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野梅空自落,山鸟暗知春。
——【宋】赵崇嶓《元日云安道》
无人问津的野梅独自飘零,而深居山间的鸟儿却在寂静中感知到春天的到来。梅的孤绝与鸟的灵性相映,就像是隐者与自然的默契,无需钟鼓笙箫,天地自有暗语,心若澄明,枯枝落蕊亦成春信,真是饶有禅趣啊。
02
何当听夜雪,暖酒夜炉红。
——【宋】张耒《索莫》
何时能静坐在漫漫长夜里倾听雪花落地的细语,温一壶暖酒映照炉火红光,那是冬夜里的诗意与温暖。如此冬夜愿景,藏着白居易“晚来天欲雪”的余韵。寒夜最宜煨酒谈心,炉火跃动处,照见的不仅是暖意,更是文人骨子里的诗意栖居,这等闲适之愿,恰是尘世最奢侈的清欢。
03
石鼎煮春茶,瑶杯斟紫霞。
——【元】叶颙《野客清欢三首》
用古朴的石鼎烹煮早春的新茶,以晶莹如玉的杯子满斟宛如紫色霞光的茶汤,此乃独酌山野之间,品味生活的淡雅与高洁。山野清趣炼成仙家气象,妙在“石鼎”对“瑶杯”的雅俗交融。陆羽《茶经》的烟火气在此升华为云端饮露的逍遥,这般以俗入雅的笔法,堪称野客的清高宣言。

04
清风三亩宅,白日一床书。
——【宋】翁卷《赠滕处士》
于三亩方宅之内,唯有清风徐徐,阳光洒落,一位隐士静卧床榻,手握一本好书,这是对精神世界的丰富描绘,也是对简朴生活极致之美的向往。翁卷写隐士生涯,深得陶潜“衡门栖迟”的真味。清风翻书页,白日照懒身,这般慵懒却不颓唐的意态,恰是宋人对“闲适”的最高定义。
05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
——【唐】李白《春景》
何人懂得隐者深意?他早已惯看山花烂漫,山鸟往还。并从中寻觅生活的乐趣和自然的真谛。李太白设问而不求答,如空谷自其回响。幽人幽意不在孤高,恰在这“惯看”二字,当山鸟山花成了日常,便是心与自然同频的证道,这般境界,非王维辋川居者不能体悟。
06
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
——【唐】朱庆馀《归故园》
竹间小径自有清风扫洒,柴扉无事终日紧闭。朱庆馀写山居之趣,以风为仆、以闲为锁。这般天然去雕饰的生活,大有庄子“虚室生白”的哲思。柴门紧闭,心门洞开,意境清寂而通透。

07
明日杏园应烂熳,但须期约看花人。
——【宋】曾巩《正月六日雪霁》
料想明日杏园定是繁花似锦,只需约定赏花知己同往,如此便好。不写花开而写期约,妙在将期待酿成诗意。欧阳修“曾是洛阳花下客”的感慨,在此化作更温情的邀约。最美的不是花开,是有人共看花开的笃定,这般人间暖意,最是难得。
08
晓来山鸟散,雨过杏花稀。
——【唐】姚合《山中述怀》
清晨时分,山中的鸟儿四散而去,雨水洗过的杏花也渐渐稀疏,雨后初晴、生机盎然又略带寂寥的春日景象,零落疏淡。姚合捕捉山居晨景,深得王维“空山新雨后”的留白之妙。鸟散花稀本是凋零,诗人却品出空灵。热闹褪去后的清寂,恰似水墨画的余白,藏着无尽禅机。
09
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南北朝】沈约《泛永康江诗》
山峦的光影浮动在水面,春意盎然,竟敢于寒冷尚未消退之际率先到来,春意势不可挡冲破余寒降临。以“浮”“犯”二字活化春讯,何等灵动!有点像谢灵运山水诗的南朝遗韵,自然万物皆有跋涉的勇气,山光敢渡水,春色敢破寒,这般生命意志,令人神往。

10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宋】释怀深《退步》
世间万般不及退隐者,如孤云野鹤般自在无拘。这样的生命状态,才是最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孤云野鹤不仅是意象,更是精神图腾,当世人竞逐功名时,真正的自由,藏在“退步”二字里的智慧转身,何等透彻,奈何很多人不自知。
11
腊月三山雪,梅花一路诗。
——【宋】戴复古《送彭司户之官三山》
腊月里三山覆雪,寒梅绽放处尽是诗行。古以雪衬梅,恰似王维“雪中芭蕉”的写意手法。风雪载途时,梅花偏作凌寒书简。天地素笺上,点点红萼便是最孤傲的墨痕,这般将苦寒炼成风骨的笔意,何等清绝。
12
惟有疏梅月,临窗映一枝。
——【明】郑学醇《宿永泰寺》
唯有那疏影横斜的梅枝与皎洁明亮的月色相互辉映,透过窗户静静地投下一枝清雅的剪影。郑学醇取景如截取宋人扇面小品,妙在“映一枝”的节制。宋代林逋“疏影横斜”的意境在此更添孤峭,不须满树繁花,但借明月三分,夜深人静中寄寓了淡泊高洁的禅意。

