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的独立,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科技不单仁行 2024-07-26 21:16:38

01

昨天晚上,随着上市公司东方甄选的一份公告,以及董宇辉和俞敏洪的发言。

一场中国直播顶流的IP之争告一段落,大主播董宇辉离开了东方甄选,带着与辉同行独立运营。

俞敏洪也成全了董宇辉,作价7658万让董宇辉100%持有了与辉同行的所有股权。

这个价格基本上可以说是贱卖,而且,根据俞敏洪的发言来看,这个钱也是他来安排支付的,与辉同行是完全送给了董宇辉。

我们重新去回顾这件事的开始和结束,我想,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

董宇辉最终和东方甄选分道扬镳的矛盾根源是什么?

董宇辉的独立,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这场IP之争,给我们企业经营者带来了哪些思考?

02

首先,董宇辉和东方甄选分道扬镳的矛盾根源,不是个人恩怨,其实就是“情怀、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冲突。

董宇辉和东方甄选矛盾公开化之前,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

一件是东方甄选团队对于“谁是内容创作”的小作文事件,激发了大众的情绪,引起了“董粉”的不满。

后来又因为东方甄选CEO孙东旭强硬的风格,没有及时在内部处理事件,反而把矛盾引到外部,导致舆论爆发,进而有了今天的局面。

就像俞敏洪昨天在公开信里说到的:“尽管我和宇辉之间的沟通,至今没有任何障碍,但复杂的舆论纷争,加上少数别有用心的力量的引导和造谣,直接导致东方甄选和与辉同行的隔阂。”

舆论排山倒海的压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还有另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问题,也是根源性的问题,就是发生在小作文之前的“2000个董宇辉”的切片事件。

在董宇辉直播爆火之后,东方甄选的团队,直接制造了2000个董宇辉的账号进行内容授权和复制,把董宇辉直播精彩的内容进行切片,分发。

为什么这么做呢?

因为对于东方甄选这家转型直播带货的上市公司来说,这是最符合生意逻辑,也是商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董宇辉是特殊的,他的能力很难复制给另一个主播,这点我们必须要承认。

但是,董宇辉直播带货的内容,本身也是一个成功的高转化模式,它可以通过剪辑、切片分发,反复拿去销售,而且是给其他无数个账号进行分销。

理论上,我们只要扩大触达用户的频次和面积,就可以带来业绩。

那么,把董宇辉一些精彩的直播内容做切片,交给分销商、合作商去批量起号,这就是东方甄选非常现实的商业需求。

对东方甄选来说,董宇辉是头牌主播,但他就一个人,在抖音做了直播,就不可能在天猫,京东这些其他平台去直播。

但分销商没有限制,他们可以把董宇辉的内容营销做深度的挖掘和复制。

对这些分销商和达人来说,他们也乐意干这个事,因为董宇辉的热度、转化率明显要高于普通主播、普通产品。

这就是典型地通过资源整合和再分配,赚取商业模式的持续利润。

但是,董宇辉不同意这么做,为什么?

因为董宇辉不是一个生意人,甚至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带货主播,董宇辉骨子里是一个讲情怀、有理想的读书人。

他能接受的底线,也只是在镜头面前有条件的带货,如果内心不舒服,我就休息不播了。

虽然我们最后看到的是“2000个董宇辉账号转瞬即逝”,但仔细想一想,东方甄选和董宇辉的隔阂可能就此结下了。

主观上,董宇辉不想让自己太过于商业化,他有自己的原则和情怀,但客观上,董宇辉挡住了东方甄选整个组织最简单,也是最现实的商业需求,也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收益。

更是让很多人意识到,董宇辉这个IP即是成功的,也是不可控的。

03

那么,现在董宇辉带着与辉同行独立了,很多人说,他终于自由了,终于不被资本操控了。

但董宇辉真的自由了吗?对他来说,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我认为,并不见得。

因为从一个主播到一个公司的经营者,不只是身份的转变,是整个责任和管理边界的指数级增长。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直播带货就是主播坐在镜头面前聊上几个小时就完了,我们不能刻意贬低个体的超级符号,也不能无视团队的力量。

特别是一个稳定、持续运作的项目,一定是靠一个团队,一套流程、一整个系统去维护支撑的。

我们从俞敏洪的公开信就能看到,俞敏洪到底给了董宇辉什么呢?

