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海棠未收,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宋】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在韶华易逝的感喟中,对繁华终将落幕的淡淡哀愁,令人不禁触目生愁。
02
青门何有,几堆竹素,二顷梅花。
——【清】龚自珍《人月圆》
青门之外,不见繁华喧嚣,唯有几叠书卷与二顷梅花静静相伴。竹素喻高洁之志,梅花寄孤傲之心,寥寥数语勾勒出文人隐逸之境。看似超脱尘世,实则暗藏对世事的关切。梅花如雪,书卷似山,清寒中自有一份不随流俗的坚守。

03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近现代】毛爷爷《沁园春·雪》
北方的山河被冰雪覆盖,千里凝寒,万里飞雪,天地间唯余苍茫浩荡。以磅礴笔力描绘壮阔雪景,冰封雪飘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暗喻革命征程的艰难与恢弘。词句间激荡着改天换地的豪情,寒极之处,正是热血沸腾的起点,凛冽中迸发出冲破桎梏的力量。
04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宋】黄庭坚《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渔人归舟时,江水清寒,波澜不惊,只见两岸青山绵延,头顶明月相随。黄庭坚以渔父形象寄托超然物外之志,他置身江天、脱落尘滓的逍遥追求,在这样澄静澹远的境界里,任漂泊而不问其所至,也正是许多人向往的境界。

05
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
——【元】贯云石《蟾宫曲·送春》
远处一抹青山,芳草萋萋,隐约可见天际的残霞。贯云石以淡墨写意,将春暮之景染上怅惘色彩。遥山、芳草、残霞交织成空阔苍茫的画面,离愁别绪不言自明。
06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宋】仲殊《柳梢青·吴中》
雨后的寒意渐褪,风中淡淡裹挟着梨花温软的香气,原来大好春色正在那千万朵明丽似雪的梨花上。以细腻笔触捕捉暮春气息,如诗似画,韵味十足,为读者展现了雨过风软之际梨花怒放的迷人景象。

07
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明】陈子龙《诉衷情·春游》
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杨柳絮飘飘扬扬,地上铺满了落日的余晖。春季,燕舞花飞本是生机盎然,却因“满地斜阳”平添迟暮之感。双燕喻相聚,飞花叹离散,明丽中暗藏哀婉,繁华热闹里透出孤寂,这不就是人生欢宴终须散的隐喻吗。
08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元】张可久《人月圆·会稽怀古》
十里荷花开得娇艳,清风吹过明洁如镜的水面,明月高挂,天空浮云朵朵。张可久以空灵之笔绘江南夏夜,荷香、清风、明月交织成清凉世界。水天澄澈,有陶冶性情,涤荡心胸之后,物我两忘,闲适放达之感。

09
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
——【宋】赵长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茅店外、竹篱边,出现了梅花的倩影,凌寒独放。以寻常村落的风物为背景,却因一树梅花顿生雅意。横枝突兀,似破寂寥,暗喻孤芳自赏的文人风骨。不慕雕栏玉砌,偏在陋巷悄然绽放,寒梅与词人,皆是红尘中的清绝之客。
10
千里风湍,万叠云峰,自相送迎。
——【宋】赵善括《沁园春·千里风湍》
江流奔腾千里,云山重叠万重,山水之间都被赋予了人性,在相互迎送,心情也得以稍为缓解。作者将羁旅之苦化作于天地共鸣,人在途中,心随山水起伏,漂泊中竟然生发出与自然同频的豁达,也算是自解的方式吧。

11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若将春色分为三份,二分零落成尘,一分随水东流。苏轼以数字写尽杨花飘零的宿命,尘土是凋谢的归宿,流水是漂泊的无奈。词句奇崛,却字字含悲,杨花的一生与词人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自有一番情趣。
12
月中霜里,数枝临水,水底横斜。
——【近现代】王国维《人月圆·梅》
寒月清霜中,几枝梅花临水而立,疏影倒映,在岁暮天寒,点缀一下这个凄凉的世界。以梅喻己,在这凌霜傲雪之中,凄清中自有风骨,也算是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愿入世,尽自己一份责任。
13
雨洗花梢,风梳柳影,月荡荷香。
——【元】张可久《折桂令》
细雨洗净了花枝,轻风轻轻梳理柳影,月光在荷香中流淌。这欲说还休的青涩情怀,苍翠,蓊郁,将人的心思,层层铺展。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