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期,地主大户邱氏家大业大,显赫一时,却有一事无法释怀,没有子嗣。于是一建嗣子桥,再建三星桥,三建广嗣桥,祈求神明保佑。
数十公里远,一户人家利用溶洞打油,由此发家致富,打油洞传名至今;溶洞暗河蜿蜒流淌,巨石遍布,从狭缝中觅径探险,未知洞深几里?
一、三星桥与广嗣桥
黔程在黔南州瓮安县中坪镇塔猫坪游玩虎威关时,和村民大哥聊天。
大哥见我对古迹比较感兴趣,于是告诉我:离此数百米远的大屋基组,有当地大地主邱家所建的古桥,非常漂亮!
我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大哥继续向我讲述邱家的故事......
清末时期,邱家为大地主,在当地是响当当的大户人家,与官府也结交深厚,可谓是当地最显赫的乡绅。
邱家花费巨资在家乡修建了一座高大石桥,名为“三星桥”。
桥成之日,四面八方群众纷纷赶来看热闹,就连知县大人等一众要员都前来贺喜,只等吉时,邱老爷和知县一起,第一个走过新桥。
此时,来了一个乞丐,非要从新桥上走过。
眼见无论如何劝阻不了这个乞丐,大庭广众之下又不能动手收拾这个不识趣的家伙,邱老爷于是说:你一定要走的话,那你从桥下过!
乞丐只好下到河边,从桥下走。
吉时已到,桥上走的是喜气洋洋的邱老爷和知县大人,桥下走的是衣衫褴褛的叫花子。
叫花子却在桥下作起法来......
不久后,河水暴涨,竟将高大坚固的石桥冲毁!
原来,这个乞丐其实是一个神仙变的,因不忿被要求走桥下从而被邱老爷和知县踩在头上,就施法让河水冲毁了桥。
大哥说起这个故事时,比我写出来的文字更加精彩,看来这个故事在当地已是广为流传。
我心里却想:无论如何邱家是做了好事,这个无聊的神仙仅仅因为一时之辱而弄毁方便人们行走的石桥,其实和魔又有什么分别?
这个想法不过一闪而过,是我思维的偶尔发散,因为我并不相信有什么神仙来弄毁新桥,这不过是一个传说罢了。
大哥又说道:修建此桥已耗尽邱家钱财,直到20多年后,邱家才又攒够了钱,再修建了一个石桥,名为“广慈桥”。
我本身就对古迹比较感兴趣,加上又有这么一个传说,于是前往大屋基组去寻找被冲毁的“三星桥”和保存完好的“广慈桥”。
01.广嗣桥
大屋基组不过十几户人家,是一个比较小的自然村寨。

大屋基组
我向一位青年小哥问邱家修的古桥,小哥告诉我,沿着村中公路一直向前,走到村子边缘后转往右边土路,继续前行,看到两个鱼塘就到了。
然后,小哥又提醒我:你这个车估计走不了土路。
谢过小哥,驱车到达村边土路处,我看到土路凹凸不平,但感觉还走,于是小心翼翼开车前行。

往右边土路前行
数百米后,到达两个鱼塘处,此处土路已变得非常泥泞,我把车停在此处。

上面鱼塘

下面鱼塘
我在鱼塘边始终没有看到古桥,心里想:或许刚才小哥表达的意思是在鱼塘停车继续前行吧。
于是,改为步行,继续沿土路下行。
土路尽头果然是一条小河,不过连接两岸的却是一座新修的水泥桥,桥头有两个村寨修桥的碑记,年代不远的那种水泥碑。

