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寒门出身的刘裕为何能在门阀掌权的东晋建立刘宋王朝?

惜蕊看历史 2023-05-10 15:47:03

刘裕,可谓是魏晋南北朝第一流的人物,后世辛弃疾称他“气吞万里如虎”,李贽则称他“定乱代兴之君”,这些都是对他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

和刘裕的成就相比,他的出身就低微很多了。《宋书》说他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但到了刘裕这一代,老刘家早已经没落,他需要去砍柴打鱼来维持生计。

但颇有他的老祖宗刘邦风采的是,刘裕这个人一没什么文化、二又喜欢赌博、三还经常谈天说地,总之不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乡里人都很鄙夷他。

而且和刘邦不同,刘裕出生的时代是门阀政治最为发展的时期,门阀士族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寒门士子往往奔走一生依然还是无名之辈。

寒门出身但又在门阀掌权的东晋建立刘宋,背后是刘裕个人素质和历史大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那刘裕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脱颖而出,最终改朝换代建立了南朝第一个政权刘宋王朝呢?

时势造英雄:刘裕对时势的把握和开阔的格局

刘裕这个人首要一个过人之处,就是对时势的把握能力和开阔的视野格局。

刘裕出身的寒门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寒门贵子的寒门,这个寒门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低等士族,但在东晋末年,出身低等士族的刘裕同样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直到隆安三年(399年),才以北府军将的身份出现在镇压孙恩起义的战场之上,而兴宁元年(363年)出生的他,已经36岁了。

但这次孙恩起义,成为刘裕突破自身天花板的第一个重大机会。而面对这个机会,他可以说是以一种赌博的心态去争取的,而赌注就是自己性命。

史书记载,刘裕被刘牢之安排带领数十人侦察义军的动向,不巧碰上数千孙恩部众,面对险境刘裕选择率众迎战。但敌众我寡属下大多战死,他却仍然力战不退,直到等来了刘牢之的援军。

而等到第二年刘牢之再次征讨孙恩时,刘裕被安排带领数百人防守句章城,单从这点来看,他一年前的搏命毫无疑问赌对了。

刘裕行事果敢狠绝,这样的人关键时候能豁的出去抓机会,但一着不慎也容易满盘皆输。

不过刘裕不是莽夫,他有一种从更开阔视野和格局把握时局的能力,这让他在东晋末年波诡云谲的乱世中摸到了一条胜利之路。

今天我们站在上帝视角能够明白东晋末年已经是门阀政治的末路了,未来门阀士族将逐渐从各个实权岗位退出,逐渐形成“寒人掌机要”的全新权利格局。

但当时的人们,大多不敢想象恍如天人的王谢士族们有一天会跌落神坛,所以还继续按照原先的惯例行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裕的老上级刘牢之。

刘牢之这个人很值得我们琢磨。

如果说有这样一个人,十多年前带领大军战胜了要灭亡国家的强大敌人,如今他手里掌握着国家最强大一支军事力量,支持哪派势力,哪派势力就能掌握朝政。

这样一个人物,本来可以是手握湘军还裁撤不了的曾国藩,是东晋的曹操、尔朱荣、朱温。

但刘牢之最后却是因为三次反叛丧失军心,被桓玄一纸调令轻易逼死。原因就是刘牢之自始至终只觉得自己是王、谢、桓这些门阀士族的打工人,他没有自己也能做棋手的视野和格局。

从资历、地位看,刘牢之是顶配版刘裕,但两个人格局上有差距,刘牢之三次反叛尽失人心,最终自杀身亡

但刘裕有。

在刘牢之被桓玄剥夺兵权,任命为会稽内史之后,他曾经问刘裕能不能跟着自己一起北上,但刘裕告诉他:

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三军人情,都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

将军你手握精兵数万却骑墙左右摇摆,现在三军军心都散了,你想渡江去广陵,怕也去不了了!

事情果然如刘裕所预测的,刘牢之众叛亲离,过江自杀,刘牢之外甥何无忌前途迷茫,咨询刘裕未来要做何打算,刘裕和盘托出了自己未来的规划:桓玄必能守节北面,我当与卿事之。不然,与卿图之。

桓玄做晋臣,你我二人凭借军中资历可以为他效力,如果他有二心,我们反了他!

