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这个名字,镌刻进临海城市的纹理中

宏爽玩转旅游 2024-11-28 06:39:49

在临海,再没有第二个人像戚继光一样,将曾经的痕迹镌刻进城市的纹理里,无处不存在,时时被提起。台州府城墙的双层空心敌楼,北固山的戚公祠,白水洋镇的戚继光公园,桃渚城的戚继光纪念馆,市区里的继光街,都和戚继光息息相关。就连当地人正月十四过元宵、吃糟羹的习俗,也要捎带上戚家军的传说。临海人民对戚继光的深厚感情,可见一斑。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南征倭寇,北御鞑靼,成为流传千古的民族英雄。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倭寇遁走之后,趁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手刃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淹死。而圻头倭寇竟又来侵犯台州,戚继光率军于仙居将其全歼。

戚继光抗倭的足迹遍及闽浙沿海,经历大小百余战。其中,尤以在台州时的战绩最为辉煌,先后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这个九战九捷的“台州大捷”,在史书中屡次被提到。

戚继光带领的抗倭部队称为“戚家军”,核心战斗力是从台州、金华、义乌、丽水、绍兴一带招募的4000新兵,其中义乌人最多。按理说,他应该带着山东家乡子弟,借乡亲凝固,予以倚重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浙江地区的兵士英勇善战,成为了戚家军最坚实的班底。

为何多选义乌人,有一段真实旧事。当时永康有个盐商名叫施文六,听说义乌有一座八宝山盛产金银,于是召集亲朋90余人来此试图盗矿。义乌乡民发现后进行阻拦,双方发生械斗。施文六心存不甘,又组织了一千多人强占矿山。这下激怒了义乌人,双方再次发生冲突,最后义乌方居然以少胜多。本来这样的民间械斗性质相当恶劣,官府至少要各打五十大板,但特殊的历史时期,却让这些草莽之辈衍生出另一段英雄传奇。

《义乌县志》说“义乌之民,因以勇武称”,当地人好勇斗狠是出了名的。戚继光听说此事后,大为震撼。彼时,他手下的明军格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战斗力实在太弱,正缺人手。这些彪悍的义乌人让戚继光看到了新军的希望,他在上书胡宗宪的《练义乌兵议》中道:“闻义乌露金穴括徒,递陈兵于疆邑,人奋荆辣御之,暴骨盈野,其气敌忾,其习漂而自轻,其俗力本无他宜可鼓舞。及今简练训习,即一旅可当三军,何患无兵?”

戚继光于是招募了三千多义乌农民,经过训练,很快具备战力。恰逢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沿海,戚家军一路冲锋陷阵,竟有万夫不当之勇。

在军事学上,戚继光有很高的地位。撰写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兵书。这是他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其中《纪效新书》就是在台州任上成书的,被收录《四库全书》,为后世军事家所称颂。

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呕,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戚继光针对这一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以十二人为基本作战单位,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不断变化。这种阵形在与倭寇作战时好像是结伴而行的鸳鸯,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被命名为“鸳鸯阵”,给予倭寇毁灭性的打击。

事实上,戚继光不仅军事才能卓著,文学造诣也颇高。在戎马倥偬之际,既写成了《纪效新书》这样的军事著作,又留下了《止止堂集》等诗文篇章,在当时就享有“伟负文武才如公者,一时鲜有其俪”的赞誉。其书法艺术也极具水平,行草笔法娟秀,豪劲端重,不减晋、宋诸贤气格。

【陈少非作品/《依山临海三五》】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