从公司品牌的注册、1000多平的办公场所、60个人的成熟团队、售货系统、货盘供应、设备设施,包括研发好的信息系统,与辉同行成立以来的全部利润,全都无偿给了董宇辉。

这些价值早就超出了7658万的估价,因为俞敏洪给的是一套完整、成熟的模式,拿来就能用。

也就是说,董宇辉除了自己的IP真正独立之外,其他所有直播带货的核心环节,特别是供应链全部都是东方甄选的资源在顶着,俞敏洪真的是极其难得的中国好老板了。

如果没有俞敏洪的鼎力支持,我确实难以想象,当董宇辉真的成为了一名创业者、经营者,他要去面对各种诱惑,各种商业里的阴暗算计,还要去从头开始搭建自己的模式、供应链、培养团队。

那么,这个充满理想和情怀的读书人,真的能在更加现实、更加残酷的商业世界里坚持走下去吗?

如果未来产品出了问题,又没有俞敏洪和东方甄选可以挨骂,分担压力了,那么,被捧上神坛的董宇辉,能不能顶住舆论的压力呢?

这些问题只能留给未来去解答。

但如果董宇辉聪明的话,就应该明白,现在的“独立”,是要紧紧抓住东方甄选的一切资源进行有偿的合作,为了未来真正能够独立去做更多的准备。

04

当然,作为一个经营者,我在想,这场IP之争,可能给我们企业经营者带来的一个最大启示就是:

如果要给公司找个IP,还是让老板亲自来吧。

其实,在跟很多企业去梳理全域矩阵营销的IP逻辑的时候,我就特别强调了一点:

公司花资源去搭建各种账号,让团队去运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公司的品牌和产品,匹配我们想要的精准客户流量,通过内容的专业营销,把顾客给带回来,不是让大家去当网红的。

如果变成了个人IP的秀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说这个账号做好了,跟个人没关系,那就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

如果做好了,那人家是不是可以自己出去变现了呢?会不会跟公司发生矛盾呢?

董宇辉都发生过问题,谁敢保证这样的事在你身边不可能呢?

所以,如果一定要用个人IP的方式去宣传公司品牌,最好的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就是让老板亲自下场。

因为只有老板才能代表整个公司,即使公司这艘大船未来要沉了,所有人都可以提前下船,只有老板下不了。

当然,视播时代的全域矩阵营销,并不只有个人IP这一种形式,它的“道”在于今天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算法机制、标签匹配、内容营销。

在这个“道”之下,还有不同的“术”。

我们可以根据产业、行业、业务、品类、品牌、产品、场景、客户服务案例,当然也包括创业经历、管理制度、品牌文化,分别去搭建不同领域的帐号。

并且,这些帐号都可以通过文思子牙这样的专业营销AI去生成独特的内容,管控整个运营流程。

个人可能会犯错误,会摸不准内容到底好不好,但是,经过了近百年来营销大师的训练,以及大量训练的AI,它的精准度、专业性一定是高于普通人的。

如果企业再把公司的业务和产品卖点,进一步输入给AI进行回归训练,它就可以像一位营销专家一样理解公司的业务和产品,根据不同帐号的定位,给出专业的营销内容,自然也就避免了类似的风险和问题。

当然,当视播时代能够把一个人的能力不断放大的时候,公司也需要去思考自己的模式,自己的管理方法有没有跟上这个时代。

个人要成长,团队要成长,公司和领导者,我们也要去成长。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0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