新修的水泥桥
见到桥上游有一家人在摘水芹菜(一种野菜),于是向他们打听古桥。

采摘水芹菜的一家人

茂盛的水芹菜
大姐指着这座新修的水泥桥说:只有这座桥啊!
我再问:这个桥有多少年了?
大姐说:不知道呢,我出生之前就有了。
看着大姐不过40岁左右,我对这座桥就是古桥就更加持怀疑态度了。
于是决定折返回鱼塘处再次寻找。
回到鱼塘处,站在下面鱼塘的堤坎处,仔细观察,果然发现下面有一座古桥,我之前是在路上,路边灌木浓密,压根看不到古桥。
于是从路边拨开灌木,不过数米就到达了古道,古道的尽头,就是古桥。
古桥为单孔石桥,巨大石块筑就,用料巨大,尤其是桥基,横截面大于桥面,看来是对桥梁的坚固用足了心。

古桥


桥面保存完好,两侧还有石质桥栏。

桥面

我仔细寻找是否有古碑,到达桥的另一头,果然发现了一通石碑。

古碑
碑首为“广嗣桥”三字。
看来这是建桥以求子嗣,这在古时是常有的事,如今很多名为“狮子桥”的古桥,其实原名多为“嗣子桥”,就是求子嗣而建桥。
我之前在塔猫坪听大哥所言“广慈桥”,是我听岔了,贵州一带“嗣”与“慈”多同音,我老家铜仁就是这样。
古碑碑文部分尚可辨识,从碑文得知:此桥建于“大清道光二十五年仲冬月廿七日”。
看来,这是一座180年的古桥了。
02.嗣子桥
找到了广嗣桥,激发了我再次寻找“三星桥”的兴趣。
于是又回到之前所到的水泥桥处,想从上下游再寻找一番。
桥对岸有一群黄牛,我由此信心大增,因为如今在老家放牛的,多半是老人,老人可能会清楚。
结果,放牛的是一位中年大哥。
我还是向其打听。
大哥说:邱家所建被冲毁的桥,就在水泥桥的上面,因为被冲毁了,所以不容易看见。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沿着河道上行不过数百米,就看到河道一侧残存的桥孔。

残存桥基
另一面桥基,已被新修的土路所破坏。
大哥告诉我:这条土路修于2022年,之前这儿还有一块古碑,修路时毁坏了。
我心里颇觉遗憾,不过是三年前而已,可惜了!

被毁坏的另一侧桥基处
我问大哥:这桥是“三星桥”吗?
大哥说:不是!
我大吃一惊,原来这座桥不是“三星桥”,那么,邱家所建的桥就不止是两座,而是三座。
我赶紧询问:那三星桥在哪儿?
大哥说:就是你刚才通过的水泥桥啊,那儿还有一块古碑呢!
我问大哥:这座桥叫什么名字。
大哥说:他也不知道。
因为邱家建桥是为了求子嗣,我估计此桥当初被命名为“嗣子桥”;这只是我的猜测,我并不知道这座桥的真正名字,因为古碑已毁于三年前。
03.三星桥
我请大哥带我去寻找“三星桥”古碑。
在水泥桥桥头一个茂密的灌木丛中,三星桥古碑正静静地待在那儿,在我光顾之前,估计已经很久没有人来此一观了。

“三星桥”古碑
三星桥碑文已经很模糊,左侧隐约可以看到“道光叁年”的字样,看来此桥比广嗣桥早建了22年。
我问大哥:除了这个古碑以外,还有什么是邱家所建的遗迹吗?
大哥说:河中间的桥墩是1992年建的,不过两侧河堤处的桥基,是当年邱家所建,以前桥墩上面架设的是木桥。
大哥告诉我:他是建中镇底花寨人,这条河叫石板河,上面被冲毁的桥和这座三星桥,连接了底花寨和大屋基组,也是旧时从中坪与建中两地的古道。
我想到邱家为求子嗣,居然耗尽家财在数十年间修建了三座石桥,不知最终是得偿所愿还是黄粱一梦。
于是问大哥:邱家还有后代吗?
大哥说:邱家没有后代,已经绝嗣了!
我心里想:邱家修了三座桥,以求神明保佑延续子嗣,最终还是未能得愿,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谢过大哥,我通过三星桥一侧的小道下到河底,下面有一个漂亮的小瀑布。

