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学者陈鼎《滇黔纪游》中记载:观音洞,深五百余里。由此,贵州的哪一个溶洞是深达五百多里的观音洞,一直众说纷纭,成为一段历史疑案。
黔程没有实力去考证观音洞究竟是哪个溶洞,只是去探寻了一个据推测可能是观音洞的溶洞,写写这个溶洞及附近历史遗迹,以及它们后面的故事。
一、陈鼎与莲花洞
01.陈鼎
清顺治七年(1650),陈鼎出生于江阴周庄镇。
10岁时,陈鼎跟随叔父定居云南;一年后,叔父病故,跟随叔父至云南的眷属、奴仆共40多人相继病亡,只剩下婶婶钱氏和钱氏兄长一家等8人。
遭此突变,婶母一家顿时陷入困境,钱氏于是典卖金银首饰换钱,交由兄长钱伯可去福建等地做贩烟生意。钱氏则带着妇孺老小寄宿于曲靖关帝庙内。
陈鼎最早受教于来自无锡的华龙友先生;家庭变故后,婶母钱氏亲自调教侄子陈鼎和钱伯可的女儿钱洁(钱洁的母亲也在那场变故中病亡)。
一次偶然机会,钱伯可结识了龙氏土司,并聘为西席,教龙氏子弟书法;征得龙氏同意后,婶母带着陈鼎等人从关帝庙搬进了土司府居住。
清康熙五年(1666),陈鼎考取举人,随后入京会试,未中。
龙氏见陈鼎才华横溢,乃将长女龙继桓许配陈鼎,时年陈鼎17岁,龙继桓14岁。三年后,龙继桓在生次子时难产而死。
康熙十年(1671),陈鼎奉婶母钱氏之命,娶钱伯可长女钱洁,时年陈鼎21岁,钱洁17岁。
康熙十一年(1672),陈鼎在游览云南多地后,又从云南路经贵州,前往京城,一路上既游山玩水,又考察人土风情。
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爆发,平西王吴三桂由云南起兵,攻占了贵州、湖南、四川等省,加上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以及台湾的郑氏集团,清廷基本上丢失了南国半壁江山。
陈鼎由此无法返回云南,于是前往陕西游历。
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平叛成功,陈鼎回家。
回到云南才发现,夫人钱洁早已离开人世。
钱洁也是一位才女,善诗词,红颜薄命吧。
数年后,陈鼎离开云南,四处漂泊,游历著书。
晚年,陈鼎回到周庄陈家仓,整理自己的书稿,刊刻成册。
陈鼎享年60多岁,具体去世时间不详。
陈鼎早期比较欢喜写志怪传奇,这些著作如今看来不免觉得有些荒诞。
陈鼎被最为推崇的一本书为《东林列传》,是陈鼎历时20余载,采访了4600多人所写成,后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实际上是被认可为一部史书了。
而陈鼎所著的《滇黔纪游》,记载了云南、贵州的历史、人文、地理、民族等各方面,是如今研究明末清初时期云南和贵州的重要资料!
02.《黔游记》
清康熙十一年(1672),陈鼎从云南过贵州,赶往京城。
陈鼎过贵州路线为:镇宁、安顺、贵阳、龙里、贵定、福泉、黄平、施秉、镇远,这条路线也是明清时期的官驿。
陈鼎将这一路上的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等景观逐一游览,写成《黔游记》,与《滇游记》共同组成了《滇黔纪游》一书。
《黔游记》写了从镇远到贵阳的诸多溶洞,如镇远华严洞、施秉诸葛洞、黄平飞云崖、福泉大风洞、贵定凭虚洞、龙里留人洞及观音洞、贵阳龙洞等。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其他溶洞均注有明确的县域及方位,唯独观音洞,只有洞名而没有具体的县域及方位。
陈鼎在《黔游记》中对观音洞的记载,黔程摘要翻译如下:
“观音洞深500多里,从洞中行,拿可燃烧7日的火把,可到达都匀境内。一直以来很少有人走通此洞,明朝时有巡按御史方先生曾经走通过。我因为感到好奇,所以准备了可燃10日的火把和半个月的粮食进入洞穴......洞壁边上有一泉水,壁上题有:‘隆庆三年,钱塘方绍宗于此煮泉’,我也在此写下:‘康熙十年,江阴人陈鼎亦于此煮泉’。走了九天半后,才到达后洞口,已经是都匀府东边的尽头一个叫穵麻的地方了。”
陈鼎在文章中言之凿凿说洞中有明隆庆三年方绍宗的题字,又说自己也题了字,让人难以质疑,但又未写观音洞的具体位置,导致无法验证。
由此,陈鼎所言长达500多的观音洞究竟在哪里,就成为了一桩悬案!
《黔游记》是按官驿古道顺序记载的,文中观音洞位于龙里留人洞与贵阳龙洞之间,由此判断,观音洞应该在贵阳至龙里境内。
龙洞即今贵阳市见龙洞,位于南明区龙洞堡,已是贵阳与龙里交界处,此境内并无较大的溶洞,因此观音洞位于贵阳境内可能性并不大。
留人洞即今流云洞,位于龙里县城城南边上,因此推断,观音洞应该在龙里县境内,且为过留人洞后往贵阳官驿古道上。
为找到观音洞究竟在哪里,从民国时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机构和个人经过数次考察,仍然没有找到深500多里的观音洞。
如今比较认可的是,龙里莲花洞很有可能就是陈鼎笔下的观音洞!
03.莲花洞
我没有任何专业能力去辨识莲花洞是否是观音洞,只是前往游玩而已。
龙里县龙山镇莲花村何家庄后山有一座山脉,名为莲花山,山上的溶洞名为莲花洞。

