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夏小晋 2023-10-09 12:40:11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国君还可以由此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前面讲过,采诗制度由来已久,《诗经》就是官方颁布的采诗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动乱不止,采诗制度荒废。秦代国祚短暂,乐府机构有名无实。汉初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习常肄旧,勉强维持。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增长雄厚,才扩大乐府的规模,行使采诗职能。到了东汉,采诗已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到南朝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为诗体。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在《明诗》之外,另设《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和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下来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不过百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南方民歌的细腻委婉清秀大相异趣,显示出北朝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计5000多首。

所谓“乐府双璧”,就是收录在《乐府诗集》里的乐府民歌中最著名的两大代表作,即《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的合称。

孔雀东南飞(图片来源网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编著的《玉台新咏》一书,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被收入《乐府诗集》。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

诗前有序文交待了事件本末: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而死。焦仲卿听到后,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自尽。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孔雀东南飞》 (节选)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木兰从军(图片来源网络)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作者及产生时代不详。关于木兰身处年代,一种说法在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一种说法是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全诗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木兰诗》 (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