小瀑布
我游玩时为春节,此时河水不大;想到邱家两次建桥都被河水冲毁,看来雨季时石板河的水量还是很大的,如果雨季来玩,这个瀑布一定更漂亮。
04.大屋基
大哥也说不出邱家更多的细节,毕竟这已经是200多年前的事了。
如果邱家有后人的话,或者对老祖宗的建桥事迹就讲得很清楚了。
黔程作以下猜测,胡乱猜测那种,没有依据:
1、邱家并非一个大家族,就是一家子人,或许数代单传,所以没法从同族中过继一个子侄辈作为儿子。
2、邱老爷可能患有不育症,所以连女儿也没有,否则完全可以招女婿入赘。
3、邱老爷想通过建桥以求子嗣,所以在石板河上建了第一座桥,即“嗣子桥”。
4、嗣子桥被冲毁后,邱家又建了第二座桥,即三星桥,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希望得到福禄寿三星保佑,别像嗣子桥那样被冲毁;不过遗憾的是,三星桥还是被冲毁,于是只好利用桥墩改成了木桥。
5、22年后,邱老爷再建第三座桥,不过已不再建于石板河上,而是建于大屋基组前面的无名小河上,因为担心被再次冲毁,所以用料巨大;由于第一座桥已命名为“嗣子桥”,所以这座桥就命名为“广嗣桥”。
6、邱老爷对拥有子嗣非常执着,建此三座桥前后达20多年,家产耗光不说,自己也到了老年,所以也没有通过抱养之类来获得家族传承。
7、或许邱老爷的名声并不是太好,甚至可能为富不仁,所以当地流传了其惹恼神仙,神仙做法将桥冲毁的故事。
8、如今大屋基组的“大屋基”三字,可能就是邱家的宅基地,换言之,大屋基组的得名或许源于邱家。
如今的广嗣桥,当地人俗称“邱家桥”。
回到大屋基组,我没有进村去进一步了解邱家的故事,因为邱家三次建桥以求子嗣却最终绝嗣的事迹,让我觉得在那个封建年代是一件很悲伤的故事,不想再进一步了解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此时已是下午16:30,我还要在18:00赶回贵阳陪家人吃晚饭,虽然晚点回到家里,内子也不会说什么,但既然这样承诺了,就应该做到,我家宝贝正是成长,父亲要给她作一个说到做到的榜样。
大屋基组的古居很有特色,和我之前在塔猫坪所看到的一样。

大屋基组民居
二、打油洞与响水洞
第二天,我再次驱车前往开阳,去米坪乡寻找打油洞。
开阳县米坪乡与我昨天游玩的瓮安县中坪镇相距不远,不过二三十公里吧。
打油洞是一个喀斯特溶洞,旧时有一户人家利用此洞来榨桐油,由此发家致富,所以此洞后来就被称作“打油洞”。
明清时期,桐油是贵州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其中一条路线为:由贵阳陆路运往镇远,在镇远走水路,转运至长江中下游,或者在上海转运出海。
01.打油洞
到达泥池村泥下组,我向一位老人打听打油洞具体位置。
老人在广场边上向我指了远处的一户人家,告诉我:过村委大楼后一直往左开,就在那户人家的后面;从村委大楼往右拐,还有一个溶洞“响水洞”,如今是一户人家在洞内养殖娃娃鱼,响水洞上面的旱洞很漂亮。

泥池村
谢过老人,驱车前往。
到达那户人家后,我向屋主大嫂询问:我去旁边的打油洞玩,是否可以把车停在她家院坝?
大嫂很热情,说:停在这儿没问题。
然后又说:洞内很长很黑,你应该带一个电筒。
我说:我准备得有。
大嫂再说:你应该叫上同伴的。
听到大嫂这样说,我立即意识到打油洞比较危险,就对大嫂说:我要是感觉危险,就立即折返。

