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学院派与印象主义两种模仿之不同使我们发现,模仿有高级模仿和低级模仿之分,机械性的重复又可以看作是最低级的模仿,这种模仿又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机械性重复固然不会有太大意义,但复杂的机械性重复却不然,越复杂则对技术性的要求就越高,也越可能产生较大的实用价值,比如工业产品的流水线生产。
所以,一个艺术家创作的过程虽然远远比不上飞机的制造复杂,但其艺术性却很有可能是高于后者的,因为艺术是作用于精神的,其价值衡量标准是对于精神的触动程度和深度。程度和深度二者又是有区别的,我们有时看到电影或小说中的煽情情节会情绪激动,忍不住落泪,但理性却告诉我们这可能只是一种肤浅的应激生理活动,精神只是浅层次地参与其中。
而有时我们看到一件艺术作品受到深深震撼,但表面上却并不一定能看出来有什么变化,还有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它们在给心灵带来震动的同时更会带来一种极致的和谐与安静,所以内在的深度要大于表面的程度。在高级的模仿中,模仿不是为了求得事物外形的相似或相同,而是在于获得模仿对象的内在精髓并将之应用于具体不同的事物和场景之中。
如果说由于精神的存在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从而可以将之抽象地看作一个个不同的应用场景,则这种因模仿而产生的具体结合也必然应表现出某些独特成分,所以机械性的低级重复模仿是有悖于精神的独特性和变化性要求的。而越是高级的模仿越会体现出与模仿对象的差异,也即越是高级的模仿便越不像模仿,而当这种差异足够大便可以视为是一种创新,所以模仿自下而上的不断提升最终会走向自身的反面。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三
艺术中的“感觉”及其如奥德赛历险般的回归之路
【书画中的精神】人超越物性精神的自觉的形而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