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看,在利益不相关的情况下,灵魂标准往往占据优势,人们更容易对事物的善恶作出客观的评价。而在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利益标准往往占据优势,也更容易作出不够客观的评价。而我们在前面说过,人们会将整个世界都纳入到以自己为中心的一层层的利益关切圈中,所以这种评价的主观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也会发现,尽管人们倾向于对善恶作出主观上的不同评价,但当事物符合或接近符合善的一般定义时,灵魂标准和利益标准又是趋向于达成一致的,而且善越高级二者越容易达成一致,也即善的标准是趋向于收敛统一的。
但这种收敛和统一又是相对而非绝对的,首先,善是对各种真实关系的恰当处理,其最优解应该是确定的,但在现实中人们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却往往只能给出接近最优解的各种次优解。这种相对的善在一定的偏差范围内无疑也是一种善,但相对的善便意味着其中包含着部分不善甚至恶,有的人只看到其中的善,有的人只看到其中的恶,这是现实中人们会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这种次优解偏离最优解越远,其所引发的争议便会越大。
其次,种种事情的最优解只能是在一定阶段一定层面的最优解,如果各种事情都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最优解或者说不变的善,那恐怕人类社会便无法也无需不断进步了,所以站在发展的观点和更高的层面来看,原来看上去的最优解和善便可能会变成次优解和相对的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