车停在大嫂家院坝
从大嫂家院坝下小路前行,不过200米左右就到达洞口了。

由此小路前行

打油洞洞口

从洞口回望泥池村
洞口内侧有一个高大的石质台地,边缘还有一个人工凿出的直径约1米石窝,我感觉是当年打桐油的一个作业面,但我并不知道打桐油的流程工艺,所以不知道具体如何作业。

石质台地

台地上回望洞口
从台地处小心下行,进入洞道,洞道中有暗河,很浅那种,时而在地上,时而转入地下,暗河虽小,却响声很大。
从最后可见光处回望洞口,洞口之光居然映射于暗河之中,仿佛是上下两个洞口一般。

回望洞口

犹如两个洞口
随即就看到了壮观的石幔和漂亮的钟乳石。

壮观的石幔

漂亮的钟乳石
继续前行,到达一片边坝石处。
边坝石垂直向下“流动”,形成了一壁的石坎悬崖,悬崖的下面,又是一片边坝石。我很喜欢这个小景点。

石坎悬崖

边坝石
继续前行,一整块钟乳石跌落形成石门。

“石门”
进入“门”后,暗河已几乎转入地下,不过还是听得见水响声。
由此开始,洞道已经不容易觅到路径,巨大跌落的钟乳石遍布洞道,需要从巨石中间穿插而过,洞道已经变得危险起来!
我考虑片刻,因为这只是一个洞道,只有电筒有光,就不会迷路,于是决定继续前行。
随后洞道变得高大开阔,两侧遍布着巨大石幔。

石幔


因为心思放在记路上,我没有注意自己走了多远,应该有数百米吧。
而后洞道几乎变成洞厅一般开阔,由洞顶往下变成斜坡,斜坡上有一个钟乳石很漂亮,我很想走到那个钟乳石边上看看细节,终因斜坡上遍布尖锐乱石,数米后就放弃了。
因为同样原因,一些石幔处,我也不敢过于靠近,只是远远照了照片。

不敢靠近的石柱

不敢靠近的石幔

过了这一段比较危险的洞道后,到达了一个巨大的洞厅。
此时已经无路,需要从地上的巨石狭缝之间穿过,有些地方则需要从不同石块之间攀援而下或者跨越而过。

洞厅中钟乳石

一般而言,我会就此放弃探索。
但洞厅深处一块非常漂亮的垂吊钟乳石又让我很想前往一观。
于是从高处石块往低处石块小心翼翼地跨越下行,手脚并用,放低重心,并密切注意石块之间的缝隙路径。
通过一侧崖壁迂回时,看到了一个漂亮的边坝石“河流”和石柱。

边坝石“河流”

石柱
继续前行,又见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边坝石“城堡”,可惜此时为冬季,我想夏季时,这个“城堡”里可能会注满了水,一定非常漂亮。
我真的是太喜欢这个“城堡”了。

“城堡”

终于走到了我想到达的那块的钟乳石,凌空垂吊,让我想起电影《蜀山剑侠传》里面的垂吊仙山,果然漂亮!

凌空垂吊的钟乳石
前面还有洞厅,不过下行的垂直度更大,近70度吧,虽然可以继续下行,而且远端还有一个漂亮的石笋,不过我却不愿再冒险了。
此处危险性倒并非迷路,而是需要从不同巨石上面跨越下行,巨石之间是狭窄的缝隙,如果失足滑落,很容易崴到脚或者受伤。
如果有同伴倒也无所谓,我就一人,如果受伤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于是折返出洞,我自己估计探索了数百米远吧,应该不到一里路。
探洞时间虽长,主要是路径乱石密布,需要从缝隙小心前行,或者需要跨越巨石之间罢了。
这个溶洞究竟有多深,我并不知道。
02.响水洞
回到大嫂院坝处,大嫂热情地邀请我进屋喝水,我婉谢了,然后向大嫂确认前往“响水洞”的路径。
越过山顶,然后一路沿开州湖往下走,半山腰是一片橙园,可惜橙子已摘完了,否则可以摘一个尝尝味道。
汽车可以一直开到“响水洞”处。