何家庄
如果是从龙里县城前往何家庄的话,在何家庄寨门前继续沿公路前行,到达村中公路边垃圾桶处,可以靠边停车,然后往左上行进入水泥台阶。

车停垃圾桶边上

沿着台阶一直上行
一路上都是经过修整的水泥台阶,约30分钟,就可看见莲花洞洞口了。

初见莲花洞洞口
小洞:
台阶内侧有一个小溶洞,不算深,溶洞尽头是一个竖井,深不可测,非常危险,我只敢略微靠近,不敢走到竖井边缘。

小溶洞

洞内竖井
莲花洞:
继续上行十几米后,就走到了莲花洞平台处。

莲花洞平台处
其实并没有标识表明这个洞就是莲花洞,我之所以认为这个洞是莲花洞,是因为洞内如今仍然作为祭祀场所,遗存台阶和神龛上仍然挂有红布。

洞内祭祀场景
据说清朝时期,一位道士在此修建了三间寺庙;我猜想在道士修建寺庙之前,这儿就已经是一个民间祭祀场所。
黔程第一个猜测:
清康熙年间,陈鼎到此溶洞游玩,此时洞中供奉有观音菩萨,因此陈鼎称为观音洞;后来,可能洞中又供奉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由此称为莲花洞(阿弥陀佛右手作与愿印左手持莲花),此山也因此得名莲花山;再后来,道士入驻此洞,修建寺庙。
之所以没有相关资料记载,是因为此洞在道士入驻前并非寺院,只是民间自发供奉的几尊较小的佛像罢了,这种情况在乡野其实很普遍。
有一种说法是,因此山为莲花山,所以称此洞为莲花洞;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因此洞为莲花洞,所以此山称莲花山。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没有任何可信的资料或证据,属于大胆猜想却无法验证那种。
莲花洞内为一条暗河,水质清澈,河床上有一些迷你版的冰臼遗迹,甚是可爱。前行数十米后洞道狭窄,就无法前行了。

迷你版冰臼遗迹

洞道狭窄处
崖刻:
由莲花洞平台处继续前行,不远处有两块崖刻,刻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冬月。
其一是薛岳所题的“立马峰头”四字,薛岳时任贵州省主席。

“立马峰头”
其二是韩汉英所题的“擎天一柱”四字,韩汉英时任第59师师长;黔程感觉韩汉英所题“擎天一柱”,其实暗喻薛岳,有点拍马屁的感觉吧。

“擎天一柱”
题字的前两年,薛岳等与红军在贵州激战,如今红军已经到达陕西;贵州已由桐梓系军阀掌控变为南京所控,薛岳来此游玩,心情大畅,不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些幸存红军藏于莲花洞,薛岳带了一个连的兵力进洞搜寻。这种说法可能性很大,如果找到了,就是薛岳亲自指挥的;如果没找到,就当游山玩水了。
“天下第一洞”:
继续前行,转而往上进入山路。
路上一些松树被割掉树皮收集松脂,从山上往下眺望,初秋的贵州,风景也是很美。

收集松脂

山上眺望
不久就达达了另一个溶洞洞口。

溶洞洞口
洞口有崖刻对联一幅,为第四军军长吴奇伟所题,与前述崖刻刻于同一时间。
洞口上方崖刻为:“天下第一洞”,两侧对联崖刻为:“千年洞府疑无处,万幻莲花别有天”。

“天下第一洞”
由吴奇伟所题“天下第一洞”“千年洞府”来看,吴奇伟可能认为这个溶洞就是陈鼎所言的观音洞。
黔程第二个猜测:
陈鼎所言的500多里观音洞,正是此洞;只是当时此洞并无名字,所以陈鼎就将此洞与前面供奉观音的溶洞,统一泛称观音洞。
溶洞入口低矮,修有较好台阶。

