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改革缩编,将迎来一波裁员潮

樊稠我见 2024-04-19 03:09:05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对公益一类,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按拨款方式划分为三大类:全供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主事业单位。其中,全供事业单位即为一类事业单位。

一、全供事业单位

全供事业单位也称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

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三、自主事业单位

自主事业单位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所在单位依据政府,或物价部门的批准自己收取各项行政性收费,然后按当地财政核定的比例留成部分资金用于本单位的日常开支及工资发放。

国务院共有社科院中科院等直属事业单位14个,有国资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29个,税务总局、工商局等直属机构18个,以及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0个。现有事业单位包括十九大类。

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即从事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事业单位。例:城建监察、环境监察、土地监察等。

2、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即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国家保证经费,不再从事经营活动。可具体划分为两个小类。

公益一类。即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例:图书馆、博物馆、环境监测站、水文站等。

公益二类。即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例:职技校、卫生服务站等。

3、从事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则指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获得收入的自收自支单位,按企业模式发展,参与社会竞争,自负盈亏,国家财政不再负担人头经费。

2023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印发了《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方案》的出台说明,目前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仍然存在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2024年,全国各地机构改革工作纷纷启动,全国20余个省、直辖市所报送的改革方案已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下一步将进入到具体落实阶段。

数据显示,中国的在职公务员约有800万,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约4000万,编外人员约6000万。按照高层和基层人员比例的"二八"原则,地方基层在编人员总数约为3500万,编外人员为4800万人,总计超过8000万人,这些人都可能受到机构改革的影响。

机构改革的目的

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提升行政效率,调整优化现有人力资源结构。事实证明,削减过剩的职位编制可以释放出更多资源,用于提升国家核心业务和重要任务,有助于推动国家现代治理能力的提升。

合理压缩机构规模、裁减多余人员,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节约财政支出,这是此次改革的必要之举,其影响之广泛更涉及编外人员,使此次改革显得宏观而深刻。

此次改革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重构,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地方机构改革的实施,既是中央改革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是推动地方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地方机构改革的目的在于打造一个更高效、便捷、科学的政府服务体系,通过改善机构设置、调整职能分配、精简人员编制等手段,为民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公共服务。

此次机构改革从表面上看,是要对一些不合理的机构设置、过时的思想观念以及职能进行调整。但从深层次来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只有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的诉求,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和谐美好。

通过改革裁减一些不必要的部门和人员,通过资源整合,使得相关权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民众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改革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解决社会矛盾,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适应新环境、新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向前推进,各种不良思潮也随之而来,对公务员队伍产生了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享受高工资、高福利的同时,开始追求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

这些人并不满足既得利益,在一切向钱看的不良社会风气的熏陶下,唯利是图,拜金主义思想在头脑中占据了上风。不仅不恪尽职守为人民群众服务,反而将其所在岗位掌控的权力,用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

而通过这次事业单位改革,可以将这些人从公务员队伍中清理出去,保持公务员的纯洁性。此外,还可以抑制过度膨胀的“公务员热”现象。

实际上,近些年,我国的“考公热”持续高烧不退,人们之所以拼命挤破头去考公:一是为了获得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二是来自于公务员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诱惑,有了权力,就可以用其来为自己谋私利、赚外快,这也是公务员岗位在中国有着巨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总之,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机构改革,精简编制、裁减人员,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的现状,激发机制活力,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0 阅读:2

樊稠我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