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祖籍黄平县的苗族少年,参加黔西南白旗军起义,小小年纪就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少数民族起义将领,驻扎者相,奉命扼守贞丰至贵阳的门户。
数年后,白旗军因为叛徒出卖,实力由盛转衰,仅剩贞丰、兴仁两城;少年将领奉命死守贞丰,却最终偷偷打开城门,清军一拥而入,贞丰城破!
一、杨秀清故事
01.杨秀清身世
杨秀清祖籍为黔东南州黄平县,其祖父由黄平县翁坪乡远望村逃荒至贞丰县者纳,后来又举家迁至苏家寨,租地主家田土为生。
杨秀清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因家境贫寒,六岁时就给地主家放牛,随后又到者相地主黄四奶家当了长工。
杨秀清虽然年少,却孔武有力,平时喜欢舞刀弄枪,练就一身武艺,为人又仗义,因此在者相一带名声较好,在穷人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02.参加涂令恒义军
清咸丰四年(1854),遵义府桐梓县杨凤聚众起事,攻打仁怀、绥阳等县城。清廷急调各州府驰援遵义,其中也包括兴义府。
王顺保为兴义府新城(今兴仁)巴铃的地主豪强,有四个儿子,个个孔武有力,由武师冉秉成教授武艺。
冉秉成对王顺保说:如今兴义府兵勇已被调往遵义,您不如就此起事,当能成就一番大业!
王顺保颇为心动,于是请好友涂令恒前来商议。
涂令恒其实志向很高,于是也积极劝王顺保起事,说愿意为王顺保大业效命。
作为家大业大的豪强,王顺保随即号召了数千人,正式起事!
在冉秉成、涂令恒的带领下,义军从巴铃出发,随即攻破新城、安南(今晴隆)、普安等县。
涂令恒颇有心机,不愿久居王顺保之下,攻破普安县后,自立门户,史称“涂令恒彝族大起义”。
王顺保为涂令恒作了嫁衣。
清咸丰七年(1857),年仅13岁的杨秀清不愿一辈子做佃农,于是叫来好友田洪贵商议。
两人在新城杀牛堡杀了一只鸡,将鸡血滴入酒中一饮而尽,决意加入涂令恒领导的义军,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连番胜利之下,涂令恒带领一万余义军,直捣黄龙,攻打兴义府城(今安龙)。
此时兴义府城兵力空虚,不过知府张瑛却是一个非常有计谋的能臣干吏,在将女婿鹿传霖与少子张之洞托付于人后,抱着必死之心,与几个年长子侄日夜守城!
涂令恒围攻兴义府城七天七夜,始终未能攻克,而云南支援的清军则已过黄泥河,涂令恒只好撤退。
清军追击,涂令恒最终在卡子河一带战死!
黔程按:
1、兴义知府张瑛与都匀知府鹿丕宗同为直隶人,两家为世交,定有娃娃亲。当时都匀府爆发了苗族首领柳天成大起义,都匀府城破之日,鹿丕宗与妻子自焚殉国。
2、张之洞张瑛的儿子,鹿传霖是鹿丕宗的儿子,鹿传霖是张之洞的姐夫。因为鹿家在都匀自焚身亡,仅剩鹿传霖1人,所以张瑛将鹿传霖与张之洞托孤于人。
3、张之洞出生于贵阳六洞桥,但其并不认为自己是贵州人,时人也称之为“张南皮”(张之洞祖籍为直隶南皮,即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张家姻亲在战乱中死伤惨重,故对贵州没有好感吧。
4、张之洞最终成为晚清四大重臣之一(另三位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鹿传霖的孙子鹿钟麟为西北军冯玉祥部重要将领,1924年,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03.改投白旗军