溶洞入口
第一洞厅:
溶洞洞厅高大宽阔,钟乳石以石幔、石柱为主。

洞厅钟乳石


洞厅内部右侧一个上部平台处,密集生长的石笋、石柱非常漂亮。

洞厅右侧上部平台




非常难得的是,此洞厅钟乳石离洞门很近,且可看见洞门,几乎没有危险性,即使没有探洞经验的人,也可在此游玩。
第二洞厅:
从第一洞厅继续前行,来到一个漂亮的石笋处,通过洞道后,就进入了第二洞厅。

漂亮的石笋
第二洞厅也高大宽阔,钟乳石以石幔为主,其中一个石钟呈现倒垂的莲花状,如果此洞才是真正的莲花洞的话,或许就是由此得名。

倒垂的莲花
洞壁上有一幅抗战标语,或许是吴奇伟的手下所题吧。

抗战标语
从标语处往外看,洞口已是极小的一个白色方框。

回望洞口
因为还能看到洞口,所以也不算太危险;不过如果没有任何探洞经验的话,建议在标语处返回吧。
第三洞厅:
从标语前行不过数米,通过一个很低矮的洞口,就进入了第三洞厅。
第三洞厅也算高大宽阔,但不如第一、第二洞厅,洞厅内以石柱、石笋为主。

第三洞厅入口





如果没有较多探洞经验的话,建议进入第三洞厅后,不要深入,在洞口附近游玩看看后,就返回吧。
第四洞厅:
第三洞厅和第四洞厅其实并没明显的分界线,或者讲我当时并没有明显看出,之所以会有洞厅区分,是因为我进入到了一个很低矮的洞厅。
因为洞厅低矮,所以多为石柱,感觉是地面和洞顶之间用了一些石柱支撑一般,犹如进入了低矮的阁楼,给人以压抑之感。

第四洞厅

在第四洞厅深处一个石柱上,以前游玩的人画了一个红色的箭头,指示通往第三洞厅的方向。
见此指示,在封闭黑暗的环境中,我大脑潜意识启动了逆向思维:这个指示标识意味着此处非常容易迷路,这个标识其实也可算作是一种警示!
我决定在可见标识的范围内探索。
标识的西北方向,洞厅变为洞道,非常低矮,需要蹲着方能前行,目视来看,经过此低矮洞道后还可前行。
因为是一人探洞,我最终决定,就此停步,不再前行,折返出洞。

到达此处折返出洞
黔程第三个猜测:
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专业考察,此洞肯定没有500多里深。
如果此洞真是陈鼎所进入的观音洞的话,存在两种可能性:
第一,陈鼎在吹牛,陈鼎虽然进入此洞,但所言500多里深多半是道听途说,鉴于其早期所写的志怪传奇及记载的一些荒诞之说,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陈鼎进入此洞游玩的里程远超如今我们可通行部分,或许某处通道因为地质原因变得不可行,所以我们已无法找到陈鼎所走过的洞道。
不过,陈鼎所言准备可燃10日的火把和半个月的粮食,进入洞内达九天半,然后从都匀东部而出,我是很难相信的!
因为果真如此的话,陈鼎就应该大书特书且明确给出溶洞具体位置,而不会像如今般成为悬案。
黔程以为:近乎神而又无法验证,几乎可以判断为假吧。
即使如此,并未降低黔程对陈鼎的评价,他仍然是一个为黔程所钦佩的前辈,他为贵州所留下的资料,是贵州人民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致敬陈鼎!
二、流阴洞与流云洞
陈鼎在《黔游记》中记载了龙里留人洞,我大致知道这个溶洞不大,但想到既然来了,还是干脆去转转吧。
从莲花山回到停车处,按来路折返回龙里县城,因为留人洞就位于在我之前的来路上;我没有打表记录里程,但感觉何家庄与流云洞村相距也就十公里左右吧。
01.流阴洞
流云洞村如今为冠山街道城南社区流云洞寨(村民组),在村口公路边上,“流云洞村”三个大字清晰可见。
宽敞处停车后,我向几个小朋友打听流云洞位置,小朋友告诉我沿村中公路一直前行,见到亭子后就到达了。

由此前往亭子处
到达后却发现是一个水洞,并不是我要找的流云洞,这个洞其实叫作流阴洞。
桥洞额石上却写着“流云洞”三个大字,我不知道把这种错误名称写上是无意之失还是有意为之。

流阴洞
溶洞暗河之水流下,滋润了苍翠的苔藓,蓄水池中水草茂盛,我觉得自己来的不是时候,因为春夏之际,这肯定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跌水景观。

苔藓水草
令我十分诧异的是,池塘边上居然有一株金银花,正开得灿烂;此时正是10月,竟然还有盛开的金银花!

