幅度超过24%,几乎全国绝大多数的城市房价调跌,量价成交市场低迷。
上半年房地产GDP下跌1.2%,已经严重拖累经济。如果房地产不稳,今年中国经济5%增长目标难实现。所以,下一步如何及时出台、落实一揽子政策组合拳,稳定房地产市场,才是重点。
如何评价房地产市场表现?如何研判下一阶段的走势?对此,统计部门的官方代表表示,一季度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带动房地产市场有所改善,二季度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常态化运行,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企稳态势。
从主要指标来看,房地产市场销售、开发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等主要指标均比去年全年出现改善。从走势来看,随着经济恢复向好,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显效,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走稳。
从投资端看,目前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还在下降,竣工面积在增加,施工面积整体下降,未来看,房地产投资还会处于低位运行。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逐步到位,房地产投资会逐步回到合理水平。
从需求端来看,“房住不炒”政策作用下,投机性住房需求逐步得到抑制,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有序释放,将继续带动房地产发展。从供给端来看,部分房地产企业“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房地产市场供给正经历阶段性调整。
随着调整逐步到位,市场供给也会逐步趋于稳定。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正从过去的高速发展转向平稳发展,这是由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变化、市场供求关系调整决定的。
下阶段,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继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保障民生需要。
7月17日,一组国家统计部门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除竣工面积增速回落外,投资额、施工与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与费用、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金额、房企到位资金的跌幅扩大,商品房库存面积创新高、房价涨幅回落腰斩。
投资端、供应端、需求端、资金端指标,呈现跌幅扩大、下降加速,呈现恶化趋势。投资端、供应端下降扩大,投资压缩非常明显,持续负增长。说明资金输血不足,加上融资传导堵塞,债务集中到期让房企口袋缺钱。
需求端、资金额的复苏不稳定,尽管房企到位指金增月改善,资金链依然处于紧张的趋势没有改变。由于集中保交房、集中债务还款,销售回款无法传导到投资端,房企没有剩余过多的资金去扩大投资。
1月-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出现了一波复苏行情,5月、6月转而走弱,由于销售存在波动和不确定性,房企并未将前期有限的销售回款用于购买土地投资与新项目开发上,而是用于项目保交付、偿还债务以及补充自身流动性上。
体现在了统计局的数据上,新开工与投资持续承压,竣工则保持较快的增长。当前制约需求和销售的根本原因是居民购房信心和收入预期较差及信贷支撑不强、政策放松效果差、卡脖子政策限制。
制约新开工和投资意愿的核心原因,主要在于房企资金压力较大,上半年全国土地成交总价同比下降21%,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下降了9%。
当前多数城市的项目动态去化率不佳,房企出于顺周期、还债务、保交楼的考虑,减少拿地和开工,重心在存量货值的去化。当前房地产行业缺乏实质的政策催化剂,市场在期待更有效的房地产政策措施。
第一是投资额。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同比连续一年零3个月(15个月)下降,同比单月连续下降1年10个月(22个月),环比跌幅较前5月扩大0.7%,呈现恶化趋势,需要警惕。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住宅投资44439亿元,下降7.3%。办公楼投资2332亿元,同比下降7.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205亿元,同比下降17.4%。
二季度单季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26万亿元,同比下降9.5%,降幅较一季度扩大3.7%,呈现跌幅扩大的恶化趋势。总体看,住宅投资、办公楼投资跌幅扩大。商业营业用房投资跌幅小幅度收窄。
单月数据看,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处于2017年同期以来最低值,非常低迷。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849亿元,较5月上涨26.1%,同比下降10.3%(5月环比上涨6.8%、同比下降10.5%,4月同比下降7.3%、3月同比下降5.9%,单月走势呈现持续下行。
