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热》与华为学习力:企业学习成长的脉络和路径

科技不单仁行 2024-08-01 16:44:33

01

最近电视剧《赤热》刚刚播出,网络上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

《赤热》改编自文学杂志《收获》在2021年年初刊登的长篇小说《月光密码》,讲述了中国通信行业、半导体崛起的历史。

里面一个个情节让人记忆犹新,五卡五待手机、CTO过劳死、公司高管被美国软禁、中国芯造假事件、押注TD-SCDMA中国3G标准,这其实也可以说是华为公司崛起的历史。

那么,从华为成长的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我觉得不是要学习华为的今天,而是要学习华为如何走到今天。

其中,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两点:

1、创始人的格局、使命:

2、强烈学习的意愿和超强的学习力。

02

华为公司在1987年成立,至今30多年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

产品定位期;

市场复制期;

管理规范期;

生态联动期。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过不同阶段的特点,小微企业学习如何研发产品、如何产品定位,在市场复制期学习如何销售推广等等。

但在企业不同成长的阶段,我们都要审视两个核心能力。

第一个是创始人的格局、使命。

在《赤热》电视剧中,男主角为什么做导航芯片?是为了让渔民在海上找到回家的方向。

1994年,任正非在《华为人》报的《胜利祝酒辞》文章中说:

我们一定能生存下去,为中华民族的通信产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经济的发展,带给我们巨大的压力、危机,也带给我们难得的机遇。处在民族通信工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要竭尽全力,在公平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决不退缩、低头。

这就是企业家能够做大的格局和使命感。

第二点是强烈学习的意愿和超强的学习力。

学习这个事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简单在于现在是互联网时代,随便在抖音快手上都能学一招,在哔哩哔哩上能找到世界知名高校哈佛、斯坦福、清华的网课和名人演讲,

复杂是在于,我们向谁学?

03

只找顶尖高手学习

在企业成长突破,坚定自身的战略目标之后,为什么要下血本向顶尖高手学习?

华为的经营业务从交换机的电信行业,一路扩张到云服务、手机、汽车等很多领域,每一个领域一旦定下来,就会请这个领域最厉害的“高人”、“牛人”一步学到位。

为什么要不惜成本的找顶尖高手学习?

在我学习投资和运动、音乐过程中,有很多类似的经历,曾经偷工减料找过很多老师,想着可以节约点成本,但是后来被任老爷子一段话彻底征服了:

“节约是节约不出一个华为公司的。抓住了战略机会,花多少钱都是胜利,抓不住战略机会,不花钱也是死亡”。

为了抓住战略机会,华为从来不会因为价格便宜而选择某位老师,而是不惜代价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找顶尖的高手当老师。

跟最好的老师学,60分也可以;跟差的老师学,100分也没用。

按照学习衰减率,向顶尖高手学习,即使我们悟性差,至少也能学成二流高手;如果老师是三流的,学了可能变得不入流,如果是自学,效果和效率就更低了。

餐饮巨头西贝也经常请咨询公司,创始人贾国龙说:“企业家要知道自己是有局限的,有些东西搞不定,就得花钱去买。我们花钱买原料,买羊肉,其实知识、创意也一样,也需要花钱买。

创意有创意领域的高手,管理有管理领域的高手,企业家就是组合各种资源,组合原料,组合人,组合创意,再把它销售出去,把钱收回来,然后继续循环。”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时间,都知道任何有价值的知识体系,是无法在短期内靠突击学习建立起来。

像我很喜欢运动,刚开始就是买书、买光碟自学,然后是向业余高手请教,但是发现很快就遇到瓶颈了,而且我的手、脚、背都受过伤。

我就开始请专业教练,从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到高尔夫球,我就请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教练,教练给我分析说:

1、没有基本功和套路;

2、发力过猛,过于紧张;

3、急于求成,想一下子追求到顶尖高手的技巧。

然后,我就根据教练建议,首先明确每项运动发力的基本架构,分解练习,制定训练计划,重新梳理自己对目标、结果、时间的正确预期。

这个过程让我正确的学习成长,也避免了受伤,这种思维就开始渗透到我投资和企业经营中,按照我的企业成长模型就是:目标、能力、进度表。

04

找哪类顶尖高手学?

当然,顶尖高手有很多,我们找哪一个学习?

我们来看一下20多年为华为提供服务的咨询顾问有两类:

一类是专职顾问,对策略、方法、流程有深刻的认识;

一类是专业顾问,实际的从业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1998年华为请IBM做顾问的时候,员工看待IBM顾问,也是有倾向性的,他们更喜欢IBM有实践经验的项目人员,认为他们可以很快地把自己的经验用过来,效果明显。

但是对于专职顾问,他们不太喜欢,因为他们认为专职顾问不如实际从业者有实操经验,不能马上产生结果。

这就是我们企业家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每个人的经验都不同,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要各学所长。

实际操盘者的专业顾问,他们对实际情况熟悉,但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一定很深入地理解。

专职顾问,一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比较好,他可以说出来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

我们理解为两个关键点:会做和会说,用我和大家分享过的思维模型:矩阵模式,就能分析的很清楚。

1、会做又会说——万里挑一,IBM、华为、小米公司;

2、会做不会说——专业技术能力强,表达能力弱,系统化复制能力弱;

3、会说不会做——像华为请来做基本法的人大团队;

4、不会说不会做——这种就不用看了。

华为选择IBM作为老师,就是看中IBM董事长带着公司从泥潭中走出来的经验,以及IBM系统化的能力。

05

顾问公司的价值在哪?

在企业家私董会上,我也和企业家沟通过外聘顾问的问题。

他说,自己公司也请了顾问,但是几年过去了,企业没有多大的起色,是什么原因?

这里有个关键的问题:当你没想清楚去何方的时候,再牛的老师也无法给你指路。

当年华为请人大教授起草基本法,人大教授也没有经验,刚开始几稿都没找到方向,在几易其稿后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华为基本法》的样子。

如果企业家从事自身行业十几二十年,都不知道行业下一个增长点在哪?指望外行的顾问、教授指点迷津,他们指的路,你敢走吗?

麦肯锡的咨询方案兵败实达电脑、光明、康佳、联通等公司,华为却不断通过请咨询公司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问题出在哪?

根本原因就在于创始人。

任正非在请咨询公司之前,已经想清楚要把队伍往哪儿带,再借助咨询公司这个“外来的和尚”实现自身思想体系化、目标共识化、路径清晰化。

06

最后总结今天的分享:

1、华为的成功在于创始人的格局和使命,以及对学习的重视。

2、企业家要根据发展阶段,选择顶尖高手或者顾问公司,最好是选择“能说又能做”的老师,如果没有,也可以找两个老师相辅相成。

3、企业在聘请顾问公司的时候,创始人应该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以便顾问公司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长期主义,不仅仅是要有毅力,更要看你是否选择了一件可以持续积累价值的事。

像持续学习和提升学习力,这就是长期主义中可以持续积累价值的事。

这个月6号,华为又将发布新产品,我们看看又可以学到什么?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0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