盛开的金银花
上行进入溶洞后,洞顶有一些钟乳石,洞中有几根引水的管子;拦水坝形成了一潭池水,水清澈而冰冷;左侧是洞壁,右侧暗河跌落处形成一个小小的跌水。

暗河


从洞内往外看
一位女孩在水池中洗衣服,我向她询问流云洞。

洗衣服的女孩
女孩说:这就是流云洞啊!
我说:还有一个溶洞,没有水,就在这附近。
女孩说:哦,那是在何家庄那边。
我说:我刚从何家庄过来,我问的不是莲花洞。
女孩说:往何家庄方向还有两个溶洞口,不大,也有暗河流出来。
看来,我和女孩讲的就不是同一个溶洞。
我突然想起流云洞还有一个名字,于是问:那干洞在哪儿呢?
果然,女孩说道:就在左边几百米远处。
知道了地方就好,于是向女孩继续打听。
我再问:干洞(即流云洞)深吗?
女孩说:深得很,老人们说里面有鬼,我从小都没进去过!
谢过女孩,我往左边(面向流阴洞洞口而言)水渠小道前行,前方远处的高楼大厦就是龙里县城处。

远望龙里县城
02.流云洞
水渠是从流阴洞引出,灌溉下游的农田,渠道还算好走。
数百米后,看见前方的一栋小砖房,右转上行,然后再折向上行,就是前往流云洞的古道了。

此处上行右拐

回望流云洞寨

上山古道
流阴洞在流云洞寨被村民写成流云洞;真正的流云洞其实在陡坡脚寨(村民组),当地人称作干洞。

流云洞
陈鼎在《黔游记》中记录了流云洞,不过他写的是“留人洞”。
陈鼎之所以记录了这个不大的溶洞,是受明隆庆时期贵州巡抚郭子章的影响。
郭子章为江西人,曾任贵州巡抚,著有《黔记》,郭子章在流云洞处修建了雕云阁,在贵阳龙洞刻“见龙洞”崖刻。
陈鼎在《黔游记》中也记载了流云洞和龙洞(即见龙洞),看来陈鼎写《黔游记》明显是借鉴了郭子章的《黔记》。
有趣的是,郭子章的不少作品是故事、传言类,时人颇有不信;陈鼎受此影响,其早期作品中也有很多过于离奇而不可信之事;这也是我认为陈鼎所说“观音洞深500多里”不可全信的原因。
郭子章所修雕云阁早已不存,如今堡坎尚存,一个较大柱础,或许就是雕云阁的遗物吧。

遗存柱础
流云洞并不如女孩所言“很深”,里面钟乳石还行吧。

洞内钟乳石




回望洞口
陈鼎在《黔游记》中写为“留人洞”,或许是因为把“流云洞”三字听岔了吧;当然也有可能本来就叫“留人洞”,后来文人觉得不雅,改为“流云洞”。
03.懊悔之事
回到流阴洞,那个洗衣服的女孩还在,于是再次和她闲聊。
我笑着说:干洞不深啊,我也没遇到鬼。
女孩说:我没进去过,从小老人就不准我们进去,说有鬼可能是为了吓唬我们小孩子吧。
我顿时懊悔不已,觉得自己对女孩说没遇到鬼之言,看似玩笑,其实无聊之极,且对别人也不够尊重。
于是赶紧岔开话题,问道:这个洞(即流阴洞)深不深啊。
女孩说:非常深,以前老辈人走了一天都走不到头,洞中有些地方还需要划船,这个洞一直通到羊场镇的。
我虽然对女孩的话半信半疑,但不愿再质疑,刚才的玩笑已让我懊悔,于是再三对女孩说谢谢,其实隐含了对她的歉意。
回家路上,我在想:一个不深的溶洞,为什么长辈会吓唬小孩子说里面有鬼,不让他们进去玩耍呢?
突然脑筋灵光一现:或许“流云洞”本来的名字就是“留人洞”,陈鼎没有听岔而是如实的记载了下来;人留洞中而不得出,可能在洞中发生过什么悲惨的事,辈辈相传,老人就不让小孩子进入洞中游玩了!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莲花洞:黔南州龙里县龙山镇莲花村何家庄莲花山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山崖刻)。
02.流阴洞:黔南州龙里县冠山办城南社区流云洞寨。
03.流云洞:黔南州龙里县冠山办城南社区流陡坡脚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