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宋·李觏《乡思》
人们常说,落日沉没之处便是天涯,可纵使极目远眺到天涯尽头,依然望不见我的故乡。以落日与天涯为意象,道出漂泊游子与故乡之间遥不可及的阻隔。看似写景,实则写情,天涯再远终有尽头,而思乡之愁却无边际。
0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就要进入了白露节气了,大抵天气也慢慢寒冷了,身在长安的我啊,还是思乡念着故乡里的最明亮的月色。杜甫在战乱中与弟弟离散,借自然之景抒写深沉的思念。露白月明本来就是寻常之事,却因“故乡”二字染上孤寂与温情。
03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秋之夜,人人举头望月,却不知那绵长的秋日愁思,会悄然落在谁的心头。诗人以问句作结,将个人情思化为普世之叹。十五了,月尚且有圆的时候,人却漂泊天涯,秋思如轻羽,飘零无处寄,任那清辉默默映照人间离愁。

04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团圆时,家家灯火可亲,诗人却独宿异乡驿站,与故乡相隔万里。一“尽”一“未”,对比强烈,道尽岁月无情与归期无望的苍凉与无力感。长夜漫漫,羁旅之思与寒灯相伴,情难自抑,此句堪称天涯孤客的千古绝唱。
05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唐·高适《塞上听吹笛》
借问那饱含离情的《梅花落》的曲调飘向何方?一夜风吹,仿佛你梅花一样飘落散遍关山。戍守边塞,本来就寒苦孤寂,听了一夜忧伤的笛声而更加思乡了,这思乡的愁绪啊,愈冷愈清,愈远愈浓。
06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饮一杯浊酒,遥想万里之外的家乡;然眼前战功未立半寸,不敢做归去的打算,归期遥遥期。范仲淹驻守西北,笔下尽显将士男儿的矛盾心绪。作为将帅,家国重任之重大;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却是日夜思归。酒入愁肠,和着血泪与塞外风霜,在月下长叹。

07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离乡多年,今日再归来时,故乡旧人旧事多已多有变迁。诗人以白描手法,写尽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年少离家,暮年方归,乡音未改,却成孩童里的陌生客人,一句“半消磨”,道尽时光无情与人生无常。
08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杜鹃声声啼鸣,每一声都令人肝肠寸断;阳春三月,更叫人思念蜀地故土(三巴)。李白流落江南,闻杜鹃哀鸣而触乡愁。句中巧用数字叠加(一、三)与地名双关,音节回环,愁思亦随之层层递进,怎不叫人深感苦寂呢
09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王安石变法途中泊船瓜洲,见春景而生退意。“绿”字化静为动,生机中暗藏急切;末句一问,是政治抱负与故园情怀的挣扎,亦是所有游子落叶归根的心声。

10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我乃漂泊天涯的游子,一路风尘,已经感到十分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更是加深了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苏轼夜宿燕子楼,梦醒后顿感人生如寄。“望断”二字,写尽羁旅之疲与归心之切,山河远阔,故园料想只能在魂梦深处了。
11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随驾塞外,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更声迭起,搅碎他思乡心绪,如此恶劣的环境,且怕连归梦也难以成真。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大抵在这风雪之夜,因思乡而愁肠百转的人何止是这位贵胄公子,更多的是征人吧。
12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夕阳沉落,那个因思乡而肝肠寸断的游子仍在漂泊天涯。此句为元曲秋思之冠,以简淡之笔勾画苍茫意境。落日、天涯、断肠人,寥寥数语,写尽秋日萧瑟与人生孤旅,堪称“秋思之祖”。

13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唐·岑参《春梦》
不知不觉地沉沉入梦,在梦中只用了片刻工夫,就已经走完数千里的路程到达江南了。以梦写思,虚实相生。现实中关山难越,唯梦中可瞬归故里。梦短情长,醒后惆怅不已。故乡,对于旁人来说也许不美,但是那一方山水,永远美丽着“我”的梦。
14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唐·卢照邻《昭君怨·合殿恩中绝》
我愿追随那南归的秋雁,一年一度的回家看看,轻轻问一声:我的故乡,可是别来无恙。诗人借昭君之口,抒自身流落之苦。雁有归期,人无返日,“愿逐”二字是痴想,更是绝望中的希冀。秋雁尚能自在来去,人却困于命运,不得自由的无奈,谁堪承受。
15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唐·曹松《南海旅次》
长年郁结在心中的对故乡的思念,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年年春天一到,便被催发开来。羁旅的诗人,以花喻心,写尽归思的压抑与无可奈何。春日本该欢欣,于游子而已言却成了煎熬,恨不能如武元衡一样“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抬头望见明月皎洁,低头不禁思念故乡。明白如话,以童谣般的语言,写出普天下世人的乡愁,此句已成中华文化中思乡的特定符号。故乡与亲人,永远是我们这个民族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17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魏晋·王赞《杂诗》
人总是眷恋故土,正如离巢的鸟儿飞到异地也会思念自己栖身过的老树林。以客鸟自喻,直抒胸臆。魏晋乱世,漂泊成然是常态,乡愁亦成文人士大夫共同的精神归宿。鸟归林,人归乡,皆是生命最本真的渴望。
18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日暮时分,崔颢登黄鹤楼,极目远眺,故乡在何处?看着江上烟波浩渺,叹息仙迹缥缈,更叹自身如孤舟无依,愁绪随之弥漫真让人愁肠百结。

19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岑参戍边途中与回京述职的使者在马上匆匆相逢,可惜无纸笔写信,托你为我捎一句口信,说我一切平安。离乡愈远,牵挂愈深,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一一道尽,情急之下唯“平安”二字值千金,也算是平淡中见深情。
20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走着走着,觉得擦肩而过的人,口音渐渐地与家乡的不同了,让人恼恨的是,偏偏那黄莺啼声与故乡的一样,无故凭添蚀骨的乡愁。
21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唐·佚名《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家乡那一树树的梨花,还有那映在溪中的明月,也不知道如此美景,今夜是谁在欣赏。梨月依旧,但山河易主,三分的甜蜜里,竟裹着七分的苍凉。此时的游子在他乡遥想故土,何其怅然若失。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