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把祠堂、族谱这些东西,片面化,极端化的归类于封建残余,是一种教条主义。 祠堂、族谱的存在,本身是过去“皇权不下县”下,对乡村社会治理的补充,是有其现实的意义和价值的,不能完全以“封建残余”片面化、极端化去定义;
第二 为什么祠堂、族谱在潮汕、闽南会不断被强化?不是因为这两个地方人“封建”,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人,需要祠堂、族谱这样的组织形式,来确保生存。就像,客家人迁徙到福建以后,要修建土楼来保护自己,而在其他地方不需要修建土楼——潮汕、闽南这些地方的人,需要“祠堂、族谱”来保护自己。相对而言,福建山区,你去看看,反而对于祠堂、族谱这些东西没有闽南这么重视——因为他们相对不需要这些东西。
第三 潮汕、闽南地区强化祠堂、族谱,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几百万,上千万的海外华侨,遍布全球,而祠堂、族谱,就是这些群体之间一个很重要的纽带,也是这两个地区在海外闯荡的人,能相互扶持的重要凭证;
第四 如何阻止宗族势力的扩张?别逗乐了,现在年轻人口开始断亲了,不结婚了,不生小孩了,你还还担心宗族势力扩张?宗族影响的强化,只是特定区域,特定群体,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现象。与其担心宗族势力扩张,不如担心下一些电话诈骗——如果更多的人不再被诈骗,那证明大家安全意识都提升了,所处的环境也更安全了。
祠堂本来就是一种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