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吕后没料到这孙子竟灭了吕氏满门

平民历史 2024-04-14 09:04:46

刘邦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大风歌》,而他的孙子则有一首贴近乡村生活的《耕田歌》。

“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这首诗作者为西汉朱虚(山东临朐)侯刘章,刘章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子,而刘肥则是刘邦的长子。

《耕田歌》大意为:深耕密种,间苗要疏。不是同类,坚决铲除。

吕后为了笼络控制他,将吕禄之女下嫁。即使如此,刘章仍僧恨吕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歌看似咏耕田之事,实际表达了对吕氏专权的不满,道出根除吕氏的心声。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齐悼惠王世家》如此记录,“赵王友入朝,幽死于邸。三赵王皆废。高后立诸吕为三王,擅权用事”——刘友被征召入朝,被囚禁在府邸饿死。然后,梁王刘恢又被搞死,至此刘如意、刘友、刘恢(刘邦三子)都在赵王任上死去。然后,吕通、吕产、吕禄被吕太后封为王,专权执政。

关于“三赵王皆废”,参照《吕后本纪》最终时间锁定在前181年。前180年,赵王刘如意骗至长安,吕后赐了一杯毒酒。刘友又被调为赵王,“七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友”——吕后七年即为前181年。这一年,正月十八刘友“幽死”。六月,又被调为赵王的刘恢又抑郁中自杀。随后,吕禄被封为赵王。

刘章献诗与憎恨吕氏有什么关联?看看司马迁隐藏在《吕后本纪》、《齐悼惠王世家》的相关线索。

01刘章进京受封赐婚

“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时年刘章二十岁,有气节、有力量。“有气力”在《吕后本纪》、《齐悼惠王世家》均提及,突出刘章年轻气盛,性格耿直。

性格即命运。司马迁记叙人物命运,注重以人物性格切入。

“忿刘氏不得职”——刘章对刘氏子弟不能得到相应的职位而愤恨不已。“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有一次曾进宫侍奉家宴,吕太后叫他担任酒令官。

刘章主动请求说:“我也是武将后代,希望按照军法来监酒。”吕太后当即答应了。

“酒酣,章进饮酒歌舞”——当酒兴正浓时,刘章进献助兴歌舞。歌舞完毕,刘章又请求,“再为太后献诗一首。”

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吕太后把刘章当作小孩子看待,笑着说:“倒是你父亲知道种田。你生来就是王子,怎么能知道种田呢?”

刘章为何受封?

线索在《吕后本纪》:“封齐悼惠王子章为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刘肥之子刘章受封朱虚侯,并许配吕禄之女。

关于刘章受封,前文还有一句话:“四月,太后欲侯诸吕”——四月,吕太后想要为诸吕封侯。这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刘章受封只是陪衬,“刘吕配”既为拉拢,同时便于监视。《吕后本纪》中,这一年为高后元年(前187年),与《齐悼惠王世家》记录有出入。

刘章又是谁呢?

从《齐悼惠王世家》寻找线索,“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齐悼惠王刘肥是刘邦的长庶子。刘肥死后,其子齐哀王刘襄继位。

“哀王三年,其弟章入宿卫于汉,吕太后封为朱虚侯”——齐哀王三年,刘襄之弟刘章进京侍卫,吕太后封朱虚侯。由此,明确刘章为刘肥之子,也就是刘邦的孙子。

“哀王元年,孝惠帝崩,吕太后称制”,齐哀王元年即前188年,孝惠帝刘盈驾崩,吕太后代行天子权力。由此,“齐哀王三年”,也就是前186年。

02刘章酒宴斩杀吕氏

刘肥肯定做过农民。吕后在农田除草时,曾有路人给儿女相过面。而刘肥作为长子,肯定也干过农活。

所以,当刘章献诗后,司马迁四字描述当时情形:“吕后默然”——吕后沉默不语。可以推测,当时酒宴现场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四字背后隐藏了太多信息,吕后心理如何?在场刘氏、吕氏又是如何?一切只能靠猜测了。

沉默很快被打破了。

“倾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吕氏子侄佯装醉酒悄悄地逃离酒桌,刘章发现了并追赶上,拔出剑当场砍掉了逃酒人的脑袋。

刘章也太大胆了,当着吕太后竟斩杀诸吕!吕太后心辣狠毒人尽皆知,可以把戚姬削成“人彘”。难道刘章就不怕吕太后发怒而砍头?