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12849亿元,同比下降10.3%,跌幅较1-5月几乎持平,略微收窄0.2%。6月开发投资绝对量有所企稳,环比增长26%,好于3、4、5月,是近五年同期低点,规模上回到了2016年、2017年同期水平。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和融资并未明显改善下,开发企业投资信心、投资能力恢复尚需时日。房地产投资的持续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同比涨幅逐月收窄,从年初的5.5%缩至6月的3.8%。
按照物业类别投资看,全国投资跌幅扩大主要受住宅、办公楼投资影响,住宅和办公楼跌幅扩大,商业营业用房在较大跌幅基础上有所收窄。住宅投资占总投资比重75.9%(5月76.2%),较5月减少0.3%。
按照区域地区投资看,各区域投资同比继续负增长。其中东北和西部地区跌幅最为明显,除中部地区同比跌幅与上月持平外,其他三区域跌幅均较上月有所扩大。开发企业在东部地区的投资比重为59.1%,较5月下降0.7%。
第二是供应端。前上半年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与新开工面积跌幅扩大,竣工面积连续4个月上涨,涨幅收窄,表明房企集中精力保交楼。而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跌幅扩大,主要是销售端、资金端没有完全改善复苏,非常低迷。
全国商品房销售市场未全面企稳、复苏,还未传导至投资和新开工端,目前已开始出现再次下滑,销售回暖、投资回升、新开工复苏的路径受到阻碍,新开工修复周期将拉长,这是销售端未企稳的表现。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154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6.6%,前5月同比下降6.2%、前4月同比下降5.6%、前3月同比下降5.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7083亿平方米,下降6.9%,前5月同比下降6.5%、前4月同比下降5.9%、前3月同比下降5.4%。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4.9880亿平方米,下降24.3%,前5月同比下降22.6%、前4月同比下降21.2%、前3月同比下降19.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6340亿平方米,下降24.9%,前5月同比下降22.7%、前4月同比下降20.3%、前3月同比下降17.8%。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单月同比降幅双双扩大,未见企稳信号出现。1-6月新开工累计增速较1-5月降幅扩大1.7%,6月新开工面积101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3%,降幅较1-5月扩大3%。
二季度单季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2.5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8.6%,降幅较一季度扩大9.4%,呈现跌幅扩大的恶化趋势。总体看,住宅新开工、办公楼新开工面积跌幅扩大,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跌幅小幅度收窄。
单月数据看,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体量处于2008年来同期最低位,房企新开工意愿持续低迷,单月呈现持续下跌。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1.02亿平方米,环比增长43%,同比下降30.3%,降幅较5月扩大了3%。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3.3904亿平方米,增长19.0%,前5月同比增长19.6%、前4月同比增长18.8%、前3月同比增长14.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604亿平方米,增长18.5%,前5月同比增长19.0%、前4月同比增长19.2%、前3月同比增长16.8%。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增速虽较1-5月收窄0.6%,为近19个月次高,仅次于1月-5月,且连续6个月维持正增长。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单月同比增速出现逐步收窄。
单月数据看,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6078万平,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16.3%,增速较5月下降了8.1%,较4月下降25%。单月竣工面积同比增速下滑,而增长确定性相对较强,呈现持续性的增长趋势。
单月竣工增速下滑,增幅相对不低,主要是保交楼推进快速。去年的部分工程延期至今年竣工。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新开工体量相对较高,按照2-3年的结算期考虑,这部分项目将在2023年陆续交付。
第三是土地端。上半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土地购置金额底部运行,跌幅扩大,土地供应持续下降。全国房企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年4个月(28个月),同比单月连续下降2年6个月(30个月)。
