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最古老的长城和最早的城池

谈古论今说历史 2021-06-30 22:40:14

生活在呼和浩特地区稍微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赵长城是呼和浩特地区最古老的长城,而云中城则是呼和浩特地区最早建起的城池。赵长城遗址,在呼和浩特市以北的大青山阳坡地带多处发现;古云中城遗址在呼和浩特市西南40余公里处的托克托县古城村。

赵长城遗址

想要搞清赵长城和云中城系何人何时所筑,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一些史书中,有说赵长城是赵武灵王所筑的;有说赵长城是赵武侯所筑的;有说赵长城是赵武公所筑的等等。关于云中城,有说是赵武灵王所筑的;也有说是赵武侯所筑的。对照《史记》之《赵世家》有关部分、《资治通鉴》有关部分、《托克托县志》有关部分、《今日呼和浩特》有关部分、《山西通志》有关部分,以及史籍引用《水经注》、《虞氏记》、《方舆纪要》的有关段落,经过反复对比和鉴别,似乎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线索。关于赵长城的始筑者和修筑年代,《史记·赵世家》有这样的记叙:“16年,肃侯游大陵,出于鹿门大戊午扣马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肃侯下车谢。17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注:刘伯庄云:盖从云中以北至代。按赵长城从蔚州北,西至岚州,北尽赵界。又疑此长城在潭水之北,赵南界]。”(见《史记·赵世家·四十三》赵肃侯17年应为公元前333年。

那么,赵肃侯何许人也?有的纪年书上说,赵肃侯名“谍”(音薛)。而《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肃侯名“语”,是战国时赵国成侯赵种的太子。“25年成侯卒,公子与太子肃侯争立,败亡,奔韩”。可见,赵谍并非赵肃侯,与赵肃侯不是一个人。而赵肃侯名赵语,是在公元前349年成侯死后继侯位,是为赵肃侯。

然而,在《资治通鉴·十三》引用《虞氏记》文说,“赵武侯自五原河曲筑长城,东至阴山。又于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阴山河曲祷焉,昼见群鹄游于云中,徘徊经日,见大光在其下,武侯曰:“此为我乎!'乃即其处筑城,今云中城是也。”《水经注》也同样引用该文。

那么,赵武侯又何许人也?在中国历朝历代纪年表上,并没有赵武侯在位的记载。而在《史记·赵世家》记载:“9年烈侯卒,弟武公立,武公13年卒。”赵烈侯名籍,公元前409年继位,公元前403正式被列为诸侯,公元前400年卒。其弟赵武公继位13年,武公在位时间当在公元前399至公元前387年左右。

把《资治通鉴》、《水经注》所引《虞氏记》的有关赵武侯筑长城和筑云中城的有关内容同《史记》中所说的“赵武公”与上文所说的“赵武侯”是一个人。

关于赵武灵王筑长城的事,在《史记·赵世家》中,似乎并未提及。但在《史记·匈奴传》中则说:“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关于赵武灵王这个历史人物,我们都较熟悉,其名赵雍,在王位时间为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按上述史籍记载,如果是赵武侯筑长城,当在其在位的公元前399年至公元前387年之间;如果是赵肃侯筑长城,当在公元前333年至其在位的最后一年即公元前326年;如果是赵武灵王筑长城,当在其在位的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那么由此可以判断,赵长城的修筑时间是在公元前399年至公元前299年这100年内。如果史书记载都是事实的话,那就说明,赵武侯、赵肃侯、赵武灵王在位时,都修筑过赵长城。再从书中的一些注脚看,赵武侯、赵灵王所筑的是赵长城的西段和北段,而赵肃侯所筑的是赵长城的东段和南段。赵长城东西绵延有一两千里,又建筑在高高低低的峻岭深谷之上,在距今2300多年的那个时代,主要是靠人拉肩扛进行施工,绝非能够在两三年内甚至十年八年内全部竣工,三世乃至更多王侯陆续修筑是极有可能的。因此,说某一个王侯修筑赵长城是不大可能的。假设是某一个王侯修筑的,嗣后的王侯也很有可能去不中断地修补。是否如此,有待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去研究和确认。

至于是何人何时修筑云中城,从目前已知的史籍看,赵国的十几个王侯中,只有赵武侯有修筑云中城的记载,其他王侯未见记载。而且,在《虞氏记》中说,赵武侯先是在黄河西岸造了一座“大城”,但因“一箱崩不就”,于是“乃改卜阴山河曲而祷焉,昼见群鹄游于云中,徘徊经日,见大光在其下,武侯曰:““此为我乎'!乃于其处筑城”即云中城。

说到赵长城和云中城的话题时,理所当然地要提起与赵长城和云中城密切相连的、赵武灵王曾在赵国实行的“胡服骑射”的变俗。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6个国王,即位于公元前325年。在他即位以前,赵国已相当强大。但是,他即位之时,尚是少年,“未能听政”,及听政,年龄也不大。因此,赵国因延误了继续发展的时机而落后了。当时,中山国在赵国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和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亡国的危险,怎么办呢?“吾欲胡服”。胡服,就是穿胡人一样的衣服。当时,赵国保持着其传统的习俗。如官兵都身着宽袍大袖,或披着笨重的盔甲,步兵与车兵混合编制,虽相策应,但相互牵制,不如骑兵方便迅捷。要加强军队实力,就必须发展骑兵;发展骑兵,就必须首先对官兵的着装进行改革。穿“胡服”短衣长裤,便成为这一军事改革的关键,这种改革简称“胡服骑射”。

大凡进行一次较大的改革,总是要遇到来自保守势力的非议、消极对待甚至公开抵制和反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变俗改革并不例外。赵长城之沿边,云中城周围,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俗的前哨阵地。一年之后,赵国便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依靠这支回旋自如的队伍,赵国不但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在北方还开辟了上千里疆域,使赵国很快地又强盛起来。

公开大张旗鼓地提出向其他民族学习,这在我国古代是罕见的。赵武灵王以“厚国”、“利民”为唯一标准,力主“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以“胡服骑射”作为强兵富国的根本大计,其胆识是与他同时代的君王及后来的许多君王所不可企及的。赵国筑长城,建云中,“胡服骑射”,虽然其出发点是要强兵固本,卫国扩地,然而在客观上则起到了促进民族交流、推进各民族融合、加快北方各地区发展、革新传统习俗等作用,是有他的历史作用和积极意义的,其中有些举措是值得今人借鉴的。

0 阅读:193

谈古论今说历史

简介:纵览中华千年史,笑谈古今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