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季:游玩白水河瀑布群,探寻建于明洪武时期的马堡百户所

黔程历史 2024-04-09 00:38:23

上期,黔程向大家介绍了非常具有田园风光的大寨村马尿岩瀑布,以及峡谷尽头人迹罕至的一个喀斯特溶洞景观。

本期,黔程和大家一起领略贵阳乌当白水河野瀑布群,探寻明朝的一座古桥,以及600多年历史的马堡百户所......

一、马场大河桥

01.水东土司刘淑贞

明朝初期贵州有两个女土司首领非常出名,即水西的奢香和水东的刘淑贞。

水西土司霭翠去世后,其子安的年幼,由奢香代为执政;水东土司宋钦生病后,其子宋诚年幼,由刘淑贞代为执政,所以两人是实际上的土司首领,且关系非常好,属于闺蜜那种。

刘淑贞祖籍陕西西安,汉族,水东土司宋钦的妻子;其祖父刘垓任八番顺元使时,与宋钦的祖父宋阿重关系密切,因此两家联姻。

明洪武十六年(1383),贵州都指挥使马烨借机生事,裸笞奢香,想逼水西土司反;奢香受此奇耻大辱,部属四十八目也义愤填膺,一场战事一触即发。

刘淑贞识破了马烨的阴谋,立即劝阻奢香,由刘淑贞到南京状告马烨。

当然,刘淑贞之所以劝阻奢香,也是为自己考虑,如果实力强大的水西被朝廷拿下,水东自然也无法幸免。

刘淑贞向朱元璋状告了马烨的行为,以及西南战事迫在眉睫,并承诺修建、完善元朝时由贵阳入四川的古道。

朱元璋立即召集奢香觐见,奢香承诺,愿世代替朝廷守住水西之地永不反叛,并重修贵阳到水西的古道(修建和维护费用全部由水西承担)。

朱元璋苦心经略贵州的目的(当时还未建省,但已建省一级都司),主要目的是守住云南(鉴于元灭大理后由西向东灭南宋的教训,朱元璋自然知晓云南的重要性)。

朱元璋权衡利弊后,治罪了马烨。

有一种说法,马烨为马皇后从侄,所以马烨也算是皇亲国戚,但此时马皇后已经去世,所以朱元璋“牺牲”掉了马烨。

仅弭兵水西一件事,刘淑贞即可彪炳史册,值得所有贵州人敬仰!

刘淑贞回到贵阳后,修建完善驿道;又送其子宋诚到南京学习,大规模重建贵州宣慰司学,由此贵州文化大启。

由于奢香和刘淑贞的巨大贡献,朱元璋诰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刘淑贞为明德夫人,均为二品,实际上已超过了宣慰使从三品的品级。

02.水西水东驿道

明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说明朱元璋已经有在贵州单独建省的计划了,只是苦于没有地盘;后来明成祖朱棣抓住思南、思州土司内讧,将两土司地设置为府,贵州终于建省。

想要在贵州建省,并把省府设置在贵阳(贵州都司、宣慰司均已设置在贵阳),贵阳交通大动脉的建设就必然需要先行了。

这就是奢香和刘淑贞打动了朱元璋的地方,也是马烨被“牺牲”掉的主要原因。

奢香主要修建的是从水西到贵阳的驿道,即历史上有名的“龙场九驿”,在贵阳的终点为龙场(今修文县);刘淑贞从龙场接着修,经开阳,至草塘(今瓮安),入容山(今湄潭),最后经过播州地界进入四川。

这条从毕节到贵阳再到四川的古道,就是当初奢香和刘淑贞觐见朱元璋时的承诺,此元时古道因历史条件限制和战乱等影响,在明初时已经不是很畅通,经过水西、水东土司重修后,由此变成“五尺道”,得以畅通无阻。

除此之外,刘淑贞又修建完善了从贵阳到偏桥(今施秉)的古道。

由此又打通了贵阳到黔东、贵阳到湖南的交通大动脉,加上开阳至贵阳的道路,可以说,水东宋氏以一己之力,基本构建了贵阳至黔北、黔东的交通大动脉,对贵州的开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03.马场大河桥

