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与青冢拥黛

谈古论今说历史 2021-07-02 11:23:26

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在绿树成荫的公路左侧有一座高大的土丘,这就是“胡汉和亲”的历史见证-蜚声中外的昭君墓。

昭君墓,蒙古语称为“特木尔乌尔虎”,意为“铁垒”。墓身高30多米,矗立在平畴沃野之中,显得巍峨高耸,姿态雄宏,在一片翠绿丛林的掩映下,形成古人所谓“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景观,因此又称“青冢”。历代诗人常用“至今冢上青草多”、“谁似青冢年年青”、“独留青冢向黄昏”之类的诗句抒情寓意。清未,“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旧“八景”之一,继1964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2006年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过去和现在,昭君墓都是塞外青城的一处重点浏览的古迹。

胡汉和亲、昭君出塞的历史真实故事,发生在我国西汉时期的竟宁元年(即公元前33年),距今已有2040多年的历史。

秦汉时期,在中国北方的长城以北广大地区游牧的是匈奴。据《史记》记载,在汉高祖刘邦称汉帝之际,匈奴头曼大单于位被头曼单于的长子冒顿单于夺去,当时匈奴处于最强盛时期。匈奴铁骑经常突人长城以南的“冠带之室”进行扰掠,汉匈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最著名的战争是冒顿单于与汉高祖刘邦在长城附近的“白登之战”。干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死后,继之单于位的是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雅科单于、乌维单于、乌师卢儿单于、响犁湖单子、且鞮候单于、壶衍鞮单于、虚闾权渠单于、握衍鞮靼单于,到公元前57年即汉宣帝五凤元年,为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在位不到30年,中间经历了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等三代西汉王朝的皇帝。呼韩邪单于是匈奴的第14位大单于,本名稽候珊。匈奴自冒顿单于死后到呼韩邪单于的100多年里,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从未中断。稽候珊的父亲虚闾权渠单于死后,出现了五单于夺位的激烈斗争。稽候珊陷入了斗争的漩涡。他在西汉王朝的帮助下,最后战胜了他的兄长郅支单于,确立了呼韩邪单于在匈奴的统治地位。在与郅支单于争夺单于的同时,呼韩邪单于多次提出与汉朝友善和亲。郅支死后,汉元帝以为天下太平,遂改建昭年号为“竞宁”。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春正月,呼韩邪再次来到长安,请求娶汉女为妻,与汉朝和亲,表示自今以后,匈汉合为一家,世世不相诈、不相攻。汉元帝异常高兴,欣然同意选配宫中的女子作呼韩邪单于的“阏氏”(皇后)。在汉元帝的深宫里,有一位聪颖美貌的宫女,姓王名嫱,字昭君。她出身于南郡秭归一个良家。因避讳西晋文帝司马昭的“昭”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亦称明妃。深宫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深深铭刻在心中,这就促使她产生了脱离“黄金牢笼”的念头,去做一名留芳后世的人。正值此时,匈奴单于呼韩邪请求和亲的消息传到宫中,昭君“乃请掖庭令行”。昭君出塞后,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即胡汉和好皇后之意。昭君出塞、胡汉和亲成为事实后,王昭君与匈奴人的关系是融洽的。她安心在匈奴过着衣毡裘、食畜肉、住穹庐、骑骏马、饮酪浆的游牧生活,十分认真地履行自己的政治使命,对汉匈经济文化交往和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历史作用和意义不可低估。

昭君出塞,胡汉和亲,使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的汉匈出现了数十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不仅如此,在昭君死后,她的两个女儿以及两个侄儿秉承她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因此,昭君被视为和平友好的使者,千百年来,受到各族人民的尊重和爱戴。为了表示怀念之意,人们把她出身的家庭称为“昭君宅”,生长的村落叫“昭君村”,她浣沙洗涤的河流叫“香溪”,她行走过渡的桥梁叫“琵琶桥”,并且多处为她树碑建庙,其中凝结着各族人民真挚的敬慕之情。王昭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尽管历代文人墨客做诗近千首,对昭君出塞褒贬不一,但胡汉和亲永远播下了民族团结的和平友好种子,这颗种子将永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于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事,虽然在《汉书》和《后汉书》中多处提到过,但是关于昭君死后葬于何处却无确切记载。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人杜佑著的《通典》。书中记述单于府下“所领金河县有昭君墓”。由元人脱脱等所修《辽史》,也提到有昭君墓及青冢。以上史书所说的昭君墓及青冢,均指现今呼和浩特南郊的昭君墓。清人钱良择在《出塞记略》中写到:墓前有石虎、石马、石狮、石幢(石幢镌有蒙古文字);墓顶有小亭,内藏佛画及绸布、豆麦等物;墓旁还有一棵围径丈余的大柳树,枝叶茂盛,浓荫覆地,苍翠扑人。上世纪30年代初,曦撰(青冢植树记》(此碑现立墓旁)碑文有:“始拥土,获梵文经卷,风湮灭,既而石虎观,木柱观,而零星螭瓦碧苔叠篆尤不更仆数。如古人于冢右口有大招提(即大寺庙)····. ”之记载。解放前,昭君墓历经风霜,成为荒坟。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及名胜古迹,多次拨款,几经修葺,并将墓地周围辟为公园,修筑围墙,广植树木,栽培花草,重建亭阁,复修碑文。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一座高3. 95米,重5吨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阏氏马上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在墓地落成。雕塑形态逼真,两匹骏马相抵依偎,单于、阏氏英姿丰采,沉浸在一片和睦、喜悦的气氛之中,恰似唐代诗人张仲素在《王昭君》中描绘的: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现在的昭君墓,又进一步辟为昭君博物院。占地约200余亩。墓园内耸立着一统高大的题字石碑,以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董必武《谒昭君墓》七绝诗一首:“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靠诗碑不远是“昭君墓”三字竖碑,诗碑后方两侧,七块历代碑石历历在目。走近墓前,迎面是阶梯相连的两层平台,第二层平台上筑有六角攒尖凉亭两座,亭后环绕墓身的南、北两侧各建有蜿蜒向上的阶梯,循梯可登墓颠。墓顶部是台体状,正中又是一座琉璃瓦盖顶的六角攒尖凉亭,并有大红立柱置于其间。

每当旅游旺季,遥望墓巅,翠绿映红,分外妖娆;登顶远眺,更觉阴山喷云吐雾,迤逦峥嵘,美丽的土默川阡陌纵横,良田万顷;环视墓底,柳青松翠,花团锦簇。墓前园内,东西两旁设有历史文物和书画家为昭君出塞题词、绘画陈列厅和工艺美术品售货部。陈列厅内,有汉白玉昭君雕像一座,只见明妃娥眉秀发,明眸皓齿,怀抱琵琶,浅颦低笑,真是栩栩如生,如见其人。另有众多的历史文献,珍贵的出土文物,展示了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伟绩丰功。

0 阅读:22

谈古论今说历史

简介:纵览中华千年史,笑谈古今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