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敦煌(上海中华艺术宫敦煌艺术大展)

黑风夜话吖 2024-10-04 03:08:35
何以敦煌(上海中华艺术宫敦煌艺术大展)

中华艺术宫敦煌艺术大展

何以敦煌?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观其盛大,叹其蔚为。壮士抱戈泣胡笳,僧侣渡劫摇经幢。丝路美人撒花雨,古道商旅枕冰霜。大漠驼铃,西风马铛,千年很短,万里不长。中华艺术宫的敦煌大展于金秋九月开馆,它以文物、经典洞窟复制和壁画临摹的形式,给人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与莫高窟相隔数千里的上海也能近距离地一睹敦煌艺术的风采。

文物

一. 北凉石塔

北凉石塔

清雍正年出土于敦煌党河淤泥中,为北凉(397-460年)时期所造,残高96cm,周雕八龛,内置七坐佛与一交脚弥勒,塔身柱上刻汉文和婆罗迷文。

二. 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

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

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于1965年在莫高窟125窟和126窟前崖壁的石缝中发现,这幅残缺品绸底满绣,佛坐于莲台之上,莲台下方列一男四女五位供养人,旁边绣有发愿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佛教绣品。

三. 李君莫高窟佛龛碑

李君圣历碑

唐武周圣历元年(698年)立于莫高窟332窟,1921年被沙俄白军折断,敦煌研究院现存下半残石。根据碑文拓片可知碑主李义字克让,武周时任左玉钤卫效谷府校尉,碑文记载前秦二年(366年)乐僔始建洞窟,至武周圣历时已建龛千余。李君圣历碑是记录莫高窟开凿时间的珍贵证物。

四. 《归义军衙府酒破历》

归义军酒破历

藏经洞文物《归义军衙府酒破历》是一千多年前遥尊中原王朝为正统的归义军衙府公务用酒的流水账。归义军由唐朝明将张议潮建立,他率部起义推翻了吐蕃贵族的统治,归义军从唐末、五代延续到宋朝初年,是河西地区以敦煌为核心的汉人地方政权。由于历史原因,这份“流水账”一分为三,一部分流落日本、法国。《酒破历》已入选国家宝藏,此次展出是三段齐聚。

五. 六字真言碑

六字真言碑

元至正八年(1348年)敦煌守僧立,碑身上额阴刻“莫高窟”三字,中部刻四臂观音像,像的周围用六种文字刻写真言,汉字为“唵、嘛、呢、叭、咪、吽”。

经典洞窟复制

一. 万神之殿(西魏第285窟)

主龛说法佛

第285窟开凿于西魏,主室北壁发愿文中有大统四年(538年)、五年(539年)题记,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

小龛禅僧像

285窟方形覆斗顶,西壁中央有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主龛内为倚坐说法佛,小龛内各一戴帽禅僧塑像,龛外壁面画诸天外道、伎乐飞天、因缘故事。西魏彩塑受中原影响,袈裟飘逸,人物清瘦,学界称其为“褒衣博带”,这是魏晋之风的延续。小龛中的僧像以现实生活中的僧人为原型,衣服贴体,表情沉稳,具有高超的写实技巧。

无量寿佛图

东壁门上绘三佛说法图,两旁均为无量寿佛图,金刚宝座上的佛陀身披红色袈裟,背光内飞天漫舞,两旁的胁侍菩萨手捧莲花和忍冬。西魏壁画内容丰富,佛像中出现了早期密宗题材,同时中国传统神话人物也大量出现,万神齐聚,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后艺术的新气象。

285窟藻井

285窟四披壁画

窟顶为华盖式藻井,中间四莲并心,火焰、忍冬、云气纹依次展开,四周饰垂幔、彩铃,四披绘神话诸神和佛教护法神。这种把藻井当作华盖加以表现的形式在印度和中亚都很难找到,明显具有东方特色,表明了外来佛教和本土神仙思想的结合。这一形式在以后的覆斗顶窟中一直得以沿用。

二. 最美的塑像(盛唐第45窟)

中国邮政邮票2020-14小型张

中国邮政发行的莫高窟邮票小型张以45窟的释迦佛一铺为图案。此窟堪称最美唐窟,七尊佛像有序排列,佛陀头戴摩尼宝珠,左手抚膝,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庄重威严。左侧弟子迦叶半敞衲衣,俯首直立,清癯的面容略显憔悴,一副沉稳老练的高僧模样;右侧弟子阿难清秀靓丽,他双手捧腹身体前倾,正在洗耳恭听。最惊艳的是左右两尊菩萨彩塑,丰盈圆润,恬静慈祥,身姿一波三折,婀娜妩媚,轻柔的衣纹,花团的锦裙,纵使千年,魅力不减。菩萨与身边魁伟愤怒的天王形成对比,由此表达,菩萨低眉与金刚怒目皆是慈悲。

