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网约车没有了大战,但是情景胜似大战。在整个的“跑车难”浪潮下,司机流动性加快,平台订单量上不去,乘客已经没有太大的开发空间。
原本都能提供动力的三大龙头,现在全都熄了火,这让近几年入场互联网出行行业的几十家网约车平台,看着自己跟滴滴出行、滴答出行、一喂顺风车等第二梯队平台之间的巨大鸿沟,颇有点无可奈何的感觉。
不过,第二梯队的日子也不好过。
共享出行,相比其他互联网行业来说,算是门槛比较低的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几年入场的人数众多,资本也众多。在经历了价格战等各种手段之后,各平台都在用新招数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近日,滴滴在多个城市推出了“3分钟必有车”叫车服务,平台根据已等待市场、周围空车所在为止,为乘客寻找在3分钟之内应答的空闲车辆,扩大叫车范围至快车、特惠、特快、专车和出租车等多种品类,并且为完单的司机额外增加专属奖励。
试点的城市包括天津、青岛、合肥、苏州、南京、无锡、太原7个城市,基本都是二线城市以及省会。
滴滴这一项服务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乘客更方便的出行需求,同时又鼓励司机出车,充分利用各车型的限制车辆,保障司机群体的收入,看起来妥妥的一举两得。
从理论上来说,滴滴此举确实是资源充分合理配置的典型,利用既有的资源来最大限度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节省出行时间。对司机来说看着也没什么损失,在原品类的实时计价规则上,司机还能额外增加奖励,每单奖励在0.5到6元之间,可以说这对双方都是皆大欢喜。
不得不说,滴滴作为最早的网约车平台,在业务创新这一点上,真的无人能出其右,总有新的办法来搅动看似已经浑得不行的一滩池水。
然而可惜从长远看来,网约车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不沦为跟出租车一样,要不就无限节约成本,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靠拢。这两条路,对司机来说,哪一条都不是好路。
出租车现在的情景,同行都是看在眼里的,只能说还算活着,至于赚钱就别想了。第二条更甚,等到科技真的完全战胜人力了,到时候整个互联网出行,都是几个有资本的巨头的天下,小平台和网约车司机,都得轮着番地滚出行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任何的利好措施,对司机都是聊胜于无,或者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资本家又开始做妖了
三分钟比有车就只能让私家车也从事营运!不知道国家为什么不管!最大违法平台!黑车猖獗有百分之99的功劳就是它!
小编你咋不说平台想法设法的坑司机跟乘客呢
30公里一口价72优惠乘客30,乘客付42司机得49,这个有什么意义那,大家都不赚钱。
那必须的,乘客加价30,到司机手里15块。高峰期,不加钱?有车都不派,就等乘客加价[得瑟]。想接单?不开特惠不开一口价不派单[笑着哭]一打开就接个不停。因为拼车特惠合起来可以抽成超过30%[得瑟]
笑死人,那个车就在乘客旁边几十米停着,乘客想打快车,平台就建议乘客打拼车单,还说打快车的话可能要等十几分钟才有车,听了平台建议后打了拼车单,结果秒派旁边那台车,一问司机才知道司机在那里停了十几分钟。
现在滴滴比出租车都贵,
很久没跑了,前几天滴滴客服打几次电话叫我抽点空去跑几单,跑五单奖130,刚好周末就跑了几单。
16.2公里特惠一口价22.1元,乘客应出34.5元优惠4元实出31元,相当于平台提成百分之35
估计又要让私家车来滥竽充数了
很少打网约车,上下班共享单车,远点就自己开车。
把司机耗死才对。
我早就删了滴滴的APP了!
荒山野岭我,也能吗?
看到什么滴答一喂要笑死人了,还强行跟滴滴归类一档,什么垃圾嘛
现在还有跑滴滴,早就换平台跑。
配送平台网约车平台都是垃圾平台
滴滴就连标点符号都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