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本期为太原会战系列第22期。上一期主要讲述了日军与国军在同蒲铁路一线与韩侯岭的战斗。本期将讲述国军发起一场试图收复太原的反攻行动。
(本期全文约5300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临汾作为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堪称运城盆地头号重镇。但在军情紧急之际,连阎锡山的警卫部队第66师都开赴隰县以南地区参加阻击高木支队,留守在城内的除了少数城防、警卫部队,只剩下兵力不足的第205旅一个团,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前线鏖战之时,后方的临汾也未能幸免,日军战机经常前来扫射、轰炸,城中不时燃起大火,连临汾火车站也被炸毁。车站机务员刘道生曾看到,“一路全是死人,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军人居多。这些军人没死在抗日战场、却死在撤退的军车上……”
韩侯岭撤守后,临汾城内的司令长官部率先得到消息。很快,政府机关、军队留守机构和普通市民也都知道日军即将到来。撤离的人群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几个城门前塞满汽车和马拉大车,上面坐着大小军政官员及其家眷。没有车辆马匹的人只能背着包裹步行撤离,汇聚成一股股人流。在临汾东门,城防部队撤走前将城门锁闭,连钥匙也没有留下,逃难的人们拥堵在城门洞里.直到有人用石头砸开了大锁才一拥而出。
2月27日午后3时,第108师团临汾支队前卫占领火车站。4时许,临汾支队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已经不见一兵一卒的“帝尧故都”临汾。日军缴获了大批中国军队来不及运走的军事物资,包括10万发步枪弹、5万发山野炮弹,以及149门迫击炮、18挺机关枪、1门山炮等。第二天,沿同蒲铁路一路追击而来的第20师团,也在占领霍县、赵城、洪洞之后,进入临汾休整,并将攻击韩侯岭时组成的各队重新调整为各追击队,准备向黄河沿岸挺进,目标是占领禹门渡到潼关渡一线的黄河各渡口。
日军在运城盆地横冲直撞之际,中国军队也上演了一出自相惊扰的戏码。在第108师团临汾支队从长治挺进到临汾之后两天,丢了长治的第47军竟然也一路西撤到了运城盆地、抵达同蒲铁路沿线的侯马火车站附近。第47军的西撤路线,夹在第108师团临汾支队和第14师团石黑支队西进路线之间,敌我三支部队平行西进互不扰乱,各自抵达目的地,也算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了。
但第47车的好运到此为止。军长李家钰在侯马得知日军已经自西北、北、东多个方向压迫而来,不顾阎锡山、卫立煌的作战指示,决定率部渡过黄河到陕西躲避。3月2日夜,他以第178师在左翼,军部和直属部队居中,第104师在右翼,越过同蒲铁路,急行军到黄河东岸的荣河县。但只见黄河波涛滚滚,沿岸却无船可用。工兵用门板制成木排,试渡三次都被浪打翻。无奈之下,李家钰只得连夜命令部队调头东返,择路向中条山撤退。结果,所部两个师连夜往返行军,在极度疲惫下变成了溃退,连远在武汉的蒋介石,都收到了第47军只剩下不到5000人的报告。
