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发病后十一年,一直没有规范治疗,现在怎么样了?

祥一言 2024-03-27 01:22:15

文章中的各种数据都是真实的,不需要去置疑。我写乙肝科普文章,一为科普,二为复盘和总结整理乙肝诊疗经验,更是兴趣使然。

患者,女性,今年44岁。发现乙肝大三阳慢性感染20多年,亲人中有多个乙肝患者。

2011年9月,谷丙转氨酶36,谷草转氨酶31,病毒量6次方拷贝。

2012年9月,谷丙转氨酶34,谷草转氨酶32,白蛋白40.5;

2013年11月,谷丙转氨酶48,谷草转氨酶33,白蛋白39.5

彩超提示肝脏回声偏强、偏密、脾脏厚度3.1厘米

HBeAg定量11.235,病毒量5次方拷贝;

2014年9月,谷丙转氨酶46,谷草转氨酶29,HBeAg定量8.340、

病毒量5次方拷贝;

2016年4月,谷丙转氨酶35,谷草转氨酶36,B超提示肝脏实质回声较强、较密、较粗,脾脏厚度3.0厘米;

其后到外地工作,没有再联系。

2022年11月该患者打电话联系我,并把相关检查资料通过微信发给我,结果如下:谷丙转氨酶122,谷草转氨酶71,白蛋白39.5,HBVDNA定量 1.36E+06 IU/ml,B超提示肝脏回声增粗,不均匀,肝脏硬度11.0Kpa。

该患者没有烟酒嗜好,很少使用药物和保健品,体型偏瘦,从2011年开始,谷丙转氨酶就在30—120之间波动,可以明确慢性乙型肝炎发病已经十一年,一直没有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人自我感觉良好,偶尔会自觉疲劳。

十一年过去了,世上有很多东西发生了变化,但是该患者的HBVDNA定量没有大的变化,仍然稳定在6次方左右,转氨酶更高了,肝脏的纤维化肯定是逐渐严重的:从B超的描述“肝脏回声偏强、偏密”→“肝脏回声较强、较密、较粗“→”肝脏回声增粗“,肝脏硬度值11.0Kpa。

该患者如果继续耽误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会怎么样呢?严重肝脏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腹水、吐血、昏迷等等)或者肝癌!应该是大概率事件。我微信回复: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不要耽误!不要耽误!

我亲自诊治的慢性乙肝患者超过3万例,大多数及时接受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该患者类似的病例很少,相当于我们观察了一例乙肝发病后十一年不治疗的自然发展情况。该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抑制,肝脏炎症静息,肝脏纤维化逆转,这些都是可预期、可达到的结果。关键是,已经耽误了十一年,现在是否有肝硬化,将来是否仍然有发生肝癌的风险......

慢性乙肝一旦明确肝炎活动,真正能够自己恢复的概率是很低的,千万不要赌那种小概率事件,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201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曾经有这样的推荐意见: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史中,部分ALT(谷丙转氨酶)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三阳),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脏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能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转氨酶恢复正常。因此,对于谷丙转氨酶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先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转换且谷丙转氨酶持续升高,再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类似的建议在该版指南中甚至出现了两次!

在2019年版的中国乙肝指南中,类似建议被果断删除了,为什么?试问,究竟有多少大三阳肝炎患者不抗病毒治疗,能够发生自发性的HBeAg血清转换?发生了自发性的HBeAg清除或者HBeAg血清转换后,肝脏炎症真正稳定恢复的究竟有多少?该版指南的这一建议应该是误导了很多医生,由此造成多少乙肝患者耽误抗病毒治疗,又会发生多少的肝硬化、肝癌患者呢?

所谓的指南是不断更新的,医生要认真学习,但是不可尽信指南!

慢性乙肝一旦明确肝炎活动,真正能够自己恢复的概率是很低的,千万不要赌那种小概率事件,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如果把乙肝病毒持久抑制比喻为“脱贫“,把乙肝表面抗原清除比喻为”致富“,中国的乙肝患者更迫切地是需要”脱贫“,而不是所谓的”致富“—乙肝临床治愈!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门诊部 王春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