清咸丰九年(1859),张凌翔、马河图领导的白旗军攻下了新城,杨秀清于是改投靠白旗军。
咸丰十一年(1861),马河图亲率数万义军,进攻贞丰县城。
白旗军顺利攻下贞丰县城,杨秀清是贞丰者相一带苗族义军首领,于是成为了白旗军的重要将领之一,此时年仅17岁。
鉴于杨秀清为贞丰者相人,在者相一带很有声望,于是马河图镇守贞丰城,命杨秀清驻扎者相,负责守卫贞丰至贵阳交通要道,防备贵阳清军。
04.投降清军
白旗军首领张凌翔镇守新城,副首领马河图镇守贞丰,其余义军继续南下,攻下兴义府城(今安龙)、兴义县城(今黄草坝)。
因为清廷派云南清军支援,本地团练刘氏兴起,加上白旗军内部良莠不齐,一些将领被收买,白旗军由盛转微,开始走下坡路。
杨秀清开始思考退路:一是向兴义知府刘官礼投降,但想到与刘官礼鏖战数年,又怕自己不为刘官礼所纳;二是向贵阳清军投降,但贵阳清军毕竟距离较远,一时又难觅机会。
为此,杨秀清坐立不安!
最终,机会来了!
贵阳清军(包括从湖南而来的湘军)追击苗族义军岩大五部,已经到达了永宁(今安顺市关岭县永宁镇),与杨秀清几乎隔北盘江(花江)相望。
杨秀清立即派人前往永宁,为表达诚意,书信中承诺:向贵阳清军投诚,并为清军准备了一千八百石大米。
岩大五转战六盘水,贵阳清军随即追击;杨秀清所派之人居然没有联系上清军,投诚一事只好作罢。
岩大五攻克郎岱、水城失利,面临被贵阳清军包围的危险,想到数年前曾在盘县一带与白旗军互为奥援,于是渡过北盘江,投奔白旗军,驻扎于贞丰县城。
同治十年(1871),白旗军仅剩贞丰城与新城。
刘官礼为一劳永逸“平叛”白旗军,请求朝廷派云南清军和贵阳清军进入黔西南,共同“围剿”。
云南清军渡过黄泥河进入黔西南,贵阳清军过北盘江进入黔西南,再加上黔西南本地的清军(包括刘氏等团练),清军人数已达十万人,远超义军。
白旗军死守新城、贞丰,互为犄角;清军两支兵力并攻两城,其中又以先攻贞丰后攻新城为战略部署。
机会再一次出现在杨秀清的眼前。
如果这次再抓不住机会,城破之日,杨秀清必死无疑!
一旦贞丰失守,新城即为孤城,万难守住,白旗军只好死守贞丰。
半夜,杨秀清打开贞丰城门,清军一拥而入,贞丰城破......
驻守贞丰城的白旗军眼见城破,只好往新城方向突围,包括远道而来的岩大五部。
刘官礼命杨秀清追击,杨秀清于是率领一万多清军,最终生擒岩大五等人,押解回贞丰城,岩大五等在贞丰城内被杀害。
贞丰城内数万白旗军以及远道而来的岩大五义军的鲜血,最终染红了杨秀清的顶戴!
05.官宦生涯
战后,杨秀清被授予游击一职,为示与过往决裂,将名字改为杨树森。
黔程注:也有一种说法是,杨树森就是其本名,秀清是他后来所取的号。
杨树森后来曾参与刘永福所领导的黑旗军对交趾平叛;黑旗军解散后,变为游勇(其实几乎就是流寇),由广西进入贵州,杨树森又在黔桂交界一带阻击游勇;最后还任过台湾道员。
杨树森迫于形势,为保命投降清军,固然让人不齿。
不过,杨树森为官后,注重保境安民,经常救济穷人,热心地方公益;对赌博者、偷盗者,则严惩不贷。总体来说,算是一位好官吧。
历史不好评价,大家见仁见智吧。
或许是手上沾染的鲜血太多,杨树森在者相修建了两座寺院,以求超度亡魂得以心安。
光绪二十四年(1898),杨树森病死于望谟蔗香,归葬于者相,享年61岁。
二、者相镇游玩
01.双乳峰
双乳峰位于贞丰县者相镇与珉谷镇交界处。
双乳峰为贞丰最著名的景点,布依族称为“圣母峰”。
我数次经过双乳峰,多次想走到山峰脚下近观,但当地朋友说:只可远观,如果走近了,其实就是一普通山峰而已。
我深以为然,所以只在双乳峰景区观景台远观,确实漂亮!

