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通波(大运河系列·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黑风夜话吖 2024-11-29 05:17:21
千里通波(大运河系列•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隋唐大运河示意图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隋文帝杨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山河一统,由于采取了整顿户籍、轻徭薄赋的养民政策,国力大增,一个丰衣足食的盛世勃然兴起。国库的富有曾有详细的记录:“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通典》)探究隋朝迅速至富的原因,一是乱世已久,人心思治,统一战争并未大动干戈;二是封建贵族、特权阶层在割据对立中消失殆尽,整个社会处于相对平等之中,能够齐心协力,共奔小康;三是隋定天下后施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政令畅达;四是隋文帝勤于吏治,生活节俭。其结果是“天下储积足五、六十年”。

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继位的杨广为钱化不完而发愁,因为接班不光彩,所以不愿在长安过多驻留,他登基后的首件大事就是营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十个月后,新洛阳建成。对杨广来说,东都并不只是一座宫城,而是王朝重心的转移,他的心中还有更远的方向,那就是二三十岁当晋王时生活过的江都,那里有他的十年一觉扬州梦。杨广的江南情结是挥之不去的,但洛阳离扬州还是有点远,黄尘古道,车马劳顿,巡幸一次十分不便,走水路吧,黄河喜怒无常,安全难以保障。怎么办?那就开一条运河,钱不是问题,钱多了才是问题。大业元年(605年),杨广颁诏启动两项实事工程,通济运河,由洛阳东去山阳(淮安);邗沟运河,由山阳南下江都。

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这是唐人胡曾的咏史诗,诗自然有些夸张,实事上大隋帝国不是运河一开就完蛋的。运河的建设速度难以置信,两段运河全长二千余里,杨广三月二十一开工剪彩,同年八月十五日乘龙舟到江都赏月,前后一百七十一天。工程有质有量,“渠阔四十步,渠旁筑御道。自长安到江都沿途筑离宫四十余所。”杨广的南巡更是气派,“四层高的龙船,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挽船士八万,舳舻连接达二百里,骑兵巡护两岸。”这是大隋国力的象征。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杨广的步伐并未停止,大业三年,率甲士五十万北巡榆林,筑长城;大业四年,筑长城,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大业六年,通江南河,自京口至杭州,阔十丈余;大业八年,亲征高丽;大业九年、十年,再征高丽。如此看来,杨广开大运河不全是为了享受,而是雄心壮志,他把大运河作为战略通道,运兵调粮,既保持征战路线的便捷、畅通,又可加强两京和南方富庶地区的经济联系,一举多得,只不过他恃富而奢,一味扩张,用力过猛,结果近者叛、远者乱,十八路反王风生水起,大业十四(618年)年杨广被缢杀于扬州,得了个炀帝的谥号,炀有火气太旺熔化大地的含义,隋王朝彻底炀了。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隋炀帝用极短暂的时间完成了一个王朝的兴衰,他所有的先行先试,无不成为后来者的借鉴。大运河铸成一个新王朝的盛世风华,而且,它的水波滋润百代,成为中华大地的万世风景,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强健体魄,即使在一千多年以后,它荣膺世界文化遗产,依然还是鲜活的流水。与胡曾的咏史诗相比,皮日休无疑要公道得多:“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常设展以“国运泱泱”为主题。大运河主体诞生于隋唐是国运所致,四百年的分裂结束了,如何治理统一的山河,一条便捷高效的转运通道迫在眉睫,东都洛阳义不容辞地成为转运的支点,而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杨广恰巧来到了这个点位上;以高颍、宇文恺为代表的技术官僚目光敏锐,长期的动荡使社会积累了大批动手能力强的工匠,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相结合后的创造力是无法想象的;社会财富的积累到了空前的程度,统一后整顿户籍,使浮逃人口归于户编,大业二年的全国人口超4600万,三倍于上一次统一的西晋太康年,人民康阜,人力充足,再加上中央集权,政令畅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条件成熟了。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隋唐大运河的开挖充分利用了一些自然河道,这无疑加快了工程的进度。大运河开通后出现了一个新生事务—大漕运,这又是一盘棋的统筹,专官专管,职责分明。漕运体系包括水上交通、漕闸维护、岸边码头、岸上仓储、转运搬移、水陆联运,这些都促成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回洛仓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含嘉仓刻铭砖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碳化粟米

粮仓是大运河的重要配套设施。大运河申遗成功,地处洛阳的回洛仓、含嘉仓成为遗产点。回洛仓地处隋唐洛阳城外,而含嘉仓则在城内。据说隋末瓦岗军趁乱夺取回洛仓,使被围的洛阳城处于无粮之地,手握粮食的瓦岗军底气满满,吸引了大量饥民加盟,一时羽翼丰满。后来李世民看到粮仓建于城外的弊端,便把国家粮仓设于城内。含嘉仓有“天下第一粮仓”之誉,隋代始建,唐代扩建并开始大规模储粮,使用时间长达五百多年。遗址考古发现,其面积达43万平方米,有圆形仓窖四百多个,记载中的唐天宝八年(749年)总储粮量超580万石。遗址中还保存着一窖完整的粮食,这些被碳化的粮食粒粒分明,堪称奇迹。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文官俑

博物馆三楼有“一粒米的漕运之旅”的互动体验,它讲述了一粒米从征收、运输、入仓的全过程。跟这一粒米走,走进历史,走进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