“报曰:‘有亡酒有人,臣谨行法斩之’”——刘章杀了人又提留着脑袋回来报告,“有一人逃酒,我执行了军法。”

这是何等气魄!而司马迁如此铺垫都是为刘章日后斩杀诸吕做准备。

宴会现场再次陷入死寂!

“太后左右皆大惊”——吕太后身边人都大为吃惊。或许,其中也包括吕太后本人。“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但早有言在先允许以军法监酒,所以无法治罪。

“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强”——此后,吕氏畏惧刘章,即使朝中大臣也都归附刘章,刘氏势力稍微强盛了一些。

《耕田歌》虽是隐言,但其含义明确,“吕后默然”证明怒而未发;刘章当场斩杀吕氏,吕太后又忍了;酒宴之后大臣趋炎附势,吕太后仍未干预……凡此种种百思不得其解,莫非吕太后老糊涂了?

吕太后对待刘章“儿子畜之”,这表现了其母性一面,把刘章当小孩子,毕竟是吕氏女婿;当然,也可能为拉拢这个“有气力”的孙子。所以,对刘章屡次犯禁听之任之。

“其明年,高后崩”——在这之后第二年,吕太后就驾崩了。吕太后死于前180年,也就是说这次酒宴发生于前181年。

03刘章震慑长安诸吕

吕太后死后,“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皆居长安,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

“朱虚侯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刘章因为妻子是吕禄之女,所以获知诸吕欲谋叛乱。

“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刘章于是派人悄悄跑出长安告知齐哀王刘襄,向西发兵勤王,两兄弟做内应,一起联手诛杀吕氏。

“因立齐王为帝”——刘章原本打算诛杀诸吕,拥立自己的哥哥齐哀王刘襄继位。岂料,平叛的胜利果实被代王刘恒“截胡”了。

封侯、联姻并未拉拢住刘章,反而成为“倒吕”急先锋。刘章与营陵侯刘泽极其相似,受封琅琊王,又婚配吕媭之女。“恐即崩后刘将军为害”——担心自己死后诸吕遭刘泽迫害。

吕太后如意算盘失算了。封侯、联姻,不仅没有“慰其心”,反而激发“倒吕”斗志。刘章如此,刘泽亦如此!

“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叛之”——吕禄、吕产意欲发动长安兵变,但是惧怕京城的周勃、刘章等,又害怕齐国、楚国兵力进逼,还担心灌婴叛变。

刘章“宿卫”长安竟成了吕禄、吕产反叛的障碍。司马迁此话并非高估刘章,毕竟“大臣皆依朱虚侯”,而刘章本身“有气力”。这是刘章通知刘襄西进之外的又一份功劳。

当然,因为齐兵西进,灌婴才得以率兵进驻荥阳,抽调了诸吕兵力,为平叛减少了阻力。

“勃为太尉,不得入军门。陈平为丞相,不得任事”——周勃名义上是最高军事长官,但不得进入军营。陈平号称丞相,却不能处理政务。功臣将相不得介入军政大权,而唯一能够调动军队的灌婴又被派往迎战齐兵。

“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吕禄、吕产控制着京师卫戍部队,都安插了吕氏亲信。

无论是军政大权,还是长安都在吕氏掌控之下。这种局面不打破,平叛诸吕就是空话。

04刘章定调斩杀诸吕

周勃、陈平用计从吕禄手中骗取北军帅印,周勃进入北军军营“左袒”号令士兵。

而南军仍在吕产手中。

“丞相平秘召朱虚侯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陈平秘密派刘章协助周勃,周勃让刘章控制南军,并严守军门。