上半年比1月-5月全国土地购置面积0.6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3.4%,土地成交价款0.92万亿元,同比下降48.4%的跌幅还大,二季度比一季度全国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40.9%的跌幅还大。
普遍是央企和国企、城投企业,至少民企方面拿地的积极性是不高的。拿地企业依然以国企、央企托底,城投为主,民企拿地提升不明显。说明民营房企拿地意愿非常弱,投资信心未见明显恢复,政策端传递到投资端需要一定的时间。
上半年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为3.2亿平方米,较2022年上半年同期下跌25%。一二线城市成交规模占比增加及重点城市供地质量提升的影响,上半年土地成交平均楼板价为3422元/平方米,同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
一线城市上半年土地成交量价降幅最大,成交规模同比减少29%,成交金额下降19%。三四线城市其次,成交建面同比下降27%,成交金额下降19%。二线城市降幅最小,成交建面、金额同比降幅分别为17%和14%。
受重点城市优质地块供应占比增加的影响,成交均价同比上升,一线城市成交均价增至22468元/平方米,增幅达14%。二三四线城市因温州、常州、台州、佛山等主力城市供地质量提升,成交地价185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0%。
上半年全国300城住宅用地供应、成交规模均降至近十年以来同期最低位,同比分别下降33.8%、31.4%。核心区优质地块推出力度不断加大,带动住宅用地成交楼面价延续上涨态势,上半年同比上涨16.4%。
上半年22城拿地企业以央国企为主,地方国资托底乏力,部分城市民企拿地金额占比有所提高。22城成交的住宅用地中,地方国资拿地金额仅占9%,同比下降33.0%,央国企拿地金额占比57%,较2022年明显提升。
第四是需求端。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亿平方米,环比降幅较1-5月扩大4.4%,累计增速连续两个月加速下滑,增速回归至年初市场刚启动水平。同比下降5.3%,前5月同比下降0.9%,跌幅扩大4.4%,连续16个月下降(1年4个月)。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8%(前5月增长2.3%)。
前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4.6440亿平方米,同比下降0.9%(前4月同比下降0.4%),跌幅扩大0.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3%(前4月同比增长2.7%、前3月同比增长1.1%),连续增长3个月,增幅收窄0.4%,呈现下滑的迹象。
上半年全国商品房成交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前4月商品房销售持续改善,5月以来商品房销售动能持续转弱。二季度单季商品房销售面积2.96亿平,销售金额3.25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6%、1.6%,较一季度增速分别下降6.8、5.7%。
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5.1592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为下降2.8%。住宅销售指标出现了本质的变化,即相比1月-5月住宅销售增长2.3%的水平,住宅销售指标出现了由正转负的问题。
单月数据看,6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0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0%。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9.5%,同比增速较5月分别下降了18.6%、31.7%。
一季度开始的住宅销售回暖态势被打乱,住宅销售市场复苏面临阻力。进一步说明市场回暖基础并不牢固,成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要重点关注的指标。主要是一季度销售数据确实和部分滞后需求密集释放有关。购房者的购买力和预期确实出现了重要的变化。
单月数据看,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是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75亿平方米,环比增长49%,同比下降18.2%,同比降幅较5月扩大了15.2%,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自5月转负后加速下滑。
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6.309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前5月增长8.4%),环比增幅较1-5月大幅收窄7.3%,一季度止跌上升后,连续增长4个月。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7%(前5月增长11.9%)。
前5月商品房销售额4.9787万亿元,增长8.4%(前4月同比增长8.8%、前3月同比增长4.1%),增幅回落扩大。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9%(前4月同比增长11.8%),连4个月增长。市场总体看,依然处在边际修复、复苏的过程。
