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质疑、反驳...什么才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科技不单仁行 2024-07-21 20:26:39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作为领导者,我们避免不了在日常经营中跟团队沟通交流,去做出一些至关重要的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的暗示自己,任何涉及企业经营的决策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付出,一个重要决策可能牵一发动全身,我不是一个人,我得照顾到公司的发展,得照顾到所有人。

所以,我得谨慎,我得对任何事物抱有批判的心态。

这种心态当然没有错,但是,对于批判性思维本身,我们很多时候还缺乏了解。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话题。

02

批判性思维,可以简单概括成一句话:

遇事先质疑,再相信,再做决定。

我们为什么需要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呢?

因为领导者很难,而且也不应该事无巨细的事必躬亲。

当然,在公司小的时候,我们管理起来很容易,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业务和成员的扩张会让管理难度呈现出“环形扩散”。

我们要处理的事物不是直线增长,而是直径增长,这个直径所涵盖的圆都是我们要处理的各种事物,事无巨细只会把自己给累死,让所有人等着老板发话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进行决策的方式也会发生转变,刚开始,是自己对业务的熟悉情况,通过个人渠道看到、听到的信息进行决策。

但公司做大了,就会变成会议,通过内部或者外部的报告收集信息,进行讨论决策,所以,很多老板公司一大,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被会议抢走了。

为什么要开这么多的会?

因为会议里,我们要确认这些看到、听到的信息真的全面吗?真实吗?

这些报告的重点在哪?他们描述的美好未来,到底是给我们画的饼,还是真的让公司有利可图呢?

这个时候,领导者就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对自己获取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判断。

当然,有的非学院派出身的领导者可能会不服气了:“你们这些人天天搞一大堆高级名词,我们从基层拼杀出来的,自然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不需要你们这些花里胡哨的思维方式。”

诚然,有时候,学院派的思维模型并不如实践干出来的经验或者是直觉那么好使。

但是,它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些纯粹诞生于实践,没有被归纳、总结的经验,无法成为系统。

你可能自己用着顺手,但是没法教给别人用。

一个能够走的远的企业,必然不能只有老板一个能人。

而一个好的企业家,必然是可以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团队,激发团队的创新力、沟通能力,进一步打造一个有强大解决问题能力的团队。

所以,我们需要系统的方法论,而批判性思维就是我们经常需要用到的一项法宝。

03

当然,很多人自诩了解批判性思维,但又不约而同的在实际使用中陷入一些误区。

哪些误区呢?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的区别。

强者和弱者的一个行为上的区别,就在于面对问题表现出的那种态度。

这一点不光是领导者,包括团队成员也经常存在。

弱者在面对质疑的时候,会本能性的进入自我保护状态,会张牙舞爪的捍卫自己的阵地,你可能话还没说完,对方马上就反驳,用质疑来捍卫自己的观点。

这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把一切问题又反射回来。

但是,强者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不光不会惊慌,反而会兴奋。

因为不断的有人来挑战自己,才能让自己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强。

强势批判性思维,是能够听完别人所说的话,了解他的主张和逻辑,敢于对一切主张,包括自己的过去提出挑战。

第二,不要沉溺在无止境的质疑中无法自拔。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要为了质疑而质疑,而且不要拿钻牛角尖的态度来质疑,抓着一件小事翻来覆去的问题,陷入到无休止的质疑之中,那是抬杠的杠精。

第三、只停留在质疑阶段。

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不是批判问题本身,也不是质疑他人,而是通过批判来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帮助自己和他人做出更好的判断。

核心在于判断,所以,永远牢记用“问题导向”主导自己的思维。

04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日常经营和生活中,注意关注以下几点开始:

第一,面对我们获取的信息,记得提一些基本的问题:

这些信息和数据从哪来的?目的是什么?对谁会有帮助?有没有完整的解决问题的后续方案?

弄明白这几个问题,是让我们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洞悉相关方的利益纠葛,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并且,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提出问题的前提,最好是带上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要学会找到观点中的基本假设,对源头进行质疑。

也就是话要从头说起,一个观点的基本假设,就是这个观点的“头”。

比如有些老板在跟我聊的时候,经常会说我的产品是最好的,是我花了多久时间,投入多少资源才研发出来的,但是行业内一直在打价格战,对手用更便宜、质量更差的产品跟我竞争,导致我卖的不好。

但我们的产品真的做到最好了吗?我们的产品真的是因为价格战才卖的不好的吗?我们在营销推广上用对方法了吗?

第三,我们要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中混杂着各种事实和观点,而养成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分辨事实和观点的差别。

事实可以被证明,因为它真实存在,但观点是人们认为对事实存在的解释。

举个例子,比如我说螺丝椒辣,请问这是事实还是观点?

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事实,但其实它是观点。

那什么是事实呢?

螺丝椒的辣度一般在1000~5000 SHU(斯科维尔:辣度单位)之间,这才是事实。

至于螺丝椒到底辣不辣?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证明对方说错了。

第四,避免靠直觉决策。

人的决策模式可以分为“快决策”和“慢决策”两种。

快决策就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决策,慢决策是需要主动控制,进行有意识的决策。

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很有限,不去特意训练的话,我们的大脑天然具有一种惰性,不愿意过多的进行思考。

在这种惰性的作用下,依赖直觉的快决策模式,其实是人们决策和行为的真正主宰。

但这样的决策往往不理性、带有偏见性。

想要真正培养批判性思维,要尽可能避免直觉抉择,多动动脑子,让自己思考起来。

05

最后,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感悟。

一直以来,不管是跟企业家的交流,或者是单仁行里,我去讲解有用的思维模型的时候,我都会都讲到这些思维模型的局限性。

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存在思考上的路径依赖,我们往往会按着自己的本能和经验进行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本能到底有没有符合我们认可的思维模型。

所以,学习任何思维模型的目的,不在于毕其功于一役的改变自己大脑的思考方式,而是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思考。

批判性思维带给我的影响,就是在于提醒自己要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

我们要学会推翻事物,特别是勇于推翻自己曾经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和旧认知,也要总结曾经正确的经验,看到新事物存在的局限性,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固不禁之用兵之害者,则不能禁之用兵之力。

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害方面,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这时候出兵,胜算是很低的。

在经营决策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只是了解事物的某一方面,那么做出的决策就必定会产生偏差。

批判性思维所提倡的“质疑”,就是让我们敢于往前迈出一步,看向那个曾经被我们忽视的另一面。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0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