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企业投资后,才幡然醒悟的宝贵逻辑,都写在这了

科技不单仁行 2024-07-25 19:16:46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不管做什么生意,本质上就是一场玩投资回报的游戏,我们每一个动作都是先付出,获得收益,再把收益投入其中,获取更大的复利。

就像企业的成长,也是在源源不断的再投入中发展壮大。

但是,跟投资不同的是,投资是等着别人来给我们赚钱,但经营者有更大的自主权,是考验我们自己能不能抓住市场和营销的机会、方法。

所以,除了会算账之外,需求预期和资源整合,也是我们在决定投资扩产,扩大规模之前需要认真思考的两点。

这也是很多企业往往在事后,甚至把企业葬送掉才醒悟的地方。

02

那么,什么叫需求预期?

其实,很多同学想要去扩张规模,增加产能的主要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接到了很多询盘和订单,而且,这样的需求好像一直在增加。

但是,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能去满足这些需求。

眼看着这些生意明明到了眼前,都喂到嘴里了,但我产能有限,不得已要放弃,这种感觉比接不到订单还难过。

如果我有更多的设备,更多的产能,是不是就可以把这些订单收入囊中了?这是我们很多经营者扩大规模的初衷。

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清醒过来,不要盯着现在的订单和收入来看,而是站到外面,从“预期”的角度来看需求。

如果扩大规模,我们就要投资非常多的重资产,包括土地、厂房、设备,这些都是一次性的投入,而且马上就要兑现,需要现金流,甚至后面的利润都要提前预支掉。

除了一次性的投资之外,未来还会有整个生产管理运营的成本,无论是人力,还是整个生产流程的质量保证,这种细致的工作都是要持续性的投入,包括我们要准备新来的工人怎么管理,新的设备谁去负责,都是一些具体的、细致的问题。

那么,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要去研究手上的订单,它到底是连续性的订单,还是周期性、阶段性的订单?

就像我们很多新同学刚走进单仁牛商,按照我们所讲解的逻辑和方法逐步接触到互联网、短视频直播,开始全域矩阵营销之后,企业一下子接了很多的询盘和订单进来,老板开心的不得了,马上就盘算着怎么把生意做的更大,是不是可以多建一个厂房。

这个时候,我都会让他们去看看我们的老学员是怎么做的,不要想着一口就能吃成胖子。

因为当我们的生意范围和渠道,从原来只是一个地域的线下渠道,通过网络和流量平台一下子扩展到全国、甚至海外的时候,询盘增加一定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但是,这些询盘和订单可能应用场景众多,并不是每一个我们都能做,即使接到了,我们也要去考察订单的连续性,包括对方的资质和付款情况。

连续性就意味着稳定性,确定性,做生意追求的其实就是确定性,像我们很多老学员现在追求的都是做令人幸福、受人尊重的生意。

我们要去筛选这些询盘和订单,拉长周期,如果是连续性的生意,未来一定会有复购,我们的产品还有提升的空间。

那么,我们现在去扩产、升级才有意义,我未来可以让整个生产成本降下去,能够掌控整个生产节奏,更好的去交付。

但假如这只是一些阶段性订单呢?

它可能交付完就没有后续了。

那我就会有大量的资金被占用,我就不敢接后面的订单了,我的精力就要分出来去关心怎么建厂、怎么管工厂、怎么去保证质量上面,这可能就让你得不偿失了。

03

另外,我们再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去分析。

资源整合的概念就是能为我所用的资源,并不一定非要为我所有。

我们可以站在客户的视角思考一个问题。

客户现在到底是在关心什么,我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是不是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还是在关心,我是不是在别的地方加工生产的?我是不是去组装的?

他有没有强调说,诶,我必须就是要你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每一根螺丝钉都是要你自己敲出来的,我才愿意买你的?

有一些企业可能确实会在乎这一点,因为他怕你规模太小,质量不稳定,但假如我们能够去满足他的需求,能够证明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很适合他,而且质量有保障呢?

那么,客户在意的是结果,还是过程呢?

就像今天的苹果手机一样,苹果自己是不干生产的,所有的生产制造环节都是交给产业链的组装厂去干的,苹果只干研发和品牌销售两件事。

那消费者会因为苹果不是自己亲手造出的产品,就觉得苹果不好吗?

当然不会。

其实不只苹果,今天大部分知名手机品牌几乎没有自己生产的,全是代工,包括小米、华为。

当然,我们这么去做的前提,是我们要有好的供应链资源。

比如说目前在国内,是不是没有人可以帮我们去做部分的组装、加工?他们的能力和质量是不是无法符合我们的要求?

另外,他们的产能是不是饱和的?

如果说因为供应链上没有足够能力的合作商,或者是他们产能饱和,没办法去满足我们对于时间和质量的要求。

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考虑去自己建厂,扩大规模,但如果不是,那为什么不能把这部分交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呢?

做生意,一定是要有相同价值观的伙伴跟我们一起成长,不能一直抱着“对手思维”做生意,谁都是我的敌人,看你赚钱比我亏钱还难受,这种思维永远做不大。

所以,从昨天单仁行讲的财务成本概念,到今天的需求预期、资源整合的三个角度去思考,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我们是不是要投资扩大规模了。

其实,我也特别建议大家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一定得忍住,要冷静,不要觉得我现在有很多订单,我有收入,我就可以贪婪一点,去迷恋规模的拓展,一个劲的要做大。

04

最后,我也额外建议一点,与其把资金放在长周期、重资产的投入上,不如从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入手。

哪两端呢?

产业价值链有个著名的法则就是“微笑法则”。

一个产业当中,价值分配最高的部分一定是在前端的技术研发环节,以及后端的品牌营销环节。

价值最低的部分就是生产制造。

如果我们现在刚刚发展起来,有一定的资金,我们可以尝试去打造出更加高效的产品,保持在技术上的领先性。

同时,我们也必须去关注营销,不仅知道我们的客户现在需要什么,未来还有哪些长周期的需求,我们可以去满足他呢?

在获得更多新客户的同时,也让新客户能够稳定下来,跟我们达成长期合作的稳定关系。

把这两点做到,我们再去思考扩建产能也不迟。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1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