单月数据看,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是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05万亿元,环比增长33%,同比下降19.3%,增速较5月下滑26.1%,金额同比在年初转正之后再度跌入负区间。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累计增速大幅回落主要源自去年6月基数较高、政策释放需求乏力,当前市场略显疲软。单月表现而言,6月在企业供货放量、冲刺业绩之下,市场延续了5月份止跌回升态势。
同比来看,6月全国商品房成交金额、面积是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市场压力不容小觑。单月环比数据显示市场在底部具有一定支撑,增长动能衰退的趋势并未得到逆转,同比跌幅扩大的趋势非常明显。
分类物业销售看,商品住宅市场再次进入下降区间,销售面积由涨转跌,销售金额涨幅明显收窄。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两项指标持续下降,跌幅变化波动各异,办公楼跌幅扩大,商业营业用房跌幅收窄。
从各地区销售情况看,东部地区市场保持增长,涨幅较上月收窄,东北地区量涨价跌,调整明显。中部和西部地区持续下降,且跌幅扩大。东部地区销售面积及金额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5.2%、61.4%,份额分别比上月提升1.1%和0.5%。
单月数据看,6月东部地区销售降幅最小,上半年累计销售仍保持正增长。6月东、中、西、东北部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下降9.1%、下降21.3%、下降30.0%、下降30.7%。
增速分别较5月下降了13.1、9.1、22.3、37.8%,东部地区仍是单月销售同比降幅相对最小的地区。上半年东部地区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销售金额同比增长7.1%,是全国四大区域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地区。
第五是库存端。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159亿平方米,较5月增加3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减少42万平方米,同比上涨18%,办公楼减少12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减少37万平方米。
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159亿平方米,5月末6.4120亿平方米,前4月6.4487亿平方米、前3月6.4770亿平方米,增长分别为6月末同比增长17%、5月末同比增长15.7%、4月末15.7%、3月末15.4%。
6月末住宅待售面积3.1006亿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18%(5月增长15.9%、4月末增长15.4%),累计同比增幅持续扩大。而办公楼47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5%,商业营业用房1.399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2%。
商品房待售面积小幅增加,库存增加部分为其他物业类型。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均较上月小幅减少,相比前几个月,住宅库存去化明显放缓。同比数据来看,住宅待售面积上涨18%,涨幅较上月扩大2.1%。
全国商品住宅现房库存面积为3.10亿平方米,环比5月3.10亿、4月3.14亿、3月3.2亿平方米的库存有所下降。库存规模大抵相当于2017年10月的水平。说明目前的库存规模绝非历史最高点,至少比2014年-2016年的高库存规模差了一大截。
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在2015年创历史最高,2016年开始逐渐下降,到2020年下降到4.9850亿平方米,2023年回到超过2014年水平。历年数据显示,2013年4.9295亿平方米、2014年6.2169亿平方米、2015年7.1853亿平方米。
2016年6.9539亿平方米、2017年5.8923亿平方米。2018年5.2414亿平方米、2019年4.9821亿平方米、2020年4.9850亿平方米、2021年5.1023亿平方米、2022年5.6366亿平方米,2022年回到5亿平方米以上。
第六是价格端。上半年全国商品房均价为10601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12%,同比上涨10.6%,涨幅回落1.9%,前5月10721元/平方米、前4月10562元/平方米、前3月10200元/平方米,同比分别上涨12.5%、9.2%、6.8%,前2月3.7%。
前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10721万元/平方米(前4月10562元/平方米、前3月1020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5%,同比涨幅为12.5%(前4月9.2%,前3月6.8%,前2月3.7%),涨幅比4月扩大3.3%,连续上涨5个月。
前5月全国商品住宅均价为11099元/平方米(前4月10562元/平方米、前3月10532元/平方米、前2月1055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5.08%,同比涨幅为16.5%(前4月11.1%、前3月6.3%、前2月4.1%),涨幅比4月扩大5.4%,连续上涨5个月。
2023年来全国房价已连续5个月上涨,但是涨幅回落。房价涨幅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地方放松限价、限签政策、房企调整定价策略等有关,及市场区域、产品结构性的因素,即售价较高的核心城市、东部城市是成交主力。
