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造物,让人类拥有直立的躯干、灵活的双手”并不无道理。
人类的形态让我们这副有机“机器”能以灵活的方式应对自然界中的一切挑战,更能拥有超越其他物种的创造性。一直以来,人类以小说、电影等方式,想象着有朝一日能成为造物主,创造出有手有脚、会学习能思考的人形机器人。想象终将成为现实,人形机器人已经能走上生产线完成部份生产工作了。曾经只能出现在电影里的镜头,如今出现在了BMW的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堡工厂。
图:这个黑咕隆咚的“铁疙瘩”就是最近进厂的新“打工人”,它的名字叫做Figure 02,它正在帮助BMW完成生产线上的汽车组装工作。此情此景,也让小编脑海里浮现出多部科幻电影的情节,实现啦?
最近BMW与美国加州一家名为Figure的科技公司合作,让新研发的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Figure 02走上生产线,完成一些需要熟手技工才能胜任的汽车组装工作。现今的汽车生产线上自动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有很多工艺例如车架焊接、电泳、喷漆等等工序都已经由固定位置的机械臂代替完成。但少数需要精细化作业的工序依然依赖人工完成,例如一些总成的总装、布线等等。可这些需要灵活应对、精细化操作的工作,人形机器人真的可以应付过来吗?它们又有什么能耐呢?科技日新月异,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如今的人形机器人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型手办”了。
图:Figure 02机器人头部搭载了6组摄像头,可以帮助系统收集丰富的空间图像信息。
图:机械臂已经不是难题,拥有16关节的机械手掌几乎可以模仿人类做出各种复杂的手部动作。要让它在绸布上绣花可能暂时还不太可能,但组装汽车部件还是问题不大的。
图:Figure 02搭载2.25kWh电池,续航可达5个小时,并且支持换电。
图:它搭载人工智能系统,不但能通过包括摄像头在内的传感器获取外界信息,并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处理,而且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校正行为的能力。别看它现在动作慢慢的,等它“练”上一年半载准能成为一个熟手技工。
如果还将目光停留在这一副机械躯干上,那说明客官对人形机器人的理解尚未全面。如果光凭直立行走这种重心极高、平衡度极难控制的肉体形态,人类的身体机能甚至无法跟牛羊相比拟,更别提效率极高的机床、传送带等传统机械。人类之所以能站在食物链顶端,靠的是极强的思辨能力、判断力与创造力。同样地,工程师之所以要把机械做成人形,并不只是想做一个“大型手办”,他们同样想赋予机械灵活变通的能力。所以人形机器人最核心的科技就是人工智能,让它们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并非一成不变的生产工作。例如汽车总成的总装,不同车型区别会很大,而且安装位置的定位非常精细,部件也可能存在小范围的公差,需要工人能根据实际情况作细微的灵活调整。人形机器人要承担的,就是这类型的工作。
图:目前汽车生产线中,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会是焊接和喷涂车间,这些工序由于涉及高温、有毒有害以及高洁净度等环境因素限制,通过人工完成的成本太高、效率太低。目前汽车生产线上使用较多人手的会是总装车间,当人形机器人替代了这部份人手,车厂的自动化程度将更上一层楼。
就以Figure 02机器人目前的续航水平来说,每天给它们充五次电就能让它们24小时不停工,单台机器人所耗费的电费也就不过十几块钱。它们不需要吃饭喝水、不需要上洗手间、不需要睡觉、不需要放假,天天通宵达旦也不会有情绪、不会罢工、更不会提加薪增加福利。有血有肉有家庭的工人们不但不够机器人“续航持久”,还要每个月发工资、定期发福利。如果机器人全面取代他们上岗,车企将省下不少生产成本。有资料显示,人工成本占一台汽车生产成本的5%到10%,如果那些全手工制作的小批量车型则占比更高,具体视车企的设备、管理水平而定。若一台汽车的售价能降低5个百分点,那已经能让其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何况人形机器人能让工厂24小时不停工,无形中也是提高了生产效率,到最后依然是在压缩成本。
图:当人形机器人普及,总装线上大量的工人将会“当灾”,这可能又会引发一波下岗潮。
随着生产线工人的大批量下岗,随即减少的还会有大量的基层管理岗位。取而代之的会是管理、维护机器人工作的程序员、机械师。这种改变对于汽车行业将会是革命性的,汽车的生产方式、结构、甚至车企的企业结构都会随之改变。在变革的过程中,注定会有大量的人员下岗。利益受损者定会痛批“人形机器人”本末倒置,让工人失业、带来社会问题。此时考验的会是企业的员工保障、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体系、以及对劳动者再就业的包容能力。但从长远的眼光审视,以机械取代人工、解放重复性劳动,才是工业发展的大方向。工人下岗会是短期阵痛,但在另一方面高度自动化生产也在为未来的人类创造更多自由的空间。人们不必为了一日三餐而被限制在工厂里充当“生产机器”的一部份,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性、创新性的生产活动当中去。
图:特斯拉也在发展类似的产品线,他们的人形人工智能机器人Optimus最快将于今年年末进入特斯拉的汽车生产线“实习”。他们还计划在2026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化,将这种新概念的科技产品带入千家万户。更可怕的是,如此高科技的产品可能只会定价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也就只有15万元左右,就可以拥有一台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全能好帮手。
当国外车企通过人形机器人实现制造成本大幅度削减时,国内车企又该怎样应对呢?这里也奉劝那些还在疯狂卷配置、卷售价的车企,你们与其为了短期利益把国内汽车市场做烂,还不如花点心思去研发一下人形人工智能机器人。如今国内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加上畸形的教育体质下,将技术工种包装为“蓝领”、工字不出头,盲目向大学教育倾斜资源,导致在可预见的未来、基层劳动力必然会出现短缺、而且是严重短缺。如果到时候国外企业向市场大量投入人形机器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变相向我国输送付费劳动力。如果我国没有对应的国产机器人维持市占率,届时受威胁的将会是我国的整体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