可以看到,刘裕的思路很清晰,就是我不管什么王谢桓,我现在只认东晋朝廷。

这里的表态,大概率不是因为刘裕对东晋朝廷有什么感情,而是因为刘裕已经看清楚了,现在那些门阀士族一个比一个腐朽,跟着他们干没什么好结果。

而扛起尊王攘夷、尊马灭叛的大旗,直接从东晋皇族那里争夺权利反而更有利。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刘裕并没有因为令人窒息的门阀政治,就把自己当做门阀的棋子。

他刘裕,要做天下这盘大棋上的棋手。

这就是刘牢之和刘裕格局的差距,而这差距,决定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

乱世强兵:刘裕的军事才能

刘裕是个狠人,为了抓住起身机会,会面对数倍与己的敌人搏杀。刘裕也有开阔的视野,没有被社会现实束缚住,处身微末也自认为是和门阀士族无异的棋手。

而他最终代晋立宋另一个过人之处,毫无疑问就是他的军事才能。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主动北伐而且取得战果的并不多,桓温算一个,另一个就是刘裕。

刘裕用兵有点诸葛亮的意思,就是对战局发展有很强的预估能力,能提前部署,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刘裕消灭镇守荆州的消灭刘毅之后,长江以南区域只剩下了谯纵控制的巴蜀地区,还没被刘裕掌控,所以刘裕准备再次伐蜀。

说再次,是因为早在义熙三年(407年),刘敬宣就曾按照刘裕的安排进攻谯纵,但在黄虎(今四川绵阳东南)时,却被谯蜀名将谯道福阻拦,最终撤军。

到了义熙八年(412年),刘裕已经基本完成了内部势力的整合,从而可以更好布置灭蜀方案,刘裕力排众议提拔了年轻有为的朱龄石为益州刺史,让他负责灭蜀之战。

这次作战,刘裕也交给了朱龄石一份锦囊,叮嘱他到了白帝城再打开,《资治通鉴》记载:别有函书封付龄石,署函边曰:至白帝乃开。

这个情景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经常用这一招,这是罗贯中为表现诸葛亮料兵如神的艺术化处理。

但这一情节其实也是来源于现实,我国古代行军作战确实会有类似到了哪里再打开的密令,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军事行动保密的需要。

但这种提前布置不是谁都能用的,主将必须能准确把握战场形势变化,就如同演义里诸葛亮能窥测天机一样。

而刘裕就是这样的人。

刘裕对战场形势的把握非常精准,这是一种军事天赋,也是他突出军事能力的重要标志

晋军从江陵出发后一直不知道最终攻蜀方向,直到朱龄石在白帝城打开了刘裕密令,大军才明白刘裕图谋,就是让晋军主力从外水进攻,疑兵继续走5年前的内水。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不过是换了一个进攻方向而已,没什么了不起,但其中却有一段双方主将之间的精彩心理博弈。

原来,晋军上次进攻谯纵走内水,如果一般人看到晋军又来进攻,那可能会预测晋军要出其不意走外水。

但刘裕认为,谯纵、谯道福并非十足的庸人,他俩也在猜刘裕的心思。

经过这些年刘裕南征北讨,谯纵等人对刘裕的军事能力想必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刘裕预计他们能多想一层,也就是晋军不会简单换一个进攻方向,反而要继续从内水进攻,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想到这,刘裕便在密令中告诉朱龄石,疑兵出内水,主力走外水。

果不其然,谯蜀主力在内水设防,朱龄石走外水直插巴蜀,谯纵、谯道福猝不及防,晋军顺利灭亡谯蜀。

可以看到,出其不意并非那么简单的。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进攻方向二选一,但在实际的战场上,你在猜对手的下一步动作的同时,对手也在猜你的下一步动作。

谯纵猜到了刘裕会多想一层,但刘裕则技高一筹猜到了谯纵会多想一层,从而有了针对性的布置。至于刘裕为何会断定谯纵只会多想一层,而不是多想两层,我们也只能归结为刘裕“料兵如神”了,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天赋。

晋军灭谯纵之战的关键,就是刘裕猜对了谯蜀主力会在内水,从而命朱龄石走外水,这背后有复杂精彩的心里博弈

刘裕一生作战,很多时候都有这种去猜对手的想法和下一步动作的行为,而且往往能猜中。这样的人在古代战场上,都属于最顶尖的一类人物,他们行军作战灵活而多变,往往能以弱胜强、绝境逢生。

他们作战就好像开着上帝视角一样,和这样的人作战,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

不仅是对战场形势的把握,刘裕对硬碰硬中的军队技战术和装备的运用也有很高水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技战术、装备大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骑兵高马鞍和双马镫的大规模使用,改变了骑兵的战术地位,也改变了战场形态。

别看马鞍和马镫似乎是个不起眼的小玩意,但这两件装备在军事史上的意义,不亚于火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

我国是最早装备高马鞍和双马镫的国家,骑兵用上了高马鞍和双马镫,就意味着骑士能够充分发力,从而让人马披甲的重骑兵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而重骑兵的出现,让北方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压倒了南方,尤其是在野外作战中,南军只有招架之力。