商品房、住宅平均价的上涨幅度与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的数据,市场表现、政策预期相背离、不匹配,归根结底是过去几年的高地价项目开始入市、各地限价政策有所放开、高价盘大量集中入市。
单月数据看,6月商品房平均价10176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0.7%,同比下降1.3%,5月商品房平均价为1140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9.5%,同比上涨18.5%。4月价11970元/平,环比上涨17.5%,同比上涨21.4%。
单月数据看,6月全国新建住宅平均价1052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1.1%,比4月平均价12469元/平方米,下降15.56%,而同比下降1.8%。5月商品住宅平均价为1283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0.3%,同比上涨29.6%。4月1246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8.7%,同比上涨20.9%。
房价处于放缓、回落、高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6月商品房销售均价10176元/平,环比下降10.7%,同比下降1.3%。其中住宅销售均价10529元/平,环比下降11.1%,同比下降1.8%,因为需求较弱,受年中销售冲刺压力,部分项目降价促销。
第七是房企到位资金。上半年全国房企到位资金68797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国内贷款8691亿元,下降11.1%。利用外资28亿元,下降49.1%。自筹资金20561亿元,下降23.4%。定金及预收款24275亿元,下降0.9%。个人按揭贷款12429亿元,增长2.7%。
上半年全国房企到位资金连续下降17个月(1年5个月),跌幅扩大3.2%。其中房企国内贷款同比下降连续一年11个月(23个月),跌幅扩大,达到11.1%,前5月下降6.6%、前4月下降6.4%、前3月下跌9.0%、前2月下降15.2%。
资金压力是房企缩减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半年国内贷款同比下降11.1%,比前5月下降10.5%,跌幅扩大0.6%。自筹资金下降23.4%,比前5月下降21.6%,跌幅扩大1.8%。这两项指标代表的是房企从银行贷款能力和发债能力,反映出金融机构对房企风险担忧加大。
支撑房企资金流的主要是销售回款。上半年定金及预收款同比下降0.9%(前5月增长4.4%),涨转跌,在房企资金来源中占比超过35%。个人按揭贷款同比增长2.7%,比前5月增长6.5%,回落3.8%,在资金来源中占比超过18%。
单月数据看,房企到位资金6月降幅扩大,受销售走弱的影响,房款增速明显下降。6月房企到位资金1.28万亿元,同比下降21.5%(5月下降7.4%)。其中房款6472亿元,同比下降17.4%(5月增长12.1%)。
其中受销售走弱的影响,6月定金及预收款同比下降19.4%,较5月同比增速下降25.4%。6月个人按揭贷款同比下降12.8%,较5月同比增速下降38.2%。当前居民购房信心不足,居民对收入和就业不确定性,导致居民加杠杆的动力不足。
6月非房款6367亿元,同比减少25.3%(5月下降24.4%)。其中国内贷款同比下降13.8%,降幅较5月扩大0.4%。自筹资金降幅29.5%,降幅较5月扩大0.3%。尽管房企融资环境宽松,房企拿地和新开工意愿持续低迷,融资需求大幅减少。
房企各项资金来源走势分化,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在销售持续回暖基础下,实现由涨转跌、涨幅回落。而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跌幅有所扩大。总体看,融资端修复、资金面恶化。
销售端的改善,已经通过首付款和按揭贷款等指标改善了房企资金面,但要真正传导到房企投资拿地和工程建设,时滞过长,并且面临着巨大大的压力。如果不及时解决,否则容易影响后续新盘的供应和房源的供给,导致供需不平衡。
目前在销售回暖影响下,定金及预收款对房地产资金来源形成一定支撑。由于房企的融资端未有根本性、实质性的改善,当前市场风险依然较大。因为二次债务违约、退市、逾期交房、停贷的风险依然存在。
尽管房企积极探寻债务全面解决方案,大多民营房企债务重组未有实质性进展,多家民营上市房企面临较大退市压力。目前需要通过积极营销强化自身造血能力,才能确保债务偿付和可持续经营。
第八是景气端。国房景气指数连续连一年半(18个月)跌破100,呈现恶化趋势。2023年6月国房景气指数94.06、5月国房景气指数94.56、4月国房景气指数94.78、3月94.72、2月94.67。1月94.46。
2022年1月的国房景气指数96.83、2月的国房景气指数96.93、3月的国房景气指数96.66、4月的国房景气指数的95.89。5月的国房景气指数95.59。6月的国房景气指数95.4%。7月的国房景气指数95.3%。
8月的国房景气指数95.07,9月的国房景气指数94.86,10月的国房景气指数94.70,11月的国房景气指数94.42。12月的国房景气指数94.35,继续刷新2016年初以来最低水平。
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景气、活跃、信心的指标之一,国房景气指数自2022年1月破100后,一直呈现下跌,并且跌幅扩大的趋势,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恶化,没有完全分复苏回暖、企稳,处于二次探底的调整周期,并且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