13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宋】张道洽《瓶梅》
寒冷的水中插着一束早春的梅花,尽管被置于瓶中,其清新香气依旧如在山间小溪旁般浓郁不减。张道洽写瓶梅,暗合龚自珍“病梅馆记”的反讽。这哪里是咏梅?分明是借花写文人被世情所困却不改初心的倔强,悲欣交集。
14
日暮春山绿,我心清且微。
——【唐】储光羲《寻徐山人遇马舍人》
当夕阳西下,春天的山峦披上了翠绿新装,此刻我的心境也变得清澈而微妙,恬淡而宁静。此句深得陶谢山水诗真髓。山色浸染心绪的刹那,恰似禅宗“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的顿悟。当物我界限消融时,一抹春绿便可照见性灵本真,意境空明如镜。
15
春色无多,开到蔷薇,落尽梨花。
——【元】张可久《双调·折桂令》
春光短暂,待蔷薇盛开时,梨花早已凋零殆尽。张小山捕捉春光的接力更迭,如观郭熙《早春图》卷轴渐展。梨花的清冷与蔷薇的秾艳交替间,藏着道家“方生方死”的轮回观。

16
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
——【清】吴伟业《意难忘·山家》
经霜后的橘子甘甜饱满,雨前采摘的茶叶尤为清香宜人,这两样自然恩赐的味道,都是山居生活中清雅至极的享受。以节气入诗,暗藏陆羽《茶经》的饮馔美学。霜凝橘甜,雨润茶香,看似写物产,实则在时间刻度里品咂天地馈赠,慢生活的真谛,尽在这“等”字的功夫里。
17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宋】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旅途中难以察觉时光流转,却在不经意间发现,春意已然悄然攀上娇嫩的小桃枝头,令人惊叹生命的盎然与岁月的匆匆。赵鼎写时空错位的惊觉,正如杜审言“偏惊物候新”的漂泊者视角。春色总在蓦然回首处偷袭游子,最锋利的乡愁,原是枝头一粒猝不及防的绯红。
18
闲行观止水,静坐看归云。
——【宋】邵雍《答会计杜孝锡寺丞见赠》
悠然漫步于湖畔观赏平静如镜的水面,静坐冥想时凝视天空中悠悠归去的白云,这是诗人以悠闲自在的心态品味生活的宁静致远。闲步时凝视静水,独坐时眺望归云。此语如老僧入定,深得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理学三昧。水止鉴天,云归喻道,这般将宇宙玄机化入日常功课的修为,堪称宋代理趣诗的典范。

19
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宋】汪元量《一剪梅·怀旧》
自从分别天涯两隔,想寄梅花传情,又恐其凋零于长途无法送达,更添离愁。聪明的诗人翻转陆凯“折梅逢驿使”的典故,道尽乱世离人的矛盾。南朝《西洲曲》的浪漫,在此化作欲说还休的苦涩,梅花纵能越千山,到底载不动许多愁。
20
阶前山茶花,落英何其多。
——【明】归子慕《庚子正月吴子往见过同访高存之于漆湖》
门前台阶边上的山茶树花朵繁盛,但飘零满地的花瓣又何其众多,借由这一幕春华秋实的生命常态,抒发对世事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归子慕以浅语写深哀,似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的晚岁回响。山茶本有傲冬之志,却终成春泥,盛极而衰的宿命,在阶前上演得何其壮烈,直教人想起李商隐的夕阳绝唱。
21
戴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
——【元】马致远《四块玉·叹世三首》
头戴野花,手提村酿,将凡尘俗世中的种种烦恼拒于心门之外,让人心境澄明,悠然自得。烦忧怎能侵扰心间?屈子“纫秋兰以为佩”的高洁,在此化作田舍郎的憨态——当心灵与草木同醉时,便自成抵御尘嚣的铠甲,这般野趣,直接追逼《击壤歌》古风。

22
此身天地一虚舟,何处江山不自由。
——【明】陈献章《舫子》
将自身比作浩渺天地间的一叶轻舟,任意漂流在广阔无垠的山水之间,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那无比自在的灵魂释放与心灵的无拘无束。化用苏轼“纵一苇之所如”的意象,更添禅门机锋。虚舟不系,既暗合庄子“泛若不系之舟”的逍遥,又藏着佛家“空”的智慧,无所驻处,方是自由真谛。
23
半篙春水一蓑烟,抱月怀中枕斗眠。
——【宋】黄春伯《绝句》
驾一叶扁舟荡漾在半篙春水之上,披一身蓑衣行走在烟雨朦胧之中,怀抱一轮皎洁明月入睡,以北斗为枕,诗人的生活情境如画般诗意盎然,超脱心境。黄春伯写渔隐,竟将天地铺成卧榻。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疏狂,在此升华为宇宙级别的浪漫,以星河为被,江湖为席,这般放达,多少有点像谪仙手笔。
24
围坐红泥小火炉,煮酒谈今夕。
——【清】潘榕《卜算子·寒夜围炉》
众人围坐在温暖的红泥小火炉边,煮酒热茶,谈论着当下的生活点滴,这一幕画面既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又洋溢着浓郁的人情味,温馨而宜人。恰是白居易“晚来天欲雪”的清代镜像。炉火映照的不仅是脸庞,更是文人代代相传的围炉夜话传统,在火苗哔剥声中,诗酒穿越千年依然滚烫。