但刘裕却凭借自己对战场形势的把握,和对步兵、车兵、水兵多军种以及战车、大弩等装备的灵活运用,压制住了北军,取得了多次北伐的胜利。

比如灭南燕的关键临朐之战,为了对付南燕的精锐鲜卑虎班铁骑,刘裕在阵前把战车和步兵交错布置,挡住了南燕骑兵的冲击,为晋军抄后路攻占临朐,击败南燕主力奠定了基础。

而著名的却月阵,刘裕命令战车背靠黄河布阵,用强弩、长槊杀伤魏军,后方水军则利用水道输送兵员补给,最终以少胜多击败了北魏骑兵,这些都是刘裕超凡军事能力的体现。

河东与河西:寒人掌机要的新时代

非门阀士族出身阻碍了年轻的刘裕尽早出头,但也正因为非门阀士族出身,他才能最终代晋立宋。

刘裕亲身参与、推动的南朝“寒人掌机要”局面的形成,让出身寒门的他搭上了另一波历史大势,最终冲上了最顶峰。

寒人掌机要,说白了就是把东晋之前人权、财权、军权都归于门阀士族的局面,变成把这些关键权力都放到寒门出身的人手中。

这个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门阀士族自身的衰败不堪。在东晋中前期,不管是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还是陈郡谢氏、龙亢桓氏,他们都有非常有能力的人物掌控局势。

但东晋中后期开始,门阀子弟鄙夷琐屑的公务军务,逐渐丧失了他们先辈干练的办事能力,不得不把一些公务交给地位低下的寒门子弟处理。

比如孙恩之乱的时候,东晋朝廷一开始还安排谢安小儿子谢琰和刘牢之一同领军平叛,但谢琰被杀,东晋朝廷不得不依靠刘牢之等北府军将平叛,整个门阀士族已经没人能掌兵了。

这为刘裕推动形成寒人掌机要格局奠定了基础。

刘裕推动寒人掌机要格局,对他最后代晋立宋至少有三个好处。首先是他无须顾及门阀士族的利益,可以推动经济改革。

到了东晋末年,土地人口越发集中到门阀士族手中,中央朝廷能够征税的人口越来越少,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为此刘裕推行了东晋规模最大的一次土断。

土断,就是让南迁侨民把户籍落入所在地,从门阀控制的佃客成为中央朝廷编户齐民。这显然触动了门阀士族利益,之前几次土断力度都不大。

但寒门出身的刘裕不是依靠门阀起家的,而且因为推行土断既可以打击豪族,又可以增加赋税,还能赢得穷困民众支持。

所以刘裕推行起来雷厉风行,为此诛杀贬斥了许多门阀士族,这次土断推行的效果也很好。

其次是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班底,对抗门阀士族。

刘裕起兵过程中很注意逐渐提拔其他非士族出身的文臣武将。

徐芬就曾研究指出,刘裕有意识地打造了一个“军功受益阶层”,用军功对抗门第:

在平定南燕和卢循之乱的过程中, 刘裕麾下的将领得到极大的发展机会, 军功的建立使得他们有资格跻身国家方镇及重要军郡之列, 如刘怀慎、孟怀玉、刘道怜三人进入方镇之例, 而刘钟、蒯恩、虞丘进、向弥、刘基、刘遵等人则进入重要军郡之例。

这些人大多非门阀出身,但在军功支持下出将入相,以寒人身份执掌权柄,并为刘裕代晋立宋立下汗马功劳。

刘裕出身寒门,所以他有意提拔任用了许多寒门人才,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军功受益阶层

最后则是通过推行寒人掌机要把经济和军事控制在自己手中后,刘裕获得了另立政权的资本。

按照田余庆先生的说法,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一朝,典型特征就是几个大的门阀世家分享了皇权。

这一方面导致了司马氏皇权受限,但另一方面,这些门阀世家为了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会在面临外部威胁的时候出手加以阻止。

苻坚南侵的时候、桓温准备篡位的时候,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站出来捍卫司马氏皇族,并不全是对司马氏的忠心,主要是因为他们要维持司马氏弱势皇权之下门阀的强权。

到了东晋末年,门阀士族已经没落了,龙亢桓氏出身的桓玄能建立楚国,既是桓氏这一门阀的胜利,但同时也是东晋门阀政治走向末路的标志,因为他们已经无力阻止改朝换代了。

而刘裕瞅准了这个时机。

刘裕京口起兵驱逐桓玄时不过千余人,但看似庞大的桓楚帝国却轰然倒塌,也代表着寒人掌机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刘裕就是这股势力的代表者和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通过打击豪族争取经济权力、通过内征外讨打造一个寒人主导军功受益阶层,再加上刘裕自己超群的素质能力,他终于获得了完全取代东晋建立新政权的资本。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建立宋国,不过是最后的瓜熟蒂落罢了。

最终,绵延一百年的东晋终于走进了历史深处,南朝,则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毫无疑问就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刘寄奴。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 2023-05-11 11:28

    历史上多了去刘裕又不是第一个。小扁你历史书白看了。[得瑟]

惜蕊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