释迦佛一铺

樊锦诗在《我心归处是敦煌》中把45窟两尊菩萨像称为“最美的塑像”,它“充分体现了莫高窟石窟艺术的魅力,以及中国塑像艺术的高度。”“菩萨的微笑,既有现实人物的平和亲切,又有超人间的慈悲神情。”

菩萨彩塑

45窟藻井

净土说法图

45窟方形覆斗顶,藻井团花井心,四披绘有千佛,四周壁画表现了净土说法的完整场面,南壁经变画中有著名的《胡商遇盗图》,深山峡谷中,一队高鼻深目、须髯满腮的胡商遇到了三个身穿汉服、手持长刀的强人拦路抢劫,商人双手合十,祈求饶命放行。一旁题写着法华经经文:“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胡商遇盗图》真实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商旅面临的艰辛与危险,同时也彰显了佛菩萨救苦救难的宗教意义。

胡商遇盗图

三. 最美的飞天(盛唐第320窟)

中国邮政邮票1952-特3-3

320窟为方形覆斗顶殿堂窟,藻井云头牡丹井心,四披千佛。正壁敞口佛龛内的佛、弟子、菩萨塑像均为唐朝原作,两尊菩萨像体态优美,具有唐人“风肌腻体、珠圆玉润”的美学风格。北壁为观无量寿经变图,以天宫楼阁为背景,无量寿佛现身说法,周围歌舞乐伎、祥禽瑞鸟,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南壁的四身飞天两两相对、前后呼应,她们翻卷回旋衣带飘然,不断地把鲜花洒向空中。

320窟塑像

320窟壁画

敦煌飞天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这种无羽而飞的艺术形象,承载着古人对自由的向往。李白曾有诗云:“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常书鸿先生称320窟的飞天为敦煌“最美飞天”。

320窟壁画

320窟藻井

四. 最美的涅槃(中唐第158窟)

158窟涅槃

樊锦诗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每当苦闷和烦恼时,我都喜欢去第158窟看一看。”158窟的佛床上,卧着莫高窟最大最完美的释迦牟尼涅槃像,佛陀头枕莲花枕,通身薄纱,胸脯好像微微起伏,沉寂中活跃着不息的活力,这是慈悲之美,巨大的光明正点亮洞窟。

158窟南壁立像

敦煌艺术大展的158窟按四比五的比例复制。此窟为敦煌被吐蕃统治时所凿,相对于中原王朝的中唐时期,窟形为横长方形,四披凹曲断面,象征佛寺中的殿堂。涅槃窟南壁立像为过去世迦叶佛,北壁坐像为未来世弥勒佛,他们与主尊组合成三世佛像。

158窟北壁坐像

五. 举世闻名的藏经洞(晚唐第17窟)

莫高窟第17窟即是举世闻名的藏经洞。洞窟为方形覆斗顶,面积不大,北壁置一禅床,端坐的是洪辩法师。法师俗姓吴,幼年出家,精通佛理,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率众起义推翻吐蕃统治,敦煌重归大唐,洪辩法师助张议潮收复有功,受皇帝敕封统管河西地区的佛教事务。

17窟藏经洞

第17窟是洪辩法师的影堂,具有写实风格的法师塑像端坐于禅床,身披袈裟,结跏趺坐,高僧背后绘有菩提树两棵,两侧有执扇的比丘尼和执杖的近侍女。

藏经洞文物

大约在北宋年间,因某些未知原因,有人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和各种文书秘藏此窟,砌墙封门后表层饰以壁画。第17窟在大漠中封存了九百多年,直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密室被清理积沙的王道士发现,小小的洞窟内藏有公元四世纪至十一世纪七百多年的文献资料五万多件。那时的中国积弱积病,有大量藏经洞文物流失海外。藏经洞堪称“打开中世纪世界历史的钥匙”,并因此产生了全球范围的“敦煌学”。

六. 观音主题(元代第3窟)

3窟塑像

蒙元年间,中断的丝绸之路恢复通行,敦煌也有了新开的洞窟,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较深。第三窟是小型覆斗顶窟,正壁开龛,塑千手观音像,现存塑像为清代重修,且不齐全。此窟堪称观音菩萨的主题洞窟,四壁全是观音画像,千手千眼观音属密宗形象,但画像却是中原的绘画形式,铁线勾勒,用色简淡,运笔圆转酣畅,写实的形象极富生活气息。

中国邮政邮票1996-20小型张

三兔同耳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