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体诗是指产生于宫廷的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也就是说,宫体诗是一种有特定内容和风格的宫廷文学。狭义的宫体诗,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南朝开国君臣大多是以军功起家的将领,文化不高,品味庸俗,时世的动荡与身份的大起大落,使得他们感慨人生的无常,奢靡艳浮的诗体风格最适应他们的品味。宫体诗开端于宋齐,盛行于梁,于陈成为末流。
陈后主与张丽华(图片来源网络)
陈后主(553年-604年),名陈叔宝,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他即位前两年,北周丞相杨坚废掉了幼帝,改周为隋,是为隋文帝。隋文帝杨坚大举任贤纳谏,减轻赋税,整饬军备,随时准备攻略江南而统一中国。在这种背景下,陈后主竟然不思武务,不理政事,沉溺于奢侈荒淫享受之中,朝庭上下流于逸乐。
陈后主嗜好读书,擅长文墨,当太子时,曾让人把古书中的妙语警策辑录成册,以备他日济世之用。只是后来,警策蒙尘一点都没有用上,而文字笔墨尽用于玩乐游戏。陈叔宝热衷诗文,身边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委以官职。陈后主和他们混在一起,不理政治,天天一起饮酒做诗听曲。陈后主还将十几个才色兼备、通翰墨会诗歌的宫女名为“女学士”。才有余而色不及的,命为“女校书”,供笔墨之职。每次宴会,妃嫔群集,诸妃嫔及女学士、狎客杂坐联吟,互相赠答,飞觞醉月,大多是靡靡的曼词艳语。文思迟缓者则被罚酒,最后选那些写诗写得特别艳丽的,谱上新曲子,令聪慧的宫女们学习新声,按歌度曲。陈后主曾亲作《玉树后庭花》,歌词如下: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后庭花”本是一种花的名,这种花生长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后庭花朵有红白两色,其中开白花的,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本来是乐府民歌中一种情歌的曲子,陈后主便这个曲子填上新词。诗中描写生动传神,结构紧凑照应,景人相互映衬,意象美不胜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宫体诗的最高水平。陈后主虽然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在辞赋上确实有很高的造诣。
陈后主写就此歌,非常得意,特地选了宫女千人进行练习,编舞歌唱。因为歌中有“花开花落不长久”之句,时人认为不祥。但陈后主自认为南朝王气所此,美景自会天长地久。身边佞臣随声附和:自有长江天险在,北方隋军不足为虑。于是歌舞酒宴继续。
《后庭花》诗中歌咏的美人,便是陈后主最为宠幸的张丽华。张丽华出身歌妓,发长七尺,美艳如画,而且聪明善辩,记忆力惊人,深得后主喜爱。国家大事重要启章,后主“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后宫家属犯法,只要向张丽华乞求,无不代为开脱。王公大臣如不听从内旨,也只由张丽华一句话,便即疏斥。因此江东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
589年,隋文帝发兵五十万大举南下,兵锋直指陈朝都城建康。陈后主犹自作乐,对大臣说:“不是我无德,而是江南气数尽了。你们不必多说,我自有计策对付。”
隋兵渡江,如入无人之境。沿江守将,望风尽走。隋军直入建康城门,陈朝的大臣皆作鸟兽散。陈后主的应对计策是什么呢?就是和张丽华、孔贵嫔三个人一起躲进后花园的枯井中。当然,他最后被隋朝大将韩擒虎从井中揪了出来。唐初诗人杨炯曾作诗《胭脂井》讥曰:擒虎戈矛满六宫,春花无树不秋风;仓皇益见多情处,同穴甘心赴井中。
陈后主被俘之后押到北方,隋文帝赦免了他的罪,并给了很厚的赏赐。陈叔宝竟还对隋文帝提出一个要求:“请给我一个官,这样和人集会,就能更好称呼交谈。”隋文帝说:“陈叔宝全无心肝。”隋文帝东巡邙山,后主奉召前往,他在宴会上赋诗道:“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自我请求书写国家祭祀天地典礼的封禅书,隋文帝没有允许。
隋文帝评价后主说:“陈叔宝的失败都与作诗饮酒有关,如果他将作诗饮酒的功夫用在国事上,岂能落此下场!”
陈后主的好日子就象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继位前后不到七年。《玉树后庭花》也被称为“亡国之音”。后人于此典故感诗颇多,最有名的便是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