第47军夜奔的那一夜,晋南另一重镇运城内一片喧闹。警备司令部的卫兵和专署卫队、警察,在警备司令秦绍观、专员关民权的指挥下,收缴了盐池缉私营的枪,直奔中条山区而去,城内居民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被爆炸声惊醒的居民发现守军正在爆破同蒲路铁桥,才在惊恐之下纷纷逃亡。3月4日夜,日军占领运城以北的安邑。3月5日,日军从运城东、北两门入城。一个在城中心钟楼摆小摊的老人,不幸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第20师团从3月4日开始向黄河沿岸进发。3月6日,占领禹门渡,7日午后占领潼关渡,8日占领芮城、平陆,并架起火炮向对岸的童关和陇海铁路炮轰。这行动最初只是袭扰示威,随后便固定了下来,演化成抗战史上著名的“抢潼关”。
中国方面的火车沿陇海铁路行进到潼关路段,要放下乘客、减轻载重,以便用最快速度冲过日军炮击的路段,再载客继续前进。
一片失败的混乱之中,还是有胜仗的消息传来。第17师的高平关伏击战便是一例。
2月中旬,第17师师长赵寿山率领本师及第177师第592旅奉命前往晋城,增援长治方面作战。2月19日,赵寿山部赶到晋城县城。次日长治沦陷,赵寿山又奉命率部向长治方向前进,以迟滞日军第108师团追击撤退的第47军等部。2月21日,赵寿山部抵达长治以南的高平,以第98团团长陈际春率领一个营防守县城及西南面的金峰寺、汤王头高地,第97团团长李维民率部在县城以西的野川、杨村依托山势布防。师部及独立营在县城西南的康营、马村。第529旅在高平以南与晋城交界处布防,担任预备队。
赵寿山
3月上旬,第14师团石黑支队一部掉头东返。赵寿山根据其动态,判断石黑支队必将经过高平关。这里山高沟深、形势险要,适合用伏击战打行进中的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于是,赵寿山部署了三个营担任阻击任务,以独立营在高平关西北的虎头山及前坡埋伏,第98团第1营两个连在高平关正面及北面占领制高点,第97团第2营一个连守备高平关以南、老坟沟东北的一座小山岭。第529旅一个连在独立营对面的山地埋伏。
石黑支队于3月8日晨9时许沿公路进抵高平关下。第1 7师待其车队进入伏击阵地、由位于高平关以南的第97团一个连率先开火,两侧的伏击部队枪炮齐鸣。前哨日军虽然立即就地阻止抵抗,并组织突击队向沟北虎头山实施反击,试图抢占制高点,但几次突击都没有成功。战斗到下午时分,眼看无法打破伏击圈,日军退出了山沟。据第17师统计,这一战击毙日军100余人,击伤200余人,缴获山炮3门、枪支150余支。
3月10日,日军第1军宣布“河北裁定战”基本结束。第1军的战报写道“作战行动开始以来的二十又六天里,面对着三十余万敌军,在新乡平地、潞安平地或是灵石、离石一带险峻的山地,我军勇战奋斗,随着将敌人击灭,长驱百数十里,一举进出大黄河沿线。如今,敌军的退路已被我掌握,且完全切断了陇海线,指呼间意气冲天”。
作战中的中国军队士兵。
据第1军统计,整个“河北战定战”期间,担任主要作战任务的第20师团战死362人,负伤1621人,当面“敌遗弃尸体”15285具,缴获迫击炮8门、机关枪约130挺、步枪1000多支、弹药1500000发、团旗3面等;战斗任务较轻的第109师团战死54人,负伤259人,当面“敌遗弃尸体”4050具,缴获机关枪约10挺、步枪若干、弹药数万发、汽车7辆等,物资比第20师团要少很多。第14师团战死176人、负伤1000人,第108师团战死49人、负伤260人,但都包括河北、河南的作战在内,这两个师团在山西境内作战的损失已经无法单独统计了。
同一阶段中国军队第2战区的伤亡情况还没有见到可靠的记载,但“损失惨重”这一结论想必与事实相差不远。只是,日本人虽然宣布“作战结束”,中国军队仍在顽强抵抗。3月上旬,军事委员会向第2战区下达了新的作战指示:
日军第1军1938年2月7日至3月10日作战略图。
一、第二战区对晋东南之敌应围歼之。
