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前沿的科技公司,会在营销上遇到什么问题?

科技不单仁行 2024-07-28 19:24:34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前不久,受戴尔的邀请,我带着单仁牛商的专家团队去到惠州,走访了戴尔华南重要的合作商—商红信息,跟他们的团队做了一次比较深入的沟通交流。

商红信息是一家专门提供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当然,我们通俗点来说,他们就是帮助各类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当中的软硬件问题,比如说服务器的搭建、数据的存储、计算,网络安全等等。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很高端,很硬核?那我们为什么会讲到商红?

一方面,我们可以透过商红所处的领域和自身业务的发展,来看看市场发生的一些变化。

另一方面,就是我曾经讲过的,即使是那些看起来非常前沿的科技公司,他同样需要营销,需要把产品卖出去。

我们来看看这样技术含量很高的科技公司、IT服务商会在营销上遇到什么难题。

02

商红算得上是一家比较年轻的公司,2013年成立,整个公司从团队到管理层都很年轻,很多90后、00后的小伙伴。

虽然年轻,但商红成长速度很快,今年差不多做到10个亿的规模,也是戴尔、深信服、联想、华为这些厂商的合作伙伴,特别是戴尔。

商红的同学跟我说,他们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过一个阶段的变化,企业就有相应的增长。

第一个阶段就是单纯的卖产品,找客户。

这个阶段我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就去代理行业内顶级厂商的爆品,找到B端客户,把硬件产品卖给他们,这就有点像华为一开始卖别人的交换机一样。

第二个阶段就是标准化和流程化。

开始打造企业自身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这个阶段就是从外部转移到内部,统一员工的意识和行为标准,逐步去提高用户的体验,这也是塑造品牌的内在核心。

第三个阶段就是形成解决方案。

把软硬件产品,包括售前、售中、售后的流程和特色进行分类和整合,针对不同项目或者是不同行业,形成一个完整的、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什么意思呢?

产品我可能是用各大顶级厂商的,但我知道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在哪些地方用什么产品,怎么搭建最合适,或者是成本更低。

反正你有什么需求,我就针对这个需求链接厂商资源,配合我的服务和技术进行落地,形成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第四个阶段就是侧重服务。

商红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服务公司,逻辑也很简单,因为产品可能是一次性的,但服务是持续性,具有订阅制的特点,在保证复购的同时,好的服务同样能够带来溢价。

这也是今天的一个趋势,“产品服务化、服务产品化”。

这四点值得大家参考,同样,透过商红对市场趋势的跟踪,我们也能看到今天企业数字化的需求变化。

商红的同学告诉我,这几年,新能源行业、新材料、智能装备这些高端制造业的数字化需求增长很快,产业的投入力度也很大,越是新兴的企业,越重视自己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能力。

同时,教科研机构对于部署计算和存储设备的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对于基础教育的数据在线化。

当然,即使是今天顶尖的科技公司,也需要营销。

商红过去吃到了品牌厂商和搜索的红利,但今天随着业务的深耕,以及营销风口的转变,他们开始寻求在短视频直播中获得新客户,当然,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03

商红的同学问我,自己有流量的视频,询盘不高;有询盘的视频,流量又不高,这是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做直播的时候,转化也感觉特别困难,有什么值得优化的地方?

其实,我认为这种情况很正常,这就像没人喜欢看广告一样,大家都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段子,不管是在任何平台,都是如此,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特别是当平台知道你是一家企业,你来我这里是想要做生意的时候,这种分裂的情况就会更严重。

商红已经算做的不错了,他们孵化出了一个很有潜力的IP,他们的团队有今天年轻人所讲的网感,会蹭热点,有“合集”的概念,这其实已经超过我们很多企业了。

但他们也有点迷茫,迷茫未来的营销方向,未来我还要做什么内容?

那么,我的建议是什么呢?

首先,明确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做流量,还是做转化?

当然,企业的核心目的基本上都要做转化,没有结果的商业,那是耍流氓。

那我就不用藏着掖着,我就用企业去做蓝V号,我要去告诉别人我是谁?我服务谁?我有什么产品和解决方案?好在哪里?为什么你要选我?我们的团队的服务能力怎么样?

通过免费和付费加热的方式,去筛选精准客户。

当然,蓝V号的流量差是正常的,特别是行业比较小众,或者是大部分人听不懂的行业,流量更差。

但没关系,我可以去搭建矩阵,还可以跨平台。

蓝V号是我矩阵的核心,我可以从IP、品牌、产品、场景、行业、产业各种角度出发去建设账号,流量帐号也可以,中间并不冲突。

我难道不能针对新能源企业的数字化、或者是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做个账号或者合集聊聊相关的话题?

但是,最后我要回到企业,回到品牌,回到我想打的那个关键词身上,把流量引回来。

引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我的内容、关键词、评论、主页上,但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企业或者品牌关键词身上,而不是只知道这个账号就结束了,这样对转化才有意义。

当然,在准备内容的时候,我们肯定不是干巴巴的讲专业知识,一定要学会借助于跟我们有关的热点,切入到用户具体的场景,做深度挖掘。

因为人的大脑其实很懒惰,我们大脑习惯于过滤掉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信息,只有跟我有关,对我有价值的信息才会通过脑细胞形成大脑记忆。

我们在设计内容的时候,更要侧重于与用户熟悉的场景、真实的需求、感兴趣的热点,熟悉的东西会让消费者心智放松,做出舒服、自然的判断,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我想我们就能做出非常多有价值的内容和账号了。

用户为什么会记住我,选择我?

无非就是他看见我的次数多了,他有需求恰好被我捕捉到了。

其次,关于直播转化难的问题,这也是一个B端企业的普遍问题。

我问了商红的同学,他们的客单价比较高,我是建议客单价比较高的企业,开直播就别把价格挂出来把别人吓跑了。

可以考虑做留单类的直播,把感兴趣的客户信息留下来;或者是分出一个产品手册,把一部分有价值的知识或者案例,凝聚成一个小产品低价卖给客户。

同样,在内容形式上,我们可以考虑几点:

1、热点类直播,我可能某个热点跟我的业务、账号定位有关,我可以开直播聊一聊,或者是我某个短视频突然爆了,我也可以针对这个视频内容开个直播聊一聊。

2、背书类直播,我可以整合我的资源,让我的合作商派人来配合我直播,特别是大众和行业内都知名的品牌。对于商红来说,他这部分资源其实非常充沛,有戴尔这样的知名厂商。

3、场景类直播,比如说我把直播间放在服务的场景、产品工作的场景,这种就是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04

当然,短视频和直播都还有各种新的玩法值得我们探索和尝试。

但企业营销的一个基础逻辑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不管在哪个平台,我们都从品类出发,跟需求结合,与场景结合,从各种角度跟用户产生接触,从而反复传播,形成对用户记忆的机会,这是品牌存活的根基。

再然后,我们以品牌为基础,深挖用户需求,特别是精准用户的即时性需求解决方案和周期性需求的解决方案。

当然,我们也不要忘记使用效率工具,尽可能用文思字牙这样的营销型AI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结果。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0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