响水洞
屋里走来一位大嫂,知道我是来游玩的,热情地招呼我进屋。
大嫂并非是养鱼场的主人,她是帮她大姐来照看几天的。
养鱼场在房屋客厅的后面,作了一扇门,门后就是溶洞,大姐开门后带着电筒引我入内。

门后就是溶洞
这个溶洞是一个洞道型,溶洞中间同样有一条暗河,不过此时无水。
鱼池就在溶洞两侧,里面养了很多娃娃鱼。

鱼池


娃娃鱼

然后通过一个水泥板跨过暗河到达另一侧,头顶上有光透射下来,是响水洞上方的旱洞之光,形成了一个“天窗”。

热情的大嫂

“天窗”
溶洞里面没有什么好看的钟乳石,约三百米后,见到了大嫂他们建造的饮水池。
大嫂告诉我:这个水是从砂砾中渗出的,非常的干净,这个水池已经建了十多年,水池底部还非常干净,从没清洗过,是他们的饮用水。

饮用水池
沿着洞道继续前行,看到了一个土坑,是旧时人们的熬硝坑。

洞道

洞壁

熬硝坑
又走了数百米远,洞道变得狭窄难以继续,我们就此折返。
回到客厅,客厅外面是大嫂家饲养娃娃鱼的小鱼饲料;客厅阳台的下面,是养殖的鲟鱼;远处,是修建余庆构皮滩水电站蓄水形成的开州湖。

娃娃鱼饲料

鲟鱼池

开州湖
大嫂家承包此洞养殖娃娃鱼已经有十几年了,鼎盛时有数千条,三年疫情下来,生意受到很大影响,如今只有几百条了。
我向大嫂询问到达响水洞上面旱洞的路径,大嫂也没去过;她的先生告诉我:15年前他从灌木中上行曾经到过,不过并没有路,如今恐怕到不了了。

响水洞旱洞
谢过大嫂,我沿着山崖一侧,两次劈开灌木从仿佛可行处上行,不过区区数米远又变得不可行,只好作罢。
响水洞本身是一个洞道,谈不上多漂亮;泥池村老人跟我讲过上面的旱洞很漂亮,不过并没有路。
十多年前倒是可以勉强到达,如今大自然恢复得太厉害,已经无法前往了。
以前暗河应该是在旱洞流过,旱洞内也有漂亮的钟乳石;后来暗河击穿河床,改走响水洞,这个时间应该是在地质抬升之后,年代不是很久远,这就是响水洞只是一个冲击洞道而并没有钟乳石的原因。
三、寻古桥未果
响水洞其实并没有在我来之前的规划之内,但我爱玩,知晓后所以前往。
在响水洞几乎用去了两个小时时间,耽搁了我本来计划探寻的虎奋关下一座修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古桥。
我知道除虎威关外,虎视关、虎奋关均已不存,但到达虎奋关的古道上还有一座横跨马路河的古桥,修建时间早于虎奋关,是通过虎奋关的必经古桥。
到达瓮安县中坪镇茶店村后,询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座桥;或许再回到开阳县花梨镇十字村,可以继续打听。
不过,我的时间已经不够了,陪家人一起吃晚饭,其实比我游玩更重要。
就留下一点遗憾吧。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如果有朋友知道这座古桥的位置,希望能告知我。
能不留遗憾就不留遗憾。
人生不就是应该这样吗?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广嗣桥:黔南州瓮安县中坪镇茶店村大屋基组前无名小河上。
02.三星桥-嗣子桥:黔南州瓮安县中坪镇茶店村大屋基组边石板河上。
03.打油洞:贵阳市开阳县米坪乡泥池村泥下组。
04.响水洞:贵阳市开阳县米坪乡泥池村泥下组(靠近开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