马场大河桥位于播洲—草塘—开阳—洪边(新添寨)—贵阳的川黔古道上,这条古道也是古时川盐入黔的要道,而修建完善者,正是刘淑贞。

遗憾的是,明末“奢安之乱”,水东土司被灭,直辖十二马头被设置为“开州”(即今开阳县),宋氏土司后裔隐名埋姓,水东土司的事迹大多消失于历史了。

如今这条古道上,还有一座古桥,即马场大河桥;但原来马场河上是否有刘淑贞修建的桥,如今已不可考。

马场大河桥建于明隆庆初年,三孔石拱桥,有建桥碑记一块,风化严重,隐约可见立碑落款“隆庆三年”(1569)。

古桥的两岸,就是由刘淑贞修建的古道了,依稀可见残存遗迹。

二、马场瀑布群

水东土司直辖范围为今贵阳市开阳县、乌当区一带,包括直辖的十二马头以及辖区内十个低级土司(如乖西土司)。

“十二马头”本是水东土司管理的十二个中级土司官名,后来演变为一种行政划分,而“马头”的“马”,就是马匹的意思。

马在水东土司境内,是“硬通货”,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朱棣父子征讨北元,需要大量马匹,云贵两省均有上交马匹的任务。

因马的重要性,在水东土司腹地,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马的交易集市,这就是“马场”了。

马场边上有一条河,称为“马场河”,也叫“白水河”,在马场大河桥的下游,形成了多级瀑布群,一般称为“马场瀑布群”,也称“白水河瀑布群”。

因为没有开发,除公路边瀑布外,其余均难以到达;如果时间倒退20年,这些地方倒是可到达,这二十年来,农村变化太大,人退植进,大自然再次获得了胜利。

我去游玩是今年的7月,因为干旱,水量有点小,不过由此得以深入瀑布一窥细节,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任何的文字描述均不如现场所见,我就不详写瀑布细节了,在照片下部小字描述吧,偷个懒,明后天还要带老家来的亲人出去玩呢。

左边为小寨村小寨组,沿右边公路前行

到达河边,从左侧溯源上行

水潭、跌水和瀑布

多处冒出的水泡形成很多不同的同心圆

如果水量大的话,会是非常漂亮的跌水

因为水量不大,我由此得以上行

终于看见最上一级瀑布

最上一级瀑布

因为水小,得以进入钙华背部的小溶洞

这张及下面几张均是小溶洞处所照,我特别喜欢

回望一路上行的河道

回到公路,下方又是一级瀑布

在这级瀑布下面不远处,从网上得知,还有更漂亮的瀑布,植被茂密,荆棘密布,我没有找到下行的路。

三、马堡百户所

01.宣慰司、都司、布政司三司并存

明洪武五年(1372),朝廷设置了贵州卫(后来增设了贵州前卫),在刘淑贞的支持下,马烨和顾成将元朝的顺元城扩建为贵州卫城(即贵阳城)。

同年,朝廷建立贵州宣慰司,宣慰司暑在贵阳喷水池一带,因此贵阳也是贵州宣慰司城。

朝廷要求水西土司霭翠和水东土司宋钦分别将衙署从水西、水东同知衙(今开阳双流镇)迁往贵阳,其中水西安氏土司为宣慰使,掌印,水东宋氏土司为宣慰同知,两家品级同,但水西排名靠前。

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衙署在今都司路一带(这就是都司路得名的原因)。

贵州都司有自己的地盘,不属于宣慰司,两套机构在地盘上虽然交界但并不重叠,基本上军、政分开管理。

由此水西、水东土司实际上是被代表朝廷势力的贵州都司(贵州卫、贵州前卫是其下一级机构)严密控制着。

明永乐十一年(1413),朝廷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贵州正式建省,布政司暑大致在今大十字西北处。

但贵州布政司管辖的地盘却在黔东一带,即原由思州之地所置的思州、黎平、新化、石阡四府,及思南之地所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

02.马堡、羊场堡、谷溪堡三堡设立

贵州都司虽有自己的卫城和地盘,但呈点线展开,基本处于水西、水东土司包围之中,其中贵州卫、贵州前卫(均位于今都司路一带)与贵州宣慰司同处一城。

贵州布政司设置也在贵阳,但其地盘却是黔东八府。

而水西安氏土司的老巢在水西(辖区还包括位于水东的“水外六目”,大致为今贵阳息烽县、修文县),水东土司的老巢在开阳。

所以,一个不大的贵阳城,三司并存,几方势力之间实际上是各有借重又各有提防。

于是从水东土司宋钦(即刘淑贞的丈夫)开始,水东土司就开始暗自重点经营直辖的水东十二马头,尤其是把底窝坝(今开阳禾丰乡底窝八寨)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和迫不得已时的退路。

