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熟了红满天(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

黑风夜话吖 2024-09-22 03:04:51
高粱熟了红满天(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

青铜战士

青铜战士左手持枪右手振臂,冲锋的号角划破长空,响声此起彼伏,有前方拼杀的呐喊,有后方支援的助威,还有红高粱摇曳于风中的飒飒响应。在那个高粱红了的季节,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大决战在锦州打响。

辽沈战役纪念馆

缓步行走在辽沈战役纪念广场,两旁的烈士墙上镌刻着四万七千多个曾经鲜活的名字,此刻他们化作永恒的丰碑,肃穆于历史的天空下。寸步寸天,寸土寸心,脑海里始终回荡着激扬的旋律:“你看,远方如昨,那些故事依然还记得?烽烟之下,千万里数不清的长路谁曾跋涉?你看,九州寥阔,那些丰碑永远都立着!山川之下,千万人曾企盼的黎明悄然来了。”

纪念广场

高粱红了,黎明来了。“辽沈战役纪念馆”讲述的正是黎明前的故事,它通过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再现了东北解放的战争历史,揭示了辽沈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

辽沈战役纪念馆

1945年8月11日,延安总部在苏联对日宣战后的第三天发布第二号令,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与日本关东军作战,命令有关各部逐层挺进,向热河、辽宁、吉林等地进发。不久后,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从海路、陆路进入辽东半岛,东北根据地从十万战斗人员的规模开始起步。与此同时,国民党军在美国军舰、飞机的帮助下一批批地运到东北,国共两党东北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辽沈战役纪念馆

内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经历初期的退守后逐步稳住了阵脚,于1947年5月开始了连续的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至1948年3月,共歼敌30多万,解放74座城市,解放区扩大到40万平方公里,拥有解放人口1700万,战斗队伍发展到百万的规模,经过半年左右的新式整军和军事大练兵,至辽沈战役爆发前,东北解放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超过了国民党军。

辽沈战役纪念馆

东北决战前,国民党军在该地区总兵力为四个兵团加地方保安部队,共约55万人,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及其周围的三个孤立地区。而东北野战军集中了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7个独立师,连同地方武装总兵力103万人,占据除上述三地外的整个东北。

辽沈战役纪念馆

决战前的兵棋推演充分体现了对峙双方的战略智慧。美国建议国民党军从东北地区全面退出;蒋介石不认同全面撤退的建议,但在犹豫中考虑将长春部队撤至沈阳,希望打通沈锦线,将沈阳主力退至锦州;东北“剿总”的卫立煌主张不出击、不移动,以不变应万变。美国算的是经济账,三个孤城的补给全靠空运,耗费巨大,以后老蒋根本无法偿还。蒋介石算的是政治账,三个孤城代表东北“国家力量的存在”,至少能牵制对方的百万大军;卫立煌算的是军事账,部队移动就给了对手消灭自己的机会,东北的“剿总”退到锦州甚至关内,还能有位置吗?

辽沈战役纪念馆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西柏坡统帅部和东北前线指挥部都对即将到来的决战提出设想。东野主将一直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为作战风格,希望逐步推进,各个歼灭,彻底清除国民党军的东北力量。而毛泽东对东北战局最大的忧虑就是国民党军弃东北退关内,使以后华北、华东的军力陡增,给未来的大决战带来不利。早在1948年2月东野还在进行冬季攻势时,毛泽东就提出了封闭东北全歼敌军的建议,他把敏锐的目光聚焦到锦州。

辽沈战役纪念馆

交战双方,统帅与将领之间谁先达成一致谁就取得东北战场的主动权。“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东野终于确立了置长春、沈阳之敌于不顾,千里转进攻打锦州的部署,从1948年9月初开始,从四平、彰武到阜新铁路线上的火车日夜不停,部队集结于锦州前线,与大军随行的还有声势浩大的支前民工,他们把大量的军需物资运达战场。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在北宁线打响。眼看锦州被围,蒋介石急调华北“剿总”及锦西葫芦岛的部队向北救援,同时派沈阳廖耀湘兵团向西进攻。空前惨烈的阻击战在塔山、彰武、新立屯等地展开,增援的国民党军未能越雷池半步。

辽沈战役纪念馆

1948年10月5日,东野指挥部进驻凌海翠岩山下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山村—忙牛屯,正是高粱熟了的时候,大地像是燃烧着一簇簇的火苗。火苗烧向锦州城,10月14日,东野大军向锦州发起进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锦州守敌,俘虏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及第六兵团司令。锦州解放迫使长春围城中的敌军或起义、或投诚,辽沈战役第一阶段取得空前胜利。

攻克锦州

辽沈战役纪念馆

锦州解放彻底封闭了东北,沈阳的廖耀湘兵团择路西行,企图夺回锦州,立刻深陷于辽西漫山遍野的高粱丛中。围上来的东野部队除了穿插,还是穿插,一时,师找不到团,营找不到连,但这又什么关系呢,只要找到廖耀湘就行。10月28日,十万多人的敌西进兵团被全歼于辽西,廖耀湘也被活捉。各路大军乘胜追击,11月2日攻占沈阳、营口,在锦西、葫芦岛无奈观望的国民党部队从海上撤退,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四十七万二千多人。

辽沈战役纪念馆

兵民是胜利之本,东北解放是在人民的支援下取得的,土改后翻身的东北群众保家保田、参军参战,“父母送儿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成千上万的民工赶着大车、抬着担架与解放军并肩作战,辽阔的黑土地上,到处是架桥铺路、碾米磨面、运送物资、抢救伤员的男女老少。据统计,辽沈战役期间民工队伍达183万人,这样的后勤力量为伟大的东北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民支前》油画

辽沈战役纪念馆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英烈馆里展陈着一面面血染的战旗,勇士们前赴后继、无所畏惧,五万多名英雄儿女长眠于白山黑水,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东北解放军炮兵司令朱瑞将军在1948年10月1日攻克义县的战斗中,不慎触雷,壮烈殉职,时年43岁。朱瑞是全国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

全景画馆以360度的视角再现了攻克锦州的历史时刻,宏大的战争场景通过声光电的形式加以展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全景画馆

攻克锦州

攻克锦州

高粱熟了红满天,这抹靓丽的红色是由无数个青铜战士用鲜血来锻造,“每一寸土都有人奔赴,每一寸天都以生死来守护,每一寸心都将人间正道浇铸,留下一页不朽千古!”

纪念广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