二、万一不能得手,须分向山地转进,全面游击,长期抗战。
三、不准一兵渡过黄河,积小胜为大胜,以挽战局为要。
以此为基础,阎锡山、卫立煌重新确定了第2战区的作战方针,决定:
第一,方针
战区为确保山西,以达成长期抗战之目的,以一部阻敌进占黄河渡口,并破坏其主要交通线;主力迅将东阳关内之敌捕捉歼灭之。
第二,部署
一、原右翼军改为东路军,总司令朱德指挥第18集团军、第3军、第47军、第17师、第94师、第169师(第14军团建制)、第177师之第529旅,以主力歼灭东阳关内之敌,确保太行山,建立游击根据地,待机规复全晋;一部长期袭击正太路之敌二、原中央军改为南路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第14军、第15军、第17军、第19军、第61军、第85师、暂编第1师及第14军团(原为第27路军,其第169师暂列入东路军序列),一部于安泽、翼城地区,阻敌向白晋(按即白圭至晋城)公路前进,协力东路军作战;主力以中条山、吕梁山区为根据地,发动全面游击,并竭力袭击同蒲路之敌,适时破坏其交通。
三、原左翼军改为北路军,总司令傅作义指挥第35军、第71师、骑兵第1军、骑兵第2军,以太原、雁门、大同迤西山地为根据地,发动全面游击;并袭击同蒲路北段之敌,适时破坏其交通。
四、第9军及第66师为游击总预备队,控制于大宁及河津附近地区。
只是,在部队极度疲惫的状态下,围歼晋东南日军谈何容易。而在日军大举扫荡晋西南、晋南的情况下,“不准一兵渡过黄河”的指示更难遵守——收到这个作战指示的时候,阎锡山还在黄河以东的山西吉县。不久之后,日军高木支队一部逼近吉县,阎锡山的警卫部队第66师第206旅在旅长孙福麟指挥下阻击两昼夜,牺牲官兵126人,掩护阎锡山和长官部撤走。由于一时无路可退,阎锡山只得渡过黄河,于3月21日抵达陕西宜川桑柏村。司令长官率先打破了“不准一兵渡过黄河”的禁令,第2战区能够坚持的只有“积小胜为大胜”的“全面游击,长期抗战”了。
亲自指挥反攻太原的阎锡山。
当阎锡山已经不再期盼能够收复太原的时候,傅作义依然没有忘记这个目标。一部分原因是,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足够充分的借口,能够让他带领部队北进。在傅作义看来,距离其他晋绥军部队越远越好,距离绥远则是越近越好。
傅作义对“反攻太原”的态度,从作战开始之初他对司令长官部命令的处置方式中可见一斑。根据2月17日下达的反攻命令,傅作义作为左翼军总司令,率领第35军、第71师、新编第6旅和骑兵第1军(欠骑兵第1师)进攻汾河西岸太原至汾阳公路上的文水、交城,策应汾河东岸沿同蒲铁路北上的卫立煌所部中央军,乘势再攻击榆次、太原,另以一部向太原以南进出,以“破坏交通,扫荡残敌,并阻绝敌之增援”。
按照这一命令,傅作义要从防地向东出击。在日军先行一步、第109师团已经攻占文水的情况下,傅作义势必与打通汾离公路的第109师团正面遭遇。在日军优势火力之下,难免和中央军、右翼军一样遭遇失败。这当然不是傅作义的风格,也不符合他更长远的计划。在接到战区命令后,傅作义根据掌握的敌情做出判断,他决心越过进攻文水、交城这一步骤,乘日军大举南下之时,直接攻击太原。
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好棋。在第109师团实现目标之前,傅作义已经率部北上通过汾离公路,只留第71师在沿路担任守备,以主力隐蔽向太原进发。2月19日,傅作义已经抵达距离太原不到15公里的古交、邢家社一线。此时,守备太原的仅有属于兵站警备区域的留守部队,傅作义成功有望。
