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若用佛学语言表达应该是:江山易改,自性难移!
为何佛学中总是会出现这样的“奇怪语句”?
譬如:
①表达事物起因动果,古代国人用“阴阳”或者“无有”;佛学非要用“无有”或“空色”;
②表达事物的预判和假设性分析研究,古代国人用“如果…”;佛学非要用“如来…”;
③表达事物的特性特征特点,古代国人用“本性”;佛学非要用“自性”。等等!
原因如下:
1)佛学属于引进的,古老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关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2)翻译者,为了体现佛学的科研特征,刻意与当时国人习惯用语“切割”。独创性发明了很多“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独有语句。
像:①放弃,改为:放下;
②产生众多新观点新认知,改为:众生;
③放弃一些新认知新观点,改为“放生”;
④满怀期待,期盼着科研成果的获得,改为:慈悲为怀。等等。
这就是为何,佛学几乎99.99%的人读不懂的深刻原因!无论你如何才思敏捷。特别是没有理科特长的人。
这就如同现代物理学,也是“引进学说”:
①它称“力气”为“作用力”;
②称“万物演化”为“事物运动变化过程”;
③称“老天爷”为“自然规律法则”;
④称“练气功”为“训练对作用力的分析研究的功力(能力)”等等。
2)性,特指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性、特征、特点、特质”。
自性=本性!
这些概念,在我们常说的国语中为“本质、本性”。强调事物运动变化呈现出来的“本来面目”。
而在佛学语系中为“自性本自清净,不会因为污染而显现”等。

其,含义:事物运动变化表现出来的特性特征,是:天然的、客观的、没有主观臆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