贵州都司对此心知肚明,于是在水东腹地设置了马堡、羊场堡、谷溪堡三个屯堡,隶属于贵州前卫左千户所,左千户所驻地就设在马堡。

据《贵阳府志》载:“马堡,即明贵州前卫左所,分为马一、马五、马八、马十四寨,在城东北九十里。居民四百余户,有场。”“羊场堡,堡分羊六、羊七、羊八、羊九四寨,皆在城东八十里。居民四五百户。”“谷溪堡,堡分谷二、谷三、谷四三寨,在城东北九十里。居民六百余户。”

贵州前卫左千户所的马堡、羊场堡、谷溪堡,下面共有11个百户所(即11个村寨),合称“三大堡十一小屯”。

从距离上来看,马堡、羊场堡、谷溪堡均已深入水东腹地,远离贵州前卫,算是孤军突进,是贵州都司打入水东土司的楔子,犹如三双手,在水东之地撕开裂缝;又如三双眼睛,时刻密切监视着水东土司的一举一动!

03.马堡百户所历史

据《汪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调北征南,汪胜保(祖籍南京徽州歙县)随沐英大军一路由南路辰、沅二州攻入贵州,攻下顺元城(即贵阳城),再攻入普定(今安顺),沐英大军继续西征云南,汪胜保奉命留守普定,因功授予都督同知、贵州前卫指挥。

汪胜保去世后,其子汪昱袭任指挥,调办贵州前卫左千户所,于是定居马场堡(即马堡),这就是马堡百户所的历史渊源了。

需要说明的是,马堡村马一寨汪姓,其入黔始祖为汪胜保堂兄汪胜德之子汪侦祥,几个寨子汪姓同源。

汪昱在马堡定居下来后,在辖区内建五显庙(供奉五显大帝、华光大帝等)、龙泉寺、玉皇阁等。

这些宗教建筑,既是客民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屯堡人自我族群意识的一种载体和体现方式。

明万历时期,马堡人又在五显庙内建汪公庙,祭祀隋末唐初人汪姓先祖(率土归唐,被封为国公)。

整个明清时期,在马堡境内,先后修建了五显庙、龙泉寺、汪公庙等19座寺庙与道观,涵盖儒、释、道,蔚为壮观。

遗憾的是,这些寺庙大多不存;遗存至今的,只有文武庙和文昌庙了。

见到村中这棵古树,就到达了

文武庙就在村活动中心后面,穿过房间进入

我和村中汪姓老人聊天,了解了马堡的历史。

老人告诉我:现在的文武庙(乌当区文物保护牌上写的就是“文武庙”),就是以前的五显庙,重建于清道光年间;文武庙旁边的这栋建筑,是文昌庙。

因为五显庙和文武庙完全是不同的性质,我不知道是老人讲的对,还是区文保单位写的对。姑且还是用文武庙这个名称吧。

文武庙和文昌庙之所以在“十年时期”得以幸免,是因为被用作了仓库,饶是如此,建筑内的神牌全部不存,门窗上精美木雕也被破坏了很多。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位本村汪姓教师退休后,为保护祖先遗产,就集资将文武庙和文昌庙搬迁至村中,就是现在的这个位置。

左为文物庙,右为文昌庙

文物庙,墙面下部石砖表明是异地搬迁而来

精美木雕,黄色部分(头部)经过修补

文昌庙,建筑样式已有布依风格

文武庙外面不远处,是一口古井,名“险峰井”,就是几百年来马堡组的饮用水源了。

文物保护碑

井边刻于清道光年间的古碑

险峰井

历史总是令人感慨,不胜唏嘘!

对于我这种喜欢历史古迹的人来讲,每一次的探寻,见到被破坏的历史古迹,总是心有戚戚然!到马堡百户所游玩,亦如是!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马场大河桥: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马场村老桥组西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2.马场瀑布群: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小寨村小寨组。

03.马堡百户所: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小寨村马堡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险峰井),区文物保护点(文武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