周勃、陈平之所以选择刘章,因为“有气力”、“大臣皆依朱虚侯”及诸吕忌惮。

陈平又下令平阳侯曹窋转告御林军,“不准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司马迁明确此时吕产并不知北军已被周勃掌控,吕产想要闯进未央宫发动叛乱,却在殿门外遇阻。

“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平阳侯曹窟担心不能获胜,不敢私自决定处置吕产,所以跑去请示周勃。“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太尉周勃尚且担心最终不能战胜诸吕,所以也不敢公开说杀掉吕产。

这两句话透露信息太重要了,也就是说功臣勋贵对诛诸吕仍骑墙,犹豫不定!

此时,刘章让功臣下决心“诛吕”。

“乃遣朱虚侯谓曰:‘急入宫卫帝’”——周勃于是对朱虚侯刘章说,“赶紧入宫保卫皇帝”。

“宿卫”是刘章职责所在,周勃让刘章进宫等于将难题丢给了刘章。陈平让曹窟阻止吕产进宫,却没有明确处置吕产。而周勃让刘章进宫,并未明确会遭遇吕产。

“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余人”——刘章请求一队士兵,周勃派给刘章千人。按照“宿卫”,千余人足够,全部替换皇宫护卫。但是,刘章不知要面对南军统帅兼相国吕产,不然这点兵力太少了。

“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刘章进入未央宫大门,才发现是吕产。

“日哺时,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斗,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直到傍晚时分,刘章才向吕产发起攻击,吕产逃走,恰好天空狂风大作,吕产随从四下逃散,不敢接战,吕产被刘章追杀,死在郎中府的厕所中。

司马迁记叙诸吕造反以及被平叛全过程。刘章并非一见吕产就开杀,而是等到“夜黑风高”才动手。

05功臣抢夺平叛胜果

可以说,朱虚侯刘章最早发起“倒吕”行动。然而,平叛存在诸多疑问:

第一,周勃仅派千余士兵,刘章最终斩杀吕产。吕产掌控着南军,岂能带几个随从造反?所以,“乃入未央宫,欲为乱”于理不通。

第二,“殿门不得入”——吕产殿门之外遇阻,既没有攻打,也没有逃跑,却在门外“徘徊往来”。这再次确定吕产并未造反。何况,当时吕氏掌控军政大权,他们又何必造反呢?

第三,“太尉尚恐不胜诸吕”,周勃掌控了北军不敢动手,仍担心不能战胜诸吕。而正是刘章率先杀掉吕产,才掀起了“诛吕”大潮。

综上,刘章才是平叛诸吕的首倡者!

如果不是刘章,周勃、陈平平叛可能会延缓或者另生变数。如果不是刘章斩杀吕产,功臣站队尚难预料。这点蔡东藩评价比较中肯,“设章不亟杀吕产,则刘吕之成败,尚未可知。”毕竟,“列侯群臣莫自坚其命”——当时功臣勋旧没有人不自保。

“朱虚侯已杀吕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刘章杀掉吕产,少帝刘弘派人慰劳。“朱虚侯欲夺节信,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刘章登上慰问车辆,与谒者一起在禁宫中疾驰,杀掉了长乐卫尉吕更始。长乐宫卫队首领吕更始按兵不动,说明诸吕既未造反,也没有造反预谋!

“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刘章返回北军,向周勃作了汇报。“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周勃起身感谢刘章,“唯一担心的吕产被杀了,天下大势已定了。”周勃肯定了刘章平叛首功!

