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滨(黄河系列·郑州黄河文化公园)

黑风夜话吖 2024-12-13 03:57:36
大河之滨(黄河系列•郑州黄河文化公园)

黄河文化公园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个电影《大河奔流》,讲述1938年花园口决堤后黄泛区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故事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毛主席视察黄河,发出了“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当地人民又投入到治理黄河的伟大事业中。黄河治理,久久为功,七十多年过去了,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昔日的黄河岸边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民族摇篮牌坊

黄河文化公园

位于郑州西北二十公里的黄河文化公园南依岳山北临大河,正处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连绵的丘陵戛然而止,因此是黄土高原的终点,也是华北平原的起点。黄河穿山越岭,至此一马平川,为驯服其桀骜,“悬河”之态就此开启。昔日黄河第一桥在此横架,由此往东不远处就是花园口。依托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在综合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这一区域被精心打造成黄河文化公园。

岳山-飞凤岭

主席视察大桥纪念碑

黄河第一铁桥

新桥老桥

从团结门牌坊进入景区,一侧的岳山寺小山头便是毛主席当年视察黄河的地方,继续往前,迎面一个漂亮的碑亭,这是主席视察大桥纪念碑。郑州第一铁桥是中国首座横跨黄河的钢结构铁路桥,1903年开始修建,1906年通车,全长3015米,共102孔,是京汉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于1969年改成单行道公路桥,1988年拆除。如今大桥桥墩遗址成为一道风景,在它的下游,一架红色的新桥—郑焦城际黄河铁路大桥贯通南北,新老同框,共同见证时代的变迁。

广场瀑布

炎黄二帝

百位历史名人雕塑

滔滔大河,赫赫炎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高达106米,其中55米是山体,51米是像高。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肩并肩地俯瞰着养育这方水土的母亲河。塑像前的广场中央矗立着金字塔般的纪念坛,四周环绕着中国历史上百位名人的雕塑,中轴线一直延续到黄河老滩。炎黄广场曾作为202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郑州分会场。

黄河碑林

儿童游戏

第四纪生态园

哺育塑像

从广场一侧的“第四纪生态园”上坡,穿过“黄河碑林”和涛声洞,便到了“哺育塑像”。水池中央的“母亲”汉髻唐装,通体呈乳白色,她怀抱婴儿,慈惠安详,此刻,她背依岳山面向黄河,与这片水土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母亲”是黄河的象征,黄河也是母亲的象征。塑像不远处,正是郑州城市供水系统的一个提灌站,水声哗哗不绝于耳,“哺育”的形象既传神又贴切。

索道

索道

此处的岳山似五龙拱卫,故有五龙峰之称,峰顶是高高的极目阁,自有欲穷千里目的意境。没选择登高,而是乘上缆车奔赴下一个景点—大禹像。

俯瞰黄河

大禹像

大禹塑像已与骆驼岭主峰连为一体。大禹身着麻衣、头戴斗笠,他一手持耒,一手扬起,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奔腾的大河。“美哉禹功,名德远矣”,人们不会忘记这位拯黎民、划九州的治水英雄。

敖仓城遗址

主峰平台处有处敖仓遗址,一段夯土城墙清晰可辨。敖仓是历史上著名的粮仓,秦灭六国后将大部分粮食集中于此,这里地处黄河和人工水道鸿沟的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转运,而且地势较高不惧水患。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一路向西势如破竹,却在荥阳受挫,重要原因就是秦军必须死守敖仓。随着王朝政治中心的转移,魏晋南北朝以后,敖仓渐被废弃。

鴗跃草地

夕阳关山

黄河之滨

黄昏时分漫步于黄河之滨,鴗跃草地,雁过长空,夕阳下的关山更加美丽。临河广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谆谆教诲,黄河治理,久久为功,功成不必有我,成功必定有我,这个我是炎黄子孙,是华夏儿女。

黄河大堤

堤外的黄河水在流淌、在歌唱,它没有想象中的黄色,综合治理下的黄河已清澈了许多。当年电影《大河奔流》里的故事其实是小说《黄河东流去》的一部分,该小说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者李准在书中写道:黄河已“开始唱一支新的歌,她歌颂着人民的斗争和劳动,歌颂着人民的智慧和爱情,她歌颂着自己的儿女和新的时代……”

大河之歌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