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丘
编辑|海蓝宝
通过调节非自然因素维持身体健康,是中世纪医生遵行的重要原则,更是贯穿于摄生法的核心精神。
一、中世纪西欧维持健康的具体措施非自然因素管理着健康,它们既能破坏健康,也能维持和恢复健康,“它们中的每种因素,都是日常生活中应该关注的方面。
养生方案提供了维持健康的诸多指导,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需结合个人不同的体质,以达到理想的摄生效果。
因为摄生法中包含的诸多因素,如气候、季节、行星对个人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饮食、睡眠对个人身体的效用。
其最终结果是生命的整体表现,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谨慎遵行这些规则,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
新鲜、清新空气对个人健康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如净化血液、心脏保持平稳状态,加速第三次消化等,“洞时要注意远离有害瘴气。
“瘴气”一词,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埃米尔.利特雷这样定义了瘴气:“一些有害物质产生的气体,通过空气予以扩散,附着于机体,对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选择居所要尽量远离瘴气,靠近空气清新之地,因为周围的环境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与人体健康更是存在紧密的关系。
此外,植物、动物、人类被视为“生命的三个层次”,“当疾病降临时,三个层次皆会受到影响,且前两者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人类,因为它们为人类提供食物。
然而,人类可以发挥自身主动性,人工改变空气成分,以减轻其对人体的有害影响。
如在房间内燃起适量火堆,以改善寒冷与潮湿状态,在房间内悬挂湿物或洒水,以中和干热的空气。
其次,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健康的关键,也是医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关的食物与饮料位于非自然因素的第二位。
个人在维持健康时,需要遵循细致的饮食规则,身体感到饥饿的时候进食,但忌过度饮食;
进食时,食物要进行充分咀嚼,并且一餐中尽量不要摄入多种类型的食物。
因为这样会影响之后的消化过程,重要的是,摄入的食物不仅要易于消化,而且要适合个人体质。
由就食物的种类而言,此时医生建议的食物以白面包、家禽肉、鱼类等为主,而不建议人们食用干蔬菜,有些医生甚至强调食物的烹饪方式,以便最大程度发挥食物的营养价值。
除此之外,调整饮食还需适应地区、季节、气候的不断变化。研究表明,相较于其前后时期。
中世纪的饮食发生了诸多变化,这种变化与经济的发展、文化因素、宗教教义,以及个人选择的密切相关。
然而,这种饮食模式本质上是精英主义的,无论是食物的种类,还是其可得性,普通阶层的民众很难遵守这种模式生活。
良好的作息是保证机体活力的重要条件,睡眠与觉醒位于非自然因素的第三位。
中世纪的医生认为,睡眠能够对人体产生三方面的作用:温暖内脏,利于第一与第二种消化:滋润内脏;放松动物灵气(执行感官和联系的功能)并激活自然灵气”。
因此,养生法极为重视对睡眠时长与质量的掌握。该时期的医生强烈谴责午睡的习惯,考虑到年龄和体质因素,睡眠时长应该介于八小时到十二小时之间。
同时,若食用了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应延长睡眠时间:反之,则睡眠时间应该适量短些。
“为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饭后立即入睡,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同时睡眠姿势也应予以重视。
睡眠姿势应随着睡眠阶段进行改变:睡眠的姿势以侧卧为最佳,首先向右侧,然后转向左侧,最后回到右侧,其他姿势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
这一建议来自《医典》,后逐渐被中世纪的医生所采纳。运动与休息的良性交替是实现健康生活的重要条件,这两者处于非自然因素的第四位。
人体进食之后,锻炼对于维持健康是十分必要的,戈登的伯纳德也不断强调,锻炼是施加于人体最有益的事情之一。
根据《医术大全》的说法,锻炼同样具有三方面的作用:增加体内的天然热,通过扩张皮肤上的毛孔以消除体内多余热量强化肢体使得身体更加硬朗。
选择锻炼时间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消化过程已完成,体内没有多余物的残留温和的锻炼环境,即在冷、热、干、湿之间保持平衡。
因此,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日落,以及傍晚等。该时期跑步与步行是常见的运动形式,同时也提倡根据个人差异选择多样性的运行形式。
如健美操、骑马等。由于锻炼具有增加体内热量以增强消化与排泄的作用,因此一个人摄入的食物与所需的运动量呈正比,即摄入越多,运动量越大。
虽然这一点在现代医学看来似乎有些极端,但至少表明当时对运动与饮食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
饥饿与饱食同饮食和消化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处于非自然因素的第五位。
按照中世纪医生的认识,一旦机体内的多余物或有害物质被清除掉,便会感到饥饿。
而饱食则是摄入食物与饮料之后产生的一种过量状态,维持健康霄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饥饿是建立在体内多余物、有害物质等被顺利清除的基础之上,因此排空剩余物是再次摄食的关键。
需要排空的物质有多种,如三种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其他器官产生的多余物,如精液多余体液等。
中世纪的医生认为,净化体内多余物的最佳时间是清晨,通常为排便的时间。
“然而,晨厕并不能消除所有的废物,其他器官产生的物质,如汗液、眼泪及其他分泌物、鼻涕、耳朵分泌物等,则需要通过日常清洁的方式予以清除。
同时,食物摄入应该适量,因为暴饮暴食引发的疾病比饥饿导致的疾病多得多,“暴饮暴食胜于剑”。
“因此,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是实现健康的必然需要。情感因素位于非自然因素的第六位,中世纪的医生已经认识到情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
该时期的医学认为身体与灵魂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情感是直接影响身体的身心运动,同时也是间接影响灵魂的运动。”
“不同的情感对身体的作用是相异的,快乐、愤怒、压抑,每种情绪皆对应著一种生理过程,签于心理与生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且两者的影响是相互的,愉悦、快乐等积极情绪有助于机体的正常运行而悲伤、焦虑等消极情绪则会引发机体的病态反应。
在这一点上,基督教所倡导的日常析祷,起到了重要的调节情绪、慰藉心灵的作用,“全心全意地爱着上帝,将会给灵魂带来更多的快乐。”
此外,恐惧与愤怒也是不良的心理状态,它们能够导致一些令人不快的身体变化,如颤抖、发冷、心跳加速等,因此调整不良情绪是维持健康的有效驱动力。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其他相关因素同样是中世纪维持健康重视的方面。首先,保持清洁是保证健康的基础之一。
尽管中世纪的医生对细菌与微生物的概念知之甚少,但是已经认识到中世纪充满污秽的街道与疾病的传播之间必定存在联系,而保持整洁是减少寄生物的重要途径。
自罗马时代起,沐浴便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沐浴有助于打开毛孔,清洁污秽。
中世纪的养生方案中,沐浴清洁同样占有一席之地,“梳鬓刷牙保清洁,..沐浴保暖餐后立。”
其次,放血和灌肠,与饮食一样,是中世纪维持健康的常规方式。
食物进入身体之后,大部分会转化成血液,这些血液储存于静脉中,被身体各部分吸收,然而一旦超出身体所需的量,便会引发疾病。
鉴于体液的整体失衡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定期放血与滥肠的健康人群,能够以此防止体内体液过剩,预防疾病。
重要的是,放血的具体位置、时间、放血量,以及适宜放血的群体,这些因索皆需要经过慎重的考量,否则便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后果,灌肠亦是如此。
总之,体液论的追随者们鼓励预防性的养生方案,并将保持身体健康视为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身体需要定期的关照与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