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强省会的空间和必要?
为什么说只有最均衡的福建省才最有实施强省会战略的空间和必要?

这个问题是2019年提的,福建省发展最均衡?作为来自福建常年倒数第一南平地区的人,面对富庶地区的财富,实在没法认同这个“最均衡”三字。为了,符合问题的提问时间,还特意,整理了下面这个数据。

看到最高和最低,总的GDP差距,20%,达到5倍的时候,我心想,5倍?这还均衡?但是,看到最高和最低,人均差距,50%,只有2倍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这个均衡,放到全国还真可能。于是,又去检索了一个全国数据。

各省2019年人均GDP最低地区的数值除以其最高地区的百分比,福建省是唯一一个超过40%的,达到45.8%,离福建数据差距最小的,是海南省,海口和五指山市,百分比37.5%。

好吧,确实,福建这个数据全国最优——从人均角度——算均衡,个人觉得确实要算人均比较有参考意义,算总的,忽略了人口数量差异。
但是,个人在《福建不带江西玩?福建人民:哑巴吃黄连!》一文,列举了福建的两个点(不足),第一点是:实力不允许——福建省近些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过去,因为各种原因,滞后长三角、珠三角的基础建设——公路、铁路建设在过去十多年开始得到充分关注。
于是,又去搜了下,2004年的数据(2004年,福建省的高铁、高速大建设还未拉开)

结果:人均GDP最低地区的数值除以其最高地区的百分比,是唯一一个超过35%,达到35.7%,仍然是南平与厦门的比值,其他达到或超过30%的省份是,北京、浙江、江西——30%,河北31.3%、河南、上海33.3%,

所以,个人只能从《福建不带江西玩?福建人民:哑巴吃黄连!》一文,列举福建的第二点来谈,为什么福建省要事实强省会的空间和必要。能力不允许——统筹规划,长远布局,分工协作的能力的待加强。因为省会在统筹规划、分工协作方面的不足——所以各地市发展才相对均衡。这句话的逻辑,各位能理解不?所以,从总的GDP、常住人口数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很长时间以来,福州都不是排第一的那个。所有,有必要提出强省会的空间——这个是作为省会的人,期望名实相的正常需求——因为省会不强,所以才要提,如果已经强了,就不必提。
而提出强省会的必要——原因,很多人都认同,但是许多厦门人不认同的,厦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很简单的逻辑,厦门被批“小岛思维”过去并未久远,不要说带动泉州、漳州,就是同安、翔安、乃至为厦门发展提供极大助力的集美,也就这些年加大了投入。而福建,在面临一个巨大的机遇,需要调动全省各地区,做好统筹、分工协调。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枢。这就是强省会的必要。
所以,福建省提出强省会策略,不是因为发展均衡才有提出来的空间和必要。空间,是因为省会不强,才有空间。必要,是因为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必须要合理的统筹全省的分工协调能力,一个城市已经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其证明自己,但是,他没站起来。所以,上上下下,下了决心:换一个城市来准备,让它来迎接机遇,承受挑战。
这是1993年到2022年,福建30年的GDP增速,及全国排名,从这个增速,及排名,其实回过头去看,也能编出几个一二三来解释福建省目前发展的困难。从这个表格,简单归纳三点(三个阶段):在90年代初期,有一段高速增长期——1993年,经济增速全国第一,1993年到1999年,全国增速排名依次是第1、2、3、4、5、6、7名;07年前后,随着奥运年,福建经济有一波提速,2005年到2009年,全国增速排名依次是第5,4,3,4,5名;从2010年,开始,福建的经济增速就开始疲软了,2010年到2017年,全国增速排名依次是第4、5、6、7、8、9、10、11名,逐年递减。

个人的归纳就是一句话:短期红利,影响了长期规划。——不否定功劳,但也要正视消极影响。

福州未必就会做得更好,原因之一在于,过去几十年,福州的人才外流也比较严重,原因无外乎发展空间受限之类的,但是福州的优势在于,底蕴,格局。通俗来讲,福州市一个见过世面的城市,他拥有一个更全面的视野去看待未来的机遇的可能。
这就好比,万年青长不高,或许是因为营养不良,不属于基因问题,但是,不能指望九重葛长高,因为这属于基因问题。
没有贬低谁,抬高谁的意思,是城市的属性特征:一个历来是政治中心,一个是因为商业繁荣而成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