在2月17日到19日这几天之间,吕梁山区晋绥军迭遭打击,阎锡山、卫立煌接连致电傅作义,要求他执行预定计划,攻击文水、交城,扰乱日军后方交通线,但傅作义始终置若罔闻,直到2月20日才以一部接近交城、文水地区,但此时第19军已经败退至交口县以南的石口镇一线、日军业已追击南下。
2月21日,卫立煌又命令傅作义所部左翼军沿太隰公路急进,以协助从韩侯岭向北出击的第9军、第14军等部,将日军第20师团“期于介休、汾阳以南地区围歼之”。但傅作义依然在太原以西以南山区游动作战,配合第18集团军在晋北的活跃,一时给日军带来极大压力。第20师团原有一个半大队驻守平遥,在准备进攻韩侯岭期间,被抽调南下归还建制。但随着太原附近战斗情况不乐观,第1军只好又命令担任掩护第20师团后方任务的第109师团抽调部队北上扫荡,并维持同蒲铁路交通。
卫立煌
在卫立煌下达总撤退命令前一天,2月24日、第109师团攻占离石、中阳两座县城,到2月27日,该师团已经完成打通汾离公路、切断吕梁山区南北交通的计划,一部甚至渡过黄河占领了陕西的吴堡。
这给了傅作义一个绝好的理由,当韩侯岭主阵地各军向南撤退的时候,傅作义以此为借口向北撤退,不但没有与战区主力会合的意思,反而越走越远。当然,这不是毫无意义的举措,他从出击到撤退,每走一步、都离绥远更近了一些。
在前线竭力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傅作义也派出人员在武汉活动,说服军事委员会做出由他率部收复绥远的决定。3月2日,军事委员会曾向第2战区下达了派遣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收复绥远的命令。傅作义也召集全军干部贯彻这一命令,派出侦察人员了解情况,并与活动于绥西、绥南的各路部队进行联络,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只是,那时临汾新败,阎锡山正焦头烂额,傅作义收复绥远的计划没能取得他的认可。
时间进入4月,随着徐州会战规模的不断扩大,日军第14师团石黑支队等部陆续被调离,第2战区各部再度活跃起来,卫立煌指挥的南路军趁着日军收缩防务﹐一度将隰县、大宁、乡宁、蒲县、吉县收复,还在中条山建立起坚持抗战的根据地。就在这个时候,阎锡山再度命令北路军傅作义所部反攻离石,重新打通吕梁山南北交通线。第19军奉令反攻中阳,协同傅作义行动。
傅作义并不愿意南下攻打离石,再与其他晋绥军部队混在一起。他向全军宣称接下来的行动将是第二次反攻太原。此时的太原“深沟高垒,工事坚固,防守严密,且交通方便,援军瞬息可达,敌人有恃无恐”,以傅作义手头现有的兵力,就算进攻到了太原周边,接下来除了消耗兵员弹药,根本无法取得什么成绩。他经营多年的根据地绥远,在离开七八个月之后已经大部沦陷,但大部分地区都由伪蒙军占领、经营。傅作义认为,同样要调动日军、策应徐州战场,不如直接反攻绥远,这里“西通包头,东至天津”、“西可犯甘新,隔断中苏国际交通线,南可沿同蒲线到达黄河岸边,进窥中原,威胁西安,策应徐海”,打下这里,才是“打蛇之七寸”。
反攻绥远的行动,在反攻太原的障眼法下开始实施。4月8日,第35军所属第73师、第101师开始向太原挺进,一路突击至古交后,留下第101师小部队骚扰迷惑,主力转头直奔绥南而去。4月18日,傅作义抵达位于晋西北的河曲县,这里位于黄河东岸,对面便是绥远。傅作义在这里下达命令、指挥所部向清水河、和林、包头分路进攻,开始他收复绥远的征程。从文水以北山区经太原到绥远的这一次转兵,成为反攻太原作战的最后一笔,也打开了傅作义在绥远纵横抗日的新篇章。
【未完待续……】
感谢您的观看,下期将继续讲述太原会战的战斗战史,点关注不迷路
点击主页橱窗,精选的军事、历史丛书等你选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