25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宋】辛弃疾《临江仙·和前韵》
但求悠闲度过此生,秋夜酒杯盛满清露,寒夜诗句如裁冰屑。这种悠然自得、随性洒脱的生活方式尽显文人墨客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稼轩将诗意生活炼成三昧真火。“吸露”喻高洁,“裁冰”喻苦吟,看似逍遥的宣言里,藏着英雄失路的孤愤,以冰雪浇块垒,方知醉里挑灯看剑的滋味。
26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唐】白居易《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
修行之人内心已达至无欢喜也无忧虑的境界,犹如流云般自如舒卷,逍遥自在。乐天晚岁诗中的云,是其毕生求得的答案。陶潜“云无心以出岫”的归去来辞,它还更加通透的禅悟。当修行者皆如云气一样自然,便勘破了宦海沉浮的执念。
27
晚树拂檐风脱翠,夜滩当户月和流。
——【唐】吴融《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
晚风拂树翠叶扫檐,夜滩映月清辉随波。如此生动地写山居暮色,深得王维“空翠湿人衣”的湿漉漉意境。风脱翠、月和流,动词用得奇险。自然在檐角门扉上演的皮影戏,原是诗人与万物同频的证道录。

28
马如龙,车似水,恣遨游。
曲江春酒,杏花十里锦云稠。
——【明】陈霆《水调歌头·题杏园春色卷》
车马如龙似水流,纵情游赏。曲江畔春酒醉人,十里杏花如锦绣云霞。陈霆重现盛唐游春气象,却比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更秾丽。杏云、酒旗、车马,拼贴出晚明版的《清明上河图》,繁华深处尽是末世狂欢的谶语。
29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宋】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我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时节,伴随着窗外稀稀落落的雨声,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陈与义将漂泊感注入纸页与雨丝,恰似李商隐“红楼隔雨相望冷”的时空折叠术。最蚀骨的乡愁,原是穿过重重诗行,在某个雨夜听见故园花开的声音。
30
浮生春梦,难得是欢娱,
休要劝,不须辞,醉便花间卧。
——【宋】朱敦儒《蓦山溪》
浮生若春梦,欢愉最难得。莫劝酒,莫推辞,醉倒花丛便是归宿。朱敦儒此语,道破南渡词人的集体无意识。太白“但愿长醉不愿醒”的狂态,在此化作更颓唐的放浪。当山河破碎时,花间醉卧何尝不是另一种选择。

31
云片飞飞,花枝朵朵,光阴且向闲中过。
——【宋】张抡《踏莎行》
天空中飘逸的白云片片,繁花盛开的枝头花朵朵,时光就在这样的闲适恬静中悠悠流逝。以云花为沙漏,丈量陶渊明“虚室有余闲”的真意。飞云不系,花开有时,唯有闲者能捕捉时光的纹理,着实妙不可言。
32
一微尘里三千界,半刹那间八万春。
——【宋】释心月《沈兼签记梦》
一粒微尘蕴含三千世界,半瞬光阴掠过八万春秋。释心月此偈,直追《华严经》芥子纳须弥的宇宙观。将时空压缩折叠的禅机,就像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诗意先声,当觉悟者洞悉物我同构时,刹那即永恒。
33
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
——【元】张可久《殿前欢·次酸斋韵》
无论是白云悠然往来,还是青山永恒屹立,面对这自然美景,诗人在对酌美酒之际,不禁心胸开阔,满心欢喜,满是向往自由生活的豁达情怀。张小山此句,深得杨慎“青山依旧在”的苍莽。云去云来间,青山是唯一的永恒见证者。与其追逐无常世相,不如与亘古山灵对酌,这般超脱,可以与赤壁舟中的苏子相媲美。

34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宋】陆游《乌夜啼》
一夜没有更声来打扰,不染半点尘埃,只是在枕头上静静地听初夏的蝉鸣。放翁晚岁诗中的蝉,非骆宾王“露重飞难进”的困蝉,而是滤尽尘埃的清音。心远地自偏的意境里,蝉鸣不再是躁响,反成检验心境的试金石。听得蝉声而不烦,方是真隐士。
35
但去时斋,闲时讲,坐时茶。
——【元】明本《行香子》
不论是离去时的虔诚斋戒,还是闲暇时的论经讲解,亦或是静坐品茗之时,皆浸润着一种平静而深沉的精神追求。日常无非斋戒、清谈、品茶三事。明本禅师将修行化入生活琐细,恰是赵州“吃茶去”的机锋延续。斋戒炼身,清谈炼心,茶汤炼性。三味真火煅烧出的,不是枯禅,而是活色生香的平常心道。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