双乳峰
在双乳峰的右边,其实还有一个单乳峰。

单乳峰
双乳峰、单乳峰等山峰形成了一片喀斯特峰林,我照了一张全景照,山峰、河流、油菜、村庄,很让人心情大畅!

峰林
竹林堡石林:
双乳峰观景台附近,有一片石林,名为竹林堡石林,不过石林过于分散,也谈不上多漂亮,远不如泥凼石林壮观。
贞观寺:景区内有一座新建寺院贞观寺。贞观寺的前身为观音寺,建于清光绪年间。所谓贞观,和“贞观之治”的贞观毫无关系,应该是由贞丰观音寺的简称而来吧。
黔程推测观音寺就是杨树森晚年所建两座寺院之一,但没有人可以询问是否属实。如今的贞观寺完全为新建,我兴趣不大,没有入内。
02.杨树森庄园
清咸丰十一年(1861),白旗军攻下贞丰县城,杨树森奉命驻扎者相。
杨树森驻军于此,自己过的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自然要考虑自身安全,见下坡地势险要,于是在下坡建造了一座庄园城堡。
城堡为石质围墙建筑,高大坚固,形成一个坚固的堡垒。
城堡内为木制楼房,包括主楼、厢房、倒座房和天井,形成四合院,是杨树森日常生活之所,存贮有大量油盐柴米,可以长期坚守。
为确保安全,杨树森在堡垒的东西南北四角,又修建了四座碉堡,拱卫城堡,日常均有人驻守,是防守敌人偷袭的前哨。
从双乳峰观景台前往三岔河景区,在进入景区前可以先到下坡熬组。
进入下坡熬组后,来到一座公路桥边,前方有座山,山上有三个并立的石峰,就近停车。

纳孔村下坡熬组
桥的右边有一口古井,出水量仍然很大,形成了一条小溪。
水井的边上,有一棵腺柳,枝条扭转扩展,犹如苍龙,树龄已达140多年,时间差不多是杨树森投降清军后数年左右,或许是杨树森庄园闲居,命人所栽也未可知。

古井与古树
桥的左边有一条水泥小道可以上行,步行数分钟,就可看到徽派建筑封火墙了,这就是杨树森庄园。

沿此小道上行

杨树森庄园
侧门内部放满了木材杂物,虽然也可勉强通行,但我想到肯定有正门,于是沿着侧门左侧前行,立即见到了高大的正门。

正门
正门正面石墙保存得非常完好,开有石质窗户;绿色藤蔓植物爬上石墙越过顶端,垂吊而下,甚是漂亮。

正面石墙
侧面石墙开有数个观察口/射击孔,是城堡重要的防御设施,因为那时候,热兵器已经得到比较多的使用。

侧面石墙
整座庄园一层围墙全部为巨大条石所建,围成一个矩形结构;二层则为青砖所砌,徽派建筑风格明显,杨树森祖籍为黔东南黄平,从镇远到黄平一线,多为徽派建筑风格,杨树森明显是受此影响。
从正门步入院内,杂草已长到了一人多高,必须拨开杂草方能前行。
两侧厢房已经成为危楼,百年腐朽的木构和绿色茂密的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寓意着逝去和新生,天下万物,莫不如是。

左侧厢房

右侧厢房
厢房上窗雕很是漂亮,这些都是当时的木匠手工打造,如今这些工艺几乎失传,这些木雕珍品真是越来越少,看一眼少一眼!

精美窗雕

主屋已经完全倒塌,曾经的屋柱或梁放置在地方,任由腐烂。
唯有主楼石质台基和柱础,保存完好,告诉人们,他们的主人100多年前是如何的意气风发,仿佛整个者相就是他的江山一般!

倒塌的主屋

台基与柱础
庄园城堡的四个角,曾有杨树森建造的四个碉堡。
清光绪五年(1889),杨树森见地方清平,决定将碉堡拆除,用碉堡的石料修建了钟鼓楼和观音阁。
或许,十八年的官宦生涯,早已让当年那个十几岁的少年首领变得成熟,因为四个碉堡确实容易被同僚拿来说事,还不如一拆了之!
03.三岔河景区
从杨树森庄园出来后,继续前行三岔河景区。
三岔河景区是近年来贞丰重点打造的一个露营基地,三岔河为围水形成的一个人工湖泊,最后注入北盘江。

三岔河

三岔湖
我试图在村中寻找布依族古居,很遗憾,如今都已找不到。
在村边沿山坡随意走,见到了一片石林,还算不错,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火炬”

