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流长(登封市嵩阳书院)

黑风夜话吖 2024-12-08 05:18:22
文脉流长(登封市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穿着统一汉服的男女老少坐在圆垫上,跟着老师高声地诵读,如果不是亲临其境,还以为置身于一处教培机构。可仔细一想,自有宋以来,嵩阳书院就和教育联系在一起,在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传承儒家文化也是得其所哉。

高山仰止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宋真宗赵恒写下了《劝学诗》,他一心想把宋朝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社会。在北宋几代君主的努力下,应天、岳麓、白鹿洞和嵩阳四大书院先后落成,这些书院大都依山傍水,优美的环境为学习提供了良好氛围。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背依嵩山主峰峻极峰,因地处山南而得名嵩阳。书院的前身是一个寺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后废寺改观,唐高宗以嵩阳观为行宫,著名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碑》至今仍然屹立。五代后唐时期嵩阳观成为讲学场所,宋初更名为太室书院,景佑二年(1035年),宋仁宗将扩建后的书院赐名为“嵩阳书院”,并设置掌理机构,成为古代的高等学府。

嵩阳书院

北宋是嵩阳书院的高光时刻,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等纷纷到此研修、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九至二十一卷在此定稿,这里也成为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金元以后,书院功能有所变动,明代恢复后又几度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重新修建并广纳天下名儒,嵩阳书院渐有气象,乾隆皇帝游嵩山时曾赋诗:“书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如今的嵩阳书院大体上是清代的布局,乾隆诗中的石碑、汉柏也依然存在。

大门

嵩阳书院山门的对联传为乾隆所创:“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上联渲染嵩山在五岳中的中心地位,下联道出九朝都城洛阳四河环抱的奔腾气势。嵩阳书院嵌于其中自然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先圣殿

嵩阳书院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中轴线五进排列,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先圣殿是学生拜谒孔子的地方,殿前有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极有范垂人间。”十四个字蕴含了孔子跨越历史的思想光辉。

讲堂

讲堂是清康熙年间为纪念程灏、程颐在嵩阳书院讲学而建,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附会了程门立雪的故事。如今的讲堂为1982年落架翻修。

泮池

泮池桥

道统祠

书院、文庙之类的建筑群中大都会有一个半月形的水池,称作泮池。天子太学四面环水称辟雍,诸侯之学南面环水称泮宫,这都是礼制所定,孔子是“文宣王”,泮池必不可少。与泮池相连的道统祠也是乾隆四年重修,上世纪五十年代再次维修,殿内供奉帝尧、夏禹和周公。

藏书楼

书院最后一进为藏书楼,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建筑,原有藏书数千册,后大部分遗失,现陈列清代存书五十多册及武则天祈福金简复制品。

投壶

嵩阳书院存有碑碣七十多块,《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碑》最为著名,它有“中原碑王”之誉,是现存最大的唐碑,它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组成,重八十多吨,碑制宏伟,造型华丽。其碑帽又可分为碑额、云盘和碑脊,碑额比碑身略大,正面额心阴刻四行篆书,即十二字碑名,额文两边浮雕双龙,碑额两侧浮雕麒麟。云盘由两块巨石拼合而成,上宽下窄呈斜弧面压住碑额,石上浮雕大朵祥云图案。碑脊是一具双狮戏珠石雕,其重心正好压在云盘上。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碑

嵩阳观碑碑文由李林甫撰写,徐浩书丹,通篇碑文1078字,主要记述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的故事。徐浩八分隶书字态端正、刚柔适度,堪称唐代隶书之绝。长方形的碑座四面刻龛,每龛都有一尊浮雕武士像。此碑为唐碑最优秀的代表作品之一,原立于书院西南三十米处,因地面下沉碑身倾斜而迁移加固。

中岳嵩阳寺伦统碑

书院另一尊值得称道之碑为《中岳嵩阳寺伦统碑》,它的年代更早,刻立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是嵩山地区第一块佛家碑。其碑首有六条盘龙和佛像,碑阳处以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开头,下有铭文隶书三十九行,记述嵩阳寺造塔之事,碑阴处雕刻佛像十二层共九十四佛,其雕工之精、线条之美都堪称一绝。

大将军

嵩阳书院更加古老的见证是几棵传奇的柏树,柏树都是原始柏,经考证至今已有四千五百年的树龄。传说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游历嵩山,为一棵高大挺拔的柏树而惊叹,遂封它为“大将军”,可没走几步,见到了一棵更大的柏树,无奈之下只好封其为“二将军”,继续往前走,有一棵最大的柏树矗立眼前,汉武帝无奈道:你长得再高也只能是三将军了。这就叫“先入者为主”。

二将军

民间流传,大将军心中有愧低下了头,二将军心中不服气炸了肚子,树干留下了大的空洞,三将军气愤不已,一怒之下引火自焚,所以后人再也见不到三将军了。如今的大将军斜卧在南墙上,树冠浓密,郁郁葱葱,遮掩一片天空;二将军树干虽空,但顶端依然伸展,状如雄鹰,展翅欲飞。

诵读

嵩阳书院有两位柏树将军的守护,文脉千年,源远流长。国学诵读老师背后就是那棵著名的二将军。两位柏树将军早已习惯了朗朗的读书声,俨然“明明德”,到了“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境界。

嵩阳书院邮票

0 阅读:1