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中国(黄河系列·洛阳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

黑风夜话吖 2024-11-16 04:13:56
伊洛中国(黄河系列•洛阳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一早赶到偃师二里头遗址,博物馆还没有开门,保安建议可以去边上的遗址公园走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空旷的洛河故道上鲜有人迹,秋英盛开原野,天空中回荡着埙的古音,浊而喧喧,悲而幽幽,其情其景,仿佛是三千多年的回响。二里头遗址真的很大,现存面积三百万平方米,它1959年被发现,1988年列入全国第三批文保单位,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发现有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宫殿建筑群以及最早的铸铜作坊、青铜礼器群,这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邦城遗址,开创了中国古代都邑制度的先河。学术界多认为它是夏王朝的晚期都城,非常有可能是历史记载中夏桀的都城斟鄩。

蒹葭苍苍

二里头遗址派生出的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把距今5800-3500年的中国历史分成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古国时代的遗址有牛河梁、焦家、良渚、石峁、陶寺等,王朝时代著名的就是二里头。距今3800年是古国与王朝时代的分界线,这正是二里头文化的年代。

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组成部分,它依托二里头遗址而建,汇集了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成果的精华。走进大厅,正巧遇一场《捣练图》的舞蹈排练,它改编自唐朝张萱的名画,十二位身着艳丽的劳动妇女在捣练、理丝、熨练的过程中翩翩起舞,画中钻到练下仰看练面的天真女孩成了领舞的主角。带着舞蹈的美去探寻历史的美,一步步地走进博物馆的展厅。

舞蹈《捣练图》

第一王朝

夏的故事从四千年前一场全黄河流域的特大洪水开始。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也许是为了练就这个民族的坚韧品格,时常会用暴躁的脾气去考验受她养育的人们。关键时刻总会有人挺身而出,这一次的英雄是大禹。“茫茫禹迹,九州攸同。”大禹治水是中国古老的传说,长达数十年的抗洪岁月,他栉风沐雨,亲操耒耜,疏河浚川,三过家门而不入,足迹遍布四面八方,最终平定水患,擘划九州,并开启了一个广域的王权国家。

大禹

历史记录了禹都阳城、禹征三苗、禹会涂山等重要事件,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帝舜选择禹为自己的继承人,“荐禹于天,为嗣”,禹想把位置让给舜之子商均并避居阳城,结果“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大禹顺从民意即天子位,国号“夏后”。

考古工作者一般会把登封告城镇的王城岗遗址视作“禹都阳城”。十年后,帝禹东巡会稽,百岁而崩,王位的继承发生了变化,禹指定的接班人益未能服众,禅让制不能保证代代有贤王,而且每一次继承都会有部落联盟分裂的危险,这对早期的社会合作是相当不利的,随着王邦疆域的扩大,一种新的继承体制横空出世,那就是家天下,以家族的稳定推进到天下的稳定,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大禹之子启即天子位,“赐土命氏,祚以天下。”

夏王朝的都邑因种种原因而屡经变迁,其核心控制范围在今天豫西的伊洛流域和颖河、汝河上游,这就是史料中的“有夏之居”,区域面积虽然不大,但意义非凡。东方大地上新石器文化的漫天星斗在距今3800年的时侯变得月明星稀,这轮光亮赋予一个伟大的名字—中央之国,这是最早的中国。

第一王朝

据文献记载,夏启之子太康当政时,“盘于遊田,不恤民事”,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乘机将太康逐出朝廷,此为“后羿代夏”,家天下面临严峻的考验。失国的太康有个遗腹子少康,他长大后团结夏众完成了复国大业,并励精图治、施行德政,王朝日趋稳定,家天下有惊无险。“夷夏东西,夏道兴衰”,夏传十七位至桀,“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商汤革命,推翻夏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朝换代。

赫赫夏都

二里头遗址定义为夏晚期都城遗址,大量的出土文物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的建设、王宫的礼器等都有重大参考价值。

绿松石龙形器

绿松石龙形器

由2000多片绿松石组合而成的龙形器放置于墓主人的骨架之上,龙身长64.5 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龙身曲伏有致,形象深动。绿松石龙的出土验证了早期中原王朝对龙的崇拜,龙的传人有据可考。

七孔玉刀

七孔玉刀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大一件玉器为七孔玉刀,玉刀扁平呈梯形状,直线交叉的网状几何纹饰布于双面,刀背处等距离排列着七个穿孔。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佩戴铜牌饰的影像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二里头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出土于一座遗址中的高等级墓葬。青铜铸成的牌饰长16.5厘米,宽8-11厘米,四角钝圆,两侧有对称环钮,数百片绿松石镶嵌出兽面纹,丝丝入扣,加工精巧。

网格纹铜鼎

网格纹铜鼎

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造型和纹饰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相一致,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青铜。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辉煌的青铜时代拉开了序幕。

玉璋

玉璋

长48.1厘米,由身、柄、阑组成,造型精美。玉璋是二里头文化的礼器,仅为高等级贵族所用。玉璋(牙璋)在稍晚于二里头文化的其他遗址中多有出现,反映了王权制度的波及和影响。

乳钉纹铜爵

乳钉纹铜爵

高26.5厘米,总长31.5厘米,束腰平底,三锥足,槽状长流,腹部凸线列乳钉纹。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容器,被誉为“华夏第一爵”。

斗笠形白陶器

斗笠形白陶器

一组陶器共三件,直径5厘米左右,正面似斗笠,背面螺旋形,中心有小圆孔,可能为墓主人帽子上的装饰。

嵌绿松石玉钺

嵌绿松石玉钺

玉钺长9.2厘米,宽8-9.4厘米,有两个穿孔,下孔用绿松石嵌平。钺本是一种作战兵器,但玉钺是象征高级贵族权力的礼器。

骨猴

骨猴

精美的微雕工艺品,高2.2厘米,用动物骨头雕刻而成,通体抛光,反映出二里头先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铜爵

铜斝

陶大口尊

陶连体鼎

陶形塑龙纹透底器

陶埙

鸭形鼎

陶壶

绿松石矿

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涵盖了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世纪探索

从古国时代的漫天星斗到王朝时代的月明星稀,无疑是历史的选择,中华大地上的一些区域文化因各种原因衰落了,但中原地区的文化兼收并蓄发展壮大,其中黄河的因素不可或缺,或许正是人类在大河面前的艰苦卓绝才最终诞生灿烂的文明,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里头文化超越了其他早期文化,逐步走向农业文明,一个广域的家天下王朝,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宫殿建筑模型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夏都遗址

站在三千多年的遗址上,心里确实有些小激动,因为脚下的土地是华夏儿女的根脉。二里头和“夏”联系在一起,那么“华”呢?它会在哪里?行文时,临汾的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了,陶寺会是“华”吗?已有人称临汾为尧都或华都了,文明的探源还将继续。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