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有“放炮过年逛庙会”之说,这边的庙会特别热闹

宏爽玩转旅游 2025-01-17 05:46:02

在鲁迅的《社戏》一文中,记录了绍兴地区的庙会,那热闹的“咿咿呀呀”唱戏声,便是庙会上为祭祀神灵而演的庙会戏。

庙会不单是的一种宗教活动,更是一场盛大的民间娱神、娱人的集会。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庙会,相同的只有“庙会”这两个字,至于具体的活动内容,各有特色,甚至大相径庭。

临海人有“放炮过年逛庙会”之说,这边的庙会特别热闹。

杜桥镇大汾村,有座建于康熙年间的东岳庙。庙内供奉的主神就是《封神榜》里黄飞虎,封号为东岳大帝。左右两边是当年跟随黄飞虎的大将黄明、周纪、吴千、龙环。还有十殿阎王、黑白无常、慈航真人、五路财神、杨府将帅、祖天师、文昌、三清、药王、吕祖等等,虽然神谱有点乱,但都表达了老百姓劝善惩恶,保一方平安,增福、增寿、增慧等诉求。

每年正月初二,这里都要举行东岳大帝出宫讨红巡游仪式,称“迎香会”或“迎老爷”。庙会这一天,四方男女纷至沓来,烧香祈祷,参加巡神。

早上八点钟光景,人们先将武元帅红面单伍候王、白面大明尊王及黑面东岳长生天齐大帝,从主龛龙位上扶坐在八仙桌上,整装待发。片刻,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迎神出巡开始。大铜锣、大纛旗引路开道,“肃静”“回避”头牌和两盏大红蹬地蟠龙灯笼列后,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全副鸾驾分列两旁,古器、令箭、令旗及鼓乐队、花鼓队紧跟队伍,最后上百名香客们手持长柱香虔诚地尾随着“老爷”,浩浩荡荡地巡游在城乡之间。

为迎接“老爷”巡游过境,两边民众在早已摆设好的香案桌上,燃香点烛,摆放茶谷米碟恭候。待到“老爷”来临时,鸣鞭炮,男女老少齐朝拜,祈求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夹在巡神队伍中的唱莲花、打花鼓、舞腰鼓、扭秧歌等民间文艺活动,沿途载歌载舞,或停留在街巷和乡间村落精彩表演。旁观者鼓掌相和,指指点点,节日的氛围越发浓厚。小商小贩们则在两旁摆设满小摊点,香火鞭炮、小百货、糕点、水果、洋糕、糖蔗,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庙会上,参与迎老爷拈香朝拜的香客、观看文艺表演及购物的顾客、游客,都有上万人次,形成了百艺汇集和商贸云集之所。

杜桥镇大汾村的庙会起于何时,已不可考。清人刘廷玑曾作《海门渡江宿大汾》,诗云:“到处晴间山色静,中宵梦断水声喧。余氛扫尽归来好,鸡犬桑麻万姓屯。”清至民国期间,这一带店铺林立,商贸兴旺,往来客商不绝,可见,这份热闹与大汾古村本身的繁华是分不开的。

临海杜桥镇内还有其他众多的庙院,除了这座始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的大汾东岳庙,还有清道光年间的塗下桥东岳庙和清道光二十四年(1884)的穿山独堂的善庆堂。每年正月初二的东岳庙会、初八的西岳庙会、十四夜的财神庙会,都有类似的隆重巡神活动。

庙会最早是一种祭祀的活动载体,是人们敬祀神灵、交流感情和贸易往来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同时,它还是展示民间文化的大舞台,各种文化现象借助于庙会这个特殊场会,向四周辐射,起到传播民俗文化的作用。

每年的正月,去临海参与那份热闹,可观赏其中充满泥土芳香的民俗文化,感受当地老百姓的智慧和卓越的民间艺术才华。

【陈少非作品/《依山临海三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