刘章“斩首”行动,解除了诸吕危害。吕氏不得人心,而功臣勋旧也很难掀起风浪。“今大臣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宋昌给刘恒分析过,功臣勋旧想要叛乱,百姓不会被驱使,何况他们也未必齐心。

吕氏覆灭,局势暂时由周勃、陈平掌控。平叛的胜利果实被功臣勋旧摘了。

06因嫉妒功劳遭损减

“遣朱虚侯章以诛诸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周勃又派刘章通知刘襄吕氏覆灭了,退兵返回。平叛诸吕后,刘章为恢复社会平定再记一功。

在《吕后本纪》中,“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嫡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嫡长孙,可立也”——齐悼惠王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如今刘肥的嫡子刘襄,从根上来说是刘邦的嫡长孙,可以继位为帝。

平叛之后,宗室、功臣私下商讨谁来继位。刘章替其兄刘襄所说,却遭到了琅玡王刘泽强烈反对。因为平叛之初,刘襄为起兵西进诓骗刘泽并夺了琅琊兵权。而功臣同样也不希望强势的刘襄继位称帝。功臣及宗室最终商讨妥协,决定拥立代王为帝。

刘章因为拥戴刘襄而遭汉文帝疑忌,所以蔡东藩说,“彼于刘章之欲戴乃兄,尚怀疑忌”。

刘恒继位,元年(前179年)立即着手大肆封赏一干功臣。

“徙立故琅琊王泽为燕王。”

“益封太尉勃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平、灌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金。”

“朱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史记·文帝本纪》

对比赏赐,汉文帝损减了刘章之功,而抬高周勃、陈平。汉文帝可谓用心良苦!初即位即有如此布局,绝对政治头脑清晰。

司马迁在《齐悼惠王世家》中明确刘章功劳被损减的原因:“及孝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等到汉文帝刘恒继位,听说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最初想要拥立齐哀王刘襄,所以损减他们的功劳!

司马迁多次暗示汉文帝“厚赍平勃,而刘章不即加赏”。

“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吕后本纪》)——刘兴居明知自己寸功未立,在刘恒入住未央宫之前主动请缨进宫清理闲散人员。

“朱虚侯刘章首先捕吕产等”、“太尉身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文帝本纪》),纪通拿着通行证与周勃一起进北军大营,这岂能与率先捕杀吕产同日而语?

结束语:

“始大臣诛吕氏时,朱虚侯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尽以梁地王东牟侯”(《齐悼惠王世家》),在司马迁来看平叛诸吕刘章功劳尤其大。而刘章如此积极诛杀吕氏,不过是被大臣们开出的赵王这个“空头支票”诱惑了。

直到汉文帝二年(前178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汉文帝在封皇子时,顺便赏了刘章、刘兴居一个诸侯王,“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以齐剧郡立朱虚侯为城阳王,立东牟侯为济北王”。

城阳、济北其实本来就属于齐国,也就是说刘章、刘兴居从大哥刘襄封地割了一块。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刘章、刘兴居自认为失去了应有的赵王、梁王的职位,被削夺了功劳。

从自家兄弟封地割了一块地称王,除了郁闷,还能怎么办呢?

“四月,城阳王章薨”。

对于刘章之死,司马迁记录仅此而已。这是汉文帝继位的第三年。仍是这一年,刘章之弟济北王刘兴居被逼造反了,只是八月就给平定了。

“西向让三,南向让再,无非为矫伪之虚文,彼于刘章之欲戴乃兄,尚怀疑忌,宁有不欲称尊之理?况少帝兄弟,同时毙命,皆不过问,其居心更可见矣。”

蔡东藩直白地说出了汉文帝的虚伪!让来让去都是虚伪的表现,岂有不愿意当皇帝的?刘章想拥戴刘襄都被疑忌,何况少帝被杀根本不追究,可见居心叵测。

虽然,汉文帝厚奖周勃、陈平,却掩盖不了刘章的功绩,所以李白诗赞曰:“爰锄产禄,大运乃昌。功冠帝室,於今不亡。”

刘章逃过了吕后的黑手,却死在汉文帝时代。即使司马迁没有明确记录,不难猜测刘章下场凄惨。

既不打你,也不骂你,而是让你抑郁无法辩驳,苦闷无处伸冤,这种阴狠得手段也只有汉文帝玩得溜。比吕后狠毒更残酷!

0 阅读:6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