“蟾蜍”

“蜥蜴”

“狼啸”

石林
我没有在三岔河露营,因为感觉汽车旅馆的费用过高了些。
不过,我很喜欢到三岔河景区内纳孔村农家乐吃饭,前前后后去了三次,每次都觉得特别好吃,因此推荐去贞丰游玩的人,可以选择到三岔河农家乐吃饭。
04.“虎”字摩崖
从纳孔村继续往前,开车到达者相村大寨组。
杨树森祖孙三代都是佃农,自然大字不识一个,成为义军首领后,便向马河图的谋士孔厚基学习文化,尤其专攻草书“虎”字。
杨树森向孔厚基学习文化,一方面是确实想补上不识字的缺陷,因为谁都想被喻为“儒将”,而不是称为“武夫”;另一方面自然也是想借此与马河图拉进关系。
由此可见,杨树森确实很有心机,这也是其后来审时度势投降清廷的内在驱动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树森一手草书“虎”字,潇洒漂亮,竟连当时书法大家都赞不绝口!
清光绪初年,杨树森在者相村大寨组崖壁上刻下他最得意的“虎”字。

“虎”字摩崖

十七勇士纪念碑:
从“虎”字崖刻拾阶而上,就来到了“辛亥革命纪念碑”处。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贞丰白层渡厘金总办吴嘉瑞在贞丰文昌宫创办“仁学会”,传播新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吴嘉瑞被革职查办。
仁学会共有学员20多位,后来多参加了“贵州自治学社”,为辛亥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共有17位贞丰籍学员在广州及贞丰牺牲,被称为“十七勇士”。

十七勇士纪念碑

我问在此闲坐的一位大爷,这个封土堆是不是十七勇士的埋骨墓或衣冠冢,大爷说:不是。
十七勇士纪念碑的对面,是一个孤立的山顶平台,通过桥梁前往,犹如“金顶”,在此小憩片刻。

“金顶”
山王庙与观音阁:
继续往上前行,有一条水泥台阶道路,道路中间为一座石桥,树木苍翠,风景很美。

从桥上上行
首先映入眼帘是一个土地庙。
土地庙的后方左侧有几栋现代建筑,主殿为“山王庙”,大门紧锁,不过从名字就可知,这儿以前供奉有山神之类的本地神祇,前身应该是一个山神庙。

山王庙
继续往前走,又有一栋建在高处的庙宇,是观音庙,也是新建,同样大门紧锁。黔程猜测观音庙的前身就是杨树森所建的观音阁。

观音庙
不过如今这些建筑均是新建,我不感兴趣。
三、后记
我并不是一次游完者相景点的,因为每次去的缘由都是去纳孔村农家乐吃饭,抽空游玩而已。
结合历史背景,我梳理出有关杨树森的几个历史遗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敢说正确,只是逻辑尚能自洽,所以写出,如下:
清同治十年(1871),杨树森投降清军,被授予游击一职。
因手中沾染鲜血太多,杨树森在竹林堡处修建了观音寺,超度亡魂以求心安。
清光绪五年(1889),杨树森在大寨组刻下草体“虎”字,拆除庄园四周的碉堡,碉堡石料的一部分修建了竹林堡观音寺钟鼓楼,另一部分在山王庙处增修了观音阁。
竹林堡的观音寺早已不存,如今在遗址处新建贞观寺;山王庙边的观音阁同样不存,如今在遗址处新建观音庙。
就连杨树森庄园碉堡,即使已是近160年历史建筑,如今也是任其败落。
没人想过,它们看过那段烽火岁月,是那段历史的直接遗存!
历史已对白旗军作出了“起义”的定义,杨树森毫无疑问是“无耻的叛徒”,这就是观音寺、观音阁消失的原因之一,而杨树森庄园,不过是因为分给贫农而得以保存罢了。
唯有“虎”字崖刻保存较好!
这也是我游玩历史遗迹时,喜欢看崖刻或碑文的原因。
就如刘慈欣在《三体》中所说:保存信息最好、最久的方式,就是“把字刻在石头上”!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双乳峰: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双乳峰景区。
02.杨树森庄园: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下坡熬组。
03.三岔河景区: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
04